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Z! u3 f$ H7 I' f& X; E6 ~5.39.217.76政府、建制派以至部分泛民心目中的政治,反映的或許是一種追求可控性,也就是想排除行動的不確定性的欲望,是一種行政管理式的思維,最終是取消政治行動的開放性和可能性。阿倫特指出,政治是人們在公共領域中的行動、思考、學習和判斷,需要與公眾討論,進行相互說服,才有可能作出並執行決定。政治是公共的,不為政府、政黨壟斷,要求的是開放的對話與承諾。然而,政府和建制派卻迴避面對公眾,以門常閉、取消立法會會議、寫網誌、視像講話(不)回應市民的訴求。 6 f- V7 Q! E8 H' u+ h& ?$ Xtvb now,tvbnow,bttvb0 K6 i3 j2 S) f* v/ d1 i& V- s
卑斯麥(Otto von Bismarck)經常被引用的名言是:政治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藝術(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然而,政府和建制派卻總推說: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下,這樣不可能、那樣不可能,毫無意欲幫香港市民說服中央,嘗試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8 i$ ^$ h; }6 g4 f4 t( itvb now,tvbnow,bttvb ' q4 Z* h t7 f6 J循阿倫特和卑斯麥的思路,我們不難理解,政治化不一定和一般所指的「政治議題」有關,如果參加了「佔領」但沒有參與公共的對話,又或單向地講授甚至灌輸民主觀念和公民價值,政治化的程度也是很低的;相反,即使沒有參加「佔領」或從事「民主教育」,只要在各自的領域持續地跟不同立場的社群和個人對話,嘗試相互說服和作出判斷,就絕不是政治冷漠。# e) I; D9 X" J2 A
公仔箱論壇1 X, B+ h/ @, r Q! k7 P
阿倫特進一步指出,極權主義的興起意味著政治的消失。隨著開放的公共對話的萎縮,政權以至民間社會愈來愈無法明白多元紛雜的不同立場,很容易作出與現實相距甚遠的判斷,做出違背良心傷害社會的事情。對阿倫特來說,政治的權力來自於「聚集在一起分享言行的民眾」,而非軍警或體制性(institutional)的暴力,她指出,「人們只有在不擁有(政治)權力或者喪失(政治)權力的時候才會訴諸暴力」,而民泷「只有在非暴力的時候」,透過約束與承諾、結合與立約,才擁有和維繫最大的(政治)權力。 ( ~9 N% u+ w) r$ c4 T; P公仔箱論壇 h% ?$ F( I' h( D
面對政治行動的不確定性,除了承諾,阿倫特還提出了寬恕這倫理守則,因為寬恕是「對行動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損害的必要糾正」;相反,「報復……是維繫傷害或災禍的循環」,令人無法解脫。在這不確定的年代,不願意放下良知、離棄政治的人,或許立場不同,但都不要輕易忘記阿倫特的提醒:「暴力實踐同一切行動一樣會改變世界,而最可能的是把它變成一個更加暴力的世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n+ ~/ r2 Q# e7 T1 _( N `
tvb now,tvbnow,bttvb, O. i7 J# g7 A1 Q( y3 [6 N
公仔箱論壇% n9 }7 R% E- G" k
◆文內引用阿倫特的觀點,主要來自下列兩書。5.39.217.76' Z: Q- f; C6 M0 L) M$ ^" g5 u
4 H/ a+ B6 Y, g9 ]*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n) B# r1 r. H& t6 ~3 a
參考書目tvb now,tvbnow,bttvb2 ]6 n/ l ?* t0 m2 c
tvb now,tvbnow,bttvb1 X, Z G2 m' }7 u( Z
Parekh,Serena (2008): Hannah Arendt and the Challenge of Modern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Introduction, 中譯,《阿倫特與現代性的挑戰》,張雲龍譯,江蘇人民出版社公仔箱論壇$ J1 K, i4 i2 I2 j" q$ S# k! a*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