標題:
[時事討論]
徐緣: 超級市場為什麼沒有鐘?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11-28 10:20 AM
標題:
徐緣: 超級市場為什麼沒有鐘?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11-28 10:21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 W7 B8 T' ^; v p! ?' l7 [
* y- T) t: S# Y( [& i
徐緣
:
超級市場為什麼沒有鐘?
. ]' a: H: R3 |9 \7 I7 c
8 d( \* e' O T& Q9 m3 |( c
; e! t& T9 B$ B9 g9 ctvb now,tvbnow,bttvb
看美國雜誌《
Bon Appétit
》一篇文章「
How to Buy Food: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permarket
」,讀到一個平時不會很為意的有趣小發現:超級市場大多都沒有鐘。道理一想便明,超市避免提示時間,讓顧客逛店時盡量忘卻時間壓
力,延長逗留,增加購物機會。不單是時鐘,
能夠透光的窗戶也在超市罕見,因為它們一樣會透露時間概念,相同做法也應用在賭場內,讓人賭到不知時日。反觀一般茶餐廳都有大大個鐘,驚死你唔知幾點,望
你食完早早離開,空出餐枱多做幾轉生意。
/ @; L9 ? {' f/ E
( k2 o: Q i" l! m+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篇「超市心理學」文章,找來幾位相關專家剖析超市佈陣的秘密,當中包括超市店面設計師、研究營運效率的專家、以及我的偶像
-
專研環境空間與購買行為的高手
Paco Underhill
。此君出身自城市規劃,把當中的概念應用到研究消費者行為上,著有多本有關零售消費科學的作品,他的《
Why We Buy: The Science of Shopping
》,我認為是
Marketer
的必讀之作。
5 D: \! D( m1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 k7 m+ a1 C" v: ]. z公仔箱論壇
說來有趣,自有超級市場這個零售型態以來,其店面的設計概念一直沒有大幅變化。誰是超級市場的發明者,有很大的爭議。在超市面世之前,零售環境一般
是櫃檯與店員的組合。消費者要在櫃檯前排隊,向店員提出所需,再由店員在櫃檯後執出貨品,或計秤非預先包裝商品的容量。首位實現將商品放於公開貨架上,讓
顧客檢視與自行選購的,是於
1916
年創立商店
Piggly Wiggly
的美國商人
Clarence Saunders
。而真正有齊現代超級市場幾個重要元素,包括
Self Service
、折扣售價、多種類產品選擇、以至外國超市必備的店外停車場,就美國研究機構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的考據,則是於
1930
年由美國人
Michael J. Cullen
所創辦的零售店
King Kullen
。這個超市概念在美國
30
年代初還是起步階段,受到當時不少零售商的質疑,但大蕭條下的經濟衰退,卻令講求折扣的超市成為消費者寵兒。
& S1 Y) q, c8 }6 c# ~7 Z6 F0 [
' ~5 e7 R% b" Z2 n/ j5 U- x4 n
[attach]2989410[/attach]
$ z8 h# z1 Q5 N& Z" h$ ?! p" P5.39.217.76
The original Piggly Wiggly Store, Memphis, Tennessee
e0 V1 s. Y9 L; H公仔箱論壇
+ K7 f3 i1 C9 j' q, o
超市模式成型以來,在店舖設計上一直針對著消費者心理。紐約州立大學工管教授
Seyed-Mahmoud Aghazadeh
曾研究零售店面策略,就這方面歸納出清晰的三個超市設計原則。
公仔箱論壇$ G; \ i% V6 F
tvb now,tvbnow,bttvb+ ^5 q, e( e2 H
第一個原則是
Circulation
,講求導引顧客的行走路徑。細心留意一下,你會發覺大部份超市,都會把新鮮麵包和牛奶那類需要經常補給購買的商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4 c) z4 s ]4 }9 H
品,放到超市內最入的位置。這類商品屬大多數人進店必購之物,把它放於最深處,選購者便必須行經其他商品的貨架,提高消費機會。而顧客從入口到收銀處的整
個路徑設計,多會呈逆時針方向,這是考慮到右手使用者居多,逆時針前行,方便顧客用慣用的右手,把貨品放進購物車內。
. T7 g" R U, @/ o5 i9 W$ D公仔箱論壇
6 Q7 I7 j* m# {& Ztvb now,tvbnow,bttvb
第二個原則是
Coordination
,概念是透過把各類不同屬性產品,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產生催谷整體店舖銷量的效果。不少超市都有試食
Counter
,把食品或飲品弄成細細一份,讓大眾試嚐。據
Paco Underhill
的研究,這類做法不全是為了驅使你購買試食產品,而是透過吃一小口,讓顧客產生飢餓的感覺,而人一旦肚餓,潛意識的購買慾便較不受控,
成為較沒紀律的購物者。另一位零售研究人士
Phil Lempert
則指出,很多超市把水果鮮蔬放在入口處,因為其鮮豔的顏色,能讓人心情愉快,刺激消費。再作深一層推論,店內音樂的配合,也可幫助生意。營
銷作家
Martin Lindstorm
有個有趣考証,發現在店舖播放比平均心跳值緩慢的輕音樂,比一般音樂環境能激發
29%
的消費增長。
4 k" j( Y7 |( s$ ]3 f
2 y9 j+ Q/ \; x+ C4 ?
最後的原則是
Consumer Convenience
,讓整個消費的體驗更舒服窩心。例如把相關產品如牙膏牙刷、茶包餅乾等放在附近位置,方便顧客選購,亦變相鼓勵跨品類消費。超市也
會衡量購物車的大小,
Lindstorm
曾研究發現,把購物車放大一倍,讓顧客更易擺上「戰利品」,會刺激消費
19%
,但過大的購物車亦會影響走道上的行
人,超市面積太小的話,此舉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 o, M' a1 h7 D+ w( s, l5 G
& T* l! }8 M: Q7 n$ ]7 q. U
超市的捉心理設計還有很多,寫之不盡,你又有沒有察覺到當中一二呢?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