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N! X% y& t( z" Q: W公仔箱論壇「作為土作土長、無黨無派的香港人,筆者既不是要為港英當局辯護,也無意為左派陣營翻案,只是試圖在被簡化的歷史陳述中,挖掘六七暴動複雜的歷史真象和社會背景,為讀者提供多角度的思考空間。」公仔箱論壇, L. q/ M. I* p
1 R+ y/ ^- m.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總的來說,不論殖民史觀,抑或民族史觀,兩方面既是提供了觀照香港歷史所必須的切入點: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殖民史觀在政治上反映了當時殖民地官僚階層對香港的看法,同時,殖民史觀重視經濟效率的特點也和當時香港的主要發展方向相符;民族史觀方面,香港與中國僅一河之隔,絕大多人口都是來自中國的難民,而其經濟形態又和中國內陸(特別是兩廣)的需求息息相關,不論地緣、政治、經濟上,中國都是觀照香港歷史不能拋開的元素。公仔箱論壇8 ~1 n% { P" ]- [% @.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H' Y5 ?/ z0 b7 S
本土史觀所追求的,並非妄圖縮小殖民政府和中國元素於香港史的影響力。反之,是在了解兩者影響力的同時,努力撇開來自兩方意識形態的束縛,致力於以當時香港人(而非外國人眼中的香港人)的歷史經驗,撰寫香港的過去;以本地過去發生的事件、以非外來的分析理論框架,來詮釋這片土地的過去發生了甚麼?為何發生?對你我的現在?有甚麼意義?等等。 5 a) W7 W: N; X5.39.217.76 ' R+ c g* \' r+ e0 f公仔箱論壇總結4 ^) H# Q7 Y2 O2 f( O) N0 E1 S9 v 現代所謂的惡,不單在於犯罪,而是自甘平庸、自甘為體制消融,而不思考自己的責任。歷史於極權的政府,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工具。但優秀的的歷史論述,同樣能起到溯本追源的作用。在「輿論」和「官方說法」以外,以史為據分析你我、你我的土地、你我的香港社會。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說:「人類與強權的鬥爭,其實也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抗爭。」拒絕遺忘,不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在今日的亂局中,記住自身理想和利益所在,尋找定位、方向,不致殆盡於集體的愚昧當中。公仔箱論壇6 M% H8 Q4 u4 M5 z% t1 l- g5 _
tvb now,tvbnow,bttvb( u! {7 ]6 ]) a' M( |' c; ]& b8 a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作為大學生,理應獨立思考,衝破人云亦云的桎梏。香港為英帝國殖民逾百載,意識形態、制度等均和大陸截然不同,因而具備「本土性」,亦擁有本土的觀點,這是歷史的巧合,也是不爭的現實。作為統治階級,你可以認同、反對、利用、甚至操縱本土性,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尊重現實。即如周總理常言「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違背此理,只能帶來不理解、對抗和裂痕。昔日仍在低語,記憶的疤,最難痊癒。 7 u; f1 I' \: Z( D) r8 }! C I) [ a) @/ q z& H; ^tvb now,tvbnow,bttvb已故文學家也斯說過:「大家似乎都想證明香港自己不會說故事,香港的故事要由他人來說」。香港的過去常為他人所書寫,他人筆下的香港,也只能是他人的香港。香港處於帝國/華夏邊緣,固然令我等難成主流;但這也是我們袪魅的契機:暫時遠離主流的國家論述,在「全盤肯定/否定」(中國的國家論述和英國的殖民論述)之間,摸索最適合自己的歷史詮釋。這絕非政治不正確,而是立足於香港本土性的合宜態度。在香港這片地土,憑百年風雨同渡,我們總能撐傘共行。tvb now,tvbnow,bttvb o8 M+ @% V; S
! O6 n8 g, |9 f; d8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1 s8 x4 F/ y- I
參考書目/延伸閱讀 5 o/ p8 G7 o0 I8 G7 q& T! Rtvb now,tvbnow,bttvb1. 蔡榮芳:《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1 -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年)。4 p: m4 E* `" Z# [; J
2. 王宏志:《歷史的沉重:從香港看中國大陸的香港史論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公仔箱論壇) E" Z( F8 e' T# S+ w' c* e" X5 p
3. 陳學然:《五四在香港 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香港:中華書局,2014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8 B, G( J. }/ {# z
4. 林孟和:《中共的民族主義與香港回歸政策》(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 H) Z- |8 \7 S' _) ~5. 李濟琛、陳加林編:《國恥錄-舊中國與列強不平等條約編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 ?7 k& L, T) p) A9 z* S. L6. 劉蜀永:《劉蜀永香港史文集》(香港:中華書局,2010年)。 ) x; n4 C" b3 a' U公仔箱論壇7. Hase, Patrick H. THESIX-DAY WAR OF 1899: Hong Kong in the Age of Imperialis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8.tvb now,tvbnow,bttvb0 ~6 \& Z/ L3 s- h: g- l4 K
8. 凱斯.詹京斯( Keith Jenkins)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Re-thinking History)(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 T1 n" w" |. n- N* [ y
9.羅貴祥編,《再見亞洲--全球化時代的解構與重建》(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公仔箱論壇; U. B6 @( w3 p4 _5 c1 a9 a
10. 趙雨樂、鍾寶賢主編,《九龍城》(香港:三聯書店,2001年) : H# E5 ]8 o5 Q11.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Edition, 2006),(台北:時報出報社,2010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0 t* ]1 k% [' \) X6 I% a
12. Prasenjit Duara,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 Narrative of Modern Chin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0 D \: k# x* \( [7 p5 B
13. 王明珂著,《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