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I1 r0 T1 n% i;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U/ E. ?& [! ]) [; i
1 ^% z. Z1 q- N @/ O
香港大學,成立於一九一一年。當時,中國正處水深火熱之際,在內飽受封建統治之苦,對外則面臨列強瓜分;南方的香港則已淪為殖民地逾半世紀。一九零五年清朝政府廢除科舉制,大學教育成為社會關注問題,各國列強都希望透過教育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瓜分利益。因此,中國境內之西式大學數目劇增,當中大部份位於商埠,由基督教會成立。科舉廢除前,中國學生來港讀書興趣不大,因其讀書主要為入仕,即做官,而在港讀書卻無官可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L! q, K, L& e* E. Z
8 A- [! M: b3 ?; U1 c: b$ Utvb now,tvbnow,bttvb港大創校契機──列強遠東之爭公仔箱論壇5 a i% R/ a/ B) w* @0 W& {
自二十世紀初,列強改以文化霸權形式侵略中國,而商業與文化關係則互相依賴。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吸引大量中國學生到當地讀書。列強正逐鹿東亞,遠東地區包括中國,極可能出現英國與日本之角逐。大量中國學生留日讀書,日本對英國在東方的勢力構成威脅。除日本外,英國亦要與德國爭長短。德國於一九八九年在膠洲灣建立殖民地,影響力遍及整個山東。德國又於中國積極建設中學、科技學院,意圖獲得與香港等同的經濟利益,與英國展開殖民競賽。一九零五年十二月十五日,香港《德臣西報》(China Mail)澳洲藉編輯唐納(Donald)撰文,建議港英政府應於本地創立一所大學,以吸引中國學生來港讀書,藉此擴大英國於中國大陸及在港之影響力,包括商業及文化優勢。唐納在文中,更以「帝國資產」來形容該所大學。然而,當時香港人口不足四十萬人,且大部份為流動人口,故唐納之建議並未獲得太大迴響,甚至遭人質疑此舉的成效。時任港督的彌敦更直言,在港辦大學乃不可能之事。 % ? C p3 J, @5.39.217.76* l+ R0 Z$ ]5 E' C
及至一九零七年,盧押(Frederick Lugard)出任港督,局勢急轉。盧押就職後,對《德臣西報》提出之建校呼籲大表贊同,決志於香港創立大學。翌年,盧押於聖士提反書院之畢業典禮上致辭,提出成立大學計劃,藉此在遠東宣揚英國文化及擴張影響力。盧押指,掠奪領土的時代已經過去,應以教育及文化進行統戰。盧押不單將自己形容為「帝國使者」,更坦言希望港大畢業生成為「帝國使者」,意圖可謂非常赤裸。盧押又稱,香港大學應將列斯大學及伯明翰大學作藍本,即以醫工等應用科學為尊,而非模仿牛津劍橋一類博雅學府。由於正值晚清改革、清廷需要技術人材之際,盧押此舉乃希望取得中國政府支持。另外,由於社會秩序穩定為商業活動之先決條件,殖民地動盪將損害大英帝國的條約利益,而當時南華地區乃革命溫床,故盧押希望大學課程盡量避開西方哲學、政治、經濟及歷史一類啟蒙教育,以免鼓吹及培養出革命思潮。此後,盧押積極籌集資金,創校一事始有成果。然而,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當時捐款名單,可以發覺英國政府對盧押之帝國計劃並不熱衷。若將資金來源分為華人及非華人,兩者比例相近。華人當中,尤以海外華僑及兩廣總督最為熱心。非華人當中,英國商行對捐款表現消極,大部份資金來自少數族裔。盧押提議斥費鉅額在異地推行高等教育,令不少英國人感到震驚,包括時任皇仁書院校長胡禮博士(Dr. Bateson Wright)。事實上,最大力支持建校者並非英政府,而是民族尊嚴受創,希望大學教育革故鼎新的中國人。亦有言論指,英國人拒捐的原因,是擔心於港成立大學會導致中國人超越己國,不想自身崇高地位受到挑戰。相反,少數族裔於港做生意,時有畏懼得不到保障,故鼎力支持港督盧押之計劃,藉以鞏固自身地位。縱觀當時社會形勢,盧押可謂憑一己之力創造出建校有利條件。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5 w4 x# S! b1 x; }
5.39.217.76# Y5 c, V: @) f1 s1 o' k% M O
一九一一年三月,由「香港西醫書院」及「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校」合併而成的香港大學正式註冊成立,並於翌年三月揭幕。盧押重申港大辦學宗旨是為中國而立,幫助新的中國從地平線上升起來,並帶來互惠利益。港大初次開課時,只有四十四名學生及一位教授,可謂寂寂無名。而且,香港大學以英語授課,難以吸引中國學生,亦是盧押的主意。當時何啟(第一位獲封爵士的華人、曾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曾倡議中文教學,惟盧押表示,只有西方語言方能發揮西方教育之精髓。若明瞭盧押創辦香港大學的用心,不難理解何以他堅持英語教學。只是此一決定代價非淺,窒礙了港大日後的發展,特別是港大於二次大戰前收生不足,與此不無關係。 . \& ~8 a. P9 ^$ y3 _, ]( B* h/ R, e 殖民主義之捆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X# d) K4 G& \. _
雖說最初港大成立之宗旨乃為中國而立,但最終卻淪為偏安一隅的學府。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權後,林林總總的高等學府在中國境內紛紛成立,聞名者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嶺南大學等,赴港求學者為數甚寡,為中國而立的初衷淪為空談。港大未能完成為中國培訓人材的使命,究其原因,皆因殖民主義而起。港大乃英式大學,盧押極力反對用中文授課,創校時亦不設中文系。及至一九二五年,港督金文泰上任履職。金文泰對中國文學情有獨鍾,又與避居香港的一眾晚清翰林(賴際熙、區大典等)相處甚歡,故積極向港大建議成立中文學系。幾經周折,中文學院方始於一九二七年成立。中文學院由晚清進士掌管,學習模式自然承襲前清,用文言文教學,以八股為宗、讀書尊孔,偏於記誦。一九三五年,胡適到港考察。由於中國當時已經歷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胡適對中文系之教學模式頗有微言,於是推薦許地山教授擔任系主任。許地山成為當時唯一的華人教授,黃麗松還只是一名普通的港大學生。許氏甫一上位,立刻將教學制度改革,以中國文學、歷史及哲學為課程核心,配合翻譯課程,令學風為之一變。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於動一九一九年爆發,由北京蔓延至全國學府,掀起翻天覆地的思潮變革,港大的中文學院卻於十多年後始有所成,對中國文化發展自然影響甚微。受殖民主義此一枷鎖捆縛,港大為中國訓練人材的使命未能達成。為中國而立,說穿了只是鏗鏘悅耳的口號。 " G- w+ J, e. V# p2 N,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s6 k5 |7 M7 X公仔箱論壇親歷血火洗禮 書下輝煌史詩' p* d6 }9 F4 u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八年抗日戰爭就此展開。由於軍備落後、物資不足,中國國民政府唯有採取拖延戰術,利用遼闊彊土換取時間準備戰爭,即所謂以空間換取時間。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殊死抵抗,雖國土最終幸保不失,但抗戰期間傷亡極為鉅大。一九三七年末國民政府首都陷落,日軍血洗南京城,手刃數十萬手無寸鐵的平民。冷血屠城,不但舉國震驚,亦撼懾了港大學子之心。當時,有醫科畢業生發起加入抗戰醫療服務行列,港大學生會隨即籌款捐助救傷車及戰地外科手術裝備。7 o& E, Z" O! N C/ G
5.39.217.76- [7 x, w, ~0 h0 T4 z; L* e2 F
一九三八年冬,廣州痛遭日軍佔領,廣州嶺南大學亦被迫遷到香港。港大成為嶺南師生的避難所,並借出校舍,讓嶺南師生得以復課。據歷史記載,當時復課生加上其他院校之轉讀生,嶺南大學在港學生人數竟達廣州時期的九成之多。由於港大本身已財力匱竭,再加上嶺南師生的額外開支,可謂雪上加霜。縱難關重重,當時港大依然拒絕縮減規模。港督暨港大校監羅富國曾言:「我們要竭盡所能維持港大創辦人高尚的目標……除了教育香港市民……我們還有為中國訓練人材的使命。」此前,港大與國內大學聯繫甚少,但危急關頭毅然伸出援手,更顯教育真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C, M& d! x' T. ^
5.39.217.76# E" i0 j ^2 ~$ r4 s' V& [
其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攻香港,戰時香港烽煙四起,華美而悲哀。短短數小時間,陸佑堂由試場變為臨時醫院,後來更遭日軍炮轟。最終,日軍只用了十八日時間就將香港攻佔,期間港大醫科生日以繼夜為傷者急救,女學生亦義務擔當看護。香港淪陷後,部份港大師生陸續返回中國繼續學業或工作,另一部份則四散各地,參與抗戰及後勤工作,包括游擊隊、醫療援助及建築工程。鮮血染袍,洗滌了長經殖民統治而煉成的冷漠心靈;戰火連天,令港大精神有如浴火鳳凰展翅翱翔。9 f. c$ {4 {" _! Z9 i% m. ~
公仔箱論壇+ H) S: [4 l* }: O/ W 港大精神失落4 `. J* }6 f% {+ R4 O. k, y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英國於八月底重掌對香港之管治。戰後百廢待興,港大校舍飽受炮火蹂躪,滿目瘡痍。但經過一年籌備,港大已急不及待復課。早於一九四三年,英國已經開始研究殖民地高等教育於戰後的發展方向,香港大學之存廢正是其中一個研究事項。委員會初步認定,戰後港大應盡快復校,以切合戰後重建香港的目標。英國政府於一九四五年底委任由覺士(Charles Cox)為主席的香港大學顧問委員會,就港大在戰後的發展路向提供意見。然而,此一報告書尚在諮詢階段,中國大陸的形勢即起了急劇變化,國共內戰爆發,共軍勢如破竹,國軍節節敗退。英國外交部就港大復校方向及成效提出質疑,報告書最終胎死腹中。最終,中國共產黨嬴得內戰,國民黨退踞台灣。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取得政權,並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推行了三十年的鎖國政策。共產中國與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世界壁壘分明,形成兩個意識形態各異的陣營。香港大學作為西方學府及殖民教育的象徵,身處進退維谷之尷尬處境,又因中港邊界封鎖,為中國而立的理念已無用武之地。戰爭期間,港大生一片丹心、滿腔熱忱為中國服務,誓以鮮血力薦軒轅。香港重光後,卻因中共竊政而慘遭敵視,淪為黃土上陌生的一角落。而港大與中國關係就此割斷,業已失去創校時的高尚精神,不知何去何從。 4 ?) I; ^% P0 r: r6 O&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N; ~' A2 p" b% r/ m9 `, ]
面對新的政治形勢和中港兩地的巨大變化,又適逢五十年代韓戰爆發,港大生存受到威脅,不得不積極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一九五零年四月,鍾士(Bernard Mouat Jones) 及亞當( Walter Adams)代表殖民地高等教育大學校際理事會到訪港大,研究大學的財政問題。兩人原先任職於以覺士為首之香港大學顧問委員會,他們全力支持港大擴展,並指出港大畢業生將於本土社會佔據領導地位,初步確認港大乃為香港而立。9 H. H3 C, t' g. E* O) m
5.39.217.769 T4 _6 {; d8 F! t
縱然如此,對於莘莘學子來說,前方卻是苦無出路。身受西方觀念及民族情緒衝擊,可謂不知所措。東南亞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但港獨卻未成為香港主流言論。由於思想紊亂、心無寄托,當時多數港大學生只得埋首讀書,為錢途鋪路。另一方面,由於大量中國居民湧港,學校及學額數目供不應求,當時連小學教育亦不普及,遑論高等教育。於此環境底下,港大學生大多為富家子弟,港大亦因而成為訓練高級公務員的貴族學校。港大之殖民色彩本已濃烈,此時更成為以英語教育之最高學府,故被譏為奴化教育學府。5.39.217.769 G" y. {, {+ A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