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X( J- K; OG-phone的這一番論述,的確有很強理據,值得大家再仔細推敲。然而,還有若干問題也需要討論: 3 C! S3 |3 T! Y O: w) x3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f* a' S" ?, T8 r# w泛民的民意和實力,佔中之前已經顯露得相當清楚,尚未知道的,僅僅是佔中帶來的新力量有多大;要量度這個,除了辭職公投之外,還有其他辦法嗎?(筆者認為,從辭職公投結果得到的訊息夾雜不少雜音,不一定能夠清楚量度佔中新力量,很可能低估,而且投票是一種力量,參與未來具體社運是另外一種力量,二者未必相通。)tvb now,tvbnow,bttvb+ E, k/ C0 I4 z" X, K
+ G' }' |0 l2 s: t _( l若按計劃辭職公投,成功選勝、量化支持真普選實力之後,能否就有足夠能量推倒8.31決議、重回五部曲原點? % u# ^: P2 I+ u4 L/ Q+ E- H: d1 K. j( v, i! p5 c& k* ^5 C' a
如果不搞辭職公投,佔中能量能否更有效利用,逼迫政府讓步,同時開拓出社運新方向?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更很值得花氣力探索,下周或再詳細論述。 ( W% c: p: Y/ e" z2 W+ I 6 l1 e5 _2 D4 I8 \! e1 C5.39.217.76四、「佔中」還是「佔鐘」…… 9 l2 _* C8 S8 w- v) s0 [: K5 itvb now,tvbnow,bttvb / U. {5 p+ [/ s% l v f公仔箱論壇朋友說:佔中從未發生過,但你的文章至今還是佔中佔中佔個不停;起碼也應該改成「佔鐘」或「佔領」罷?或者,叫「雨傘運動」也可以啊。筆者負隅頑抗,不想改。「雨傘」是名詞,以之稱呼一個運動,在人的意識裏勾不起動作的、行進的意象。而且,在運動的歷程裏,雨傘產生過的作用是防衞性的,不是進取性的;後者用「佔」字表達,最為貼切。然而,「雨傘」一詞,的確能引起強力的視像聯想,所以在彩色的媒體裏,用這個詞有不錯的效果。筆者認為,「雨傘運動」可拿來作這個運動的別稱。公仔箱論壇! I: {1 y/ }# e$ x, W
9 q6 G/ y) f2 b! ^
「佔領」本是一個及物動詞,沒有對象副詞(object)跟着,摸不着頭腦;若稱「佔領運動」,便有點虛。而且,在國際媒體裏,「佔領運動」一詞,早已成為一個普通名詞,泛指世界上多處發生過的同類運動,但我們需要的,卻是一個專有名詞。更何況,誰知道,香港往後可能還有其他的佔領運動出現,只言「佔領」,將無法辨別。公仔箱論壇1 T& f3 Z# h, U% H! T* }6 c
?8 H" \0 `4 B, ~1 F1 K9 g" h
「佔鐘」的「鐘」,只是佔領區當中的一個,之外還有「銅」、「旺」;所以如果以「佔鐘」代表整個運動,起碼在地理上也有以偏概全之失。而且,三個區,有關連而互不從屬,各有特點,人不一樣,故事也不相同。還有呢,嚴格來說,「獅山掛幡」的時間雖然短暫,也是佔領;飛鵝、大帽亦然。總之,如果只用此段文字所述的任何一個地標來標稱整個已經遍地開花的運動,都有同樣問題。8 u1 L4 I( |2 @; Z
# ]: L" o, W _# `" v9 x「佔中」的好處主要有兩個,其一正是它「未曾發生過」,因此避開了上述以偏概全的問題;其二是,「中」字可以很抽象,不必指一個特定的地方。例如,「中」可指「心」(秀外慧「中」);可指具體或抽象的「核心地帶」甚或「中央」(留「中」不發);可指集散一切的關鍵部位(樞紐);可指意識的源頭(神經「中」樞)等等。筆者個人喜歡最先和最後這兩個意思一併使用:運動發生後,迅速佔領了所有港人的注意力,進入了人們的神經中樞,把民主訊息也帶進人們的心裏去了。公仔箱論壇; J. r* Z( 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