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9-7 08:17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T! R& W* t& ?/ _+ s! R2 i3 _: p
" T( r; ?/ K0 K u7 o安裕周記:待從頭tvb now,tvbnow,bttvb* S- I$ k. c5 Q5 @$ U# n
( ~& c4 \% k' w* ~$ p$ ^ 7 ?; H0 K' m W$ i/ V * J6 y' g& q, D F: I( O公仔箱論壇在可以說是幾乎早就知道結果的星期天下午,面書滿是一片憤怒,更多的是把照片換作黑色。戴耀廷的說法是「香港民主運動黑暗的一天」,這話說到特別是經歷回歸談判以迄回歸後十七年今天的一些人心坎,這些人情感上和理智上都難以接受三十多年的爭取變成今天這樣的結局。八月三十一日這個星期天,不論將來若何,都是香港民主歷程一個不能磨滅的日子。 2 y9 B8 o5 w H7 m' t3 ^9 t2 ttvb now,tvbnow,bttvb; D$ O: g. v/ J; C4 l" F
蔡子強在《明報》的憶懷引發更多思考。我想起,八十年代中英談判時,中共完全沒法對香港巿民作有形保證,難道只憑深圳幾塊正在開發的爛地就要信你「港人治港」這四字?今天的年輕人不能想像的是,最低限度在八十年代的前期與中期,中共雖仍是一黨專政,可當時那種氛圍令人感到這個受過十年極左思想愚弄的國家有著「覺今是而昨非」的決心;包括蔡子強在內的當年大學生,朦朧中或許感覺中共的民主前景比處於黨禁報禁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台灣為好。動員戡亂是什麼,我頭一次聽的時候還在美國,台灣新聞局長是芝加哥大學歷史博士邵玉銘,他在紐約一個公開場合以英語一字一頓讀出殺氣騰騰的period of mobiliza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communist rebellion;當念到suppression這個字時,第一個音節特重,印象極深。動員勘亂是什麼,個人的體驗是朋友打算經台灣回港省親,在紐約申請過境台灣簽證時被打回頭,原因不明。之後才知道,他跟海外「異議分子」走得近,被人打小報告。公仔箱論壇4 j# E P. i. Y
5.39.217.76) w4 n% \& G b& [& a
很難想像了吧。不過三十年,高壓管治下的兩蔣台灣今天會是如此民主自由。 5 A* l4 p7 x( B5 i2 ^% S. a* @ s9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H2 @% A y/ B: E
人大框架出來之後這星期,熟悉的朋友從七天前的無語到這兩天走出來繼續爭取下去,這一轉進比想像為快。爭取民主的過程本來就是這樣,只是未來的策略如何還會有相當爭論。參與民主運動的都應該知道,沒有一場由頂至踵的運動會現炒現賣即叫即到,生活在快餐文化時代的人,習慣了時間和空間高度壓縮,以為三天兩頭即可臻此,事實是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和近代的台灣民主化俱非如此。我常說的一樁歷史:辛亥革命發生時,孫中山先生正在美國四出奔走籌款推動革命,他是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巿一家旅館早上閱報才知革命成功。台灣則是另一例子,五十年代之後,台灣是只有姓蔣的才能當總統的封建;八十年代,人們還以為國民黨必會千秋萬代,孰料蔣經國開放黨禁,黨外抗戰四十年的努力漸見成果。公仔箱論壇+ d8 \4 E' f- a! X- }+ S
1 I( D& o, Y9 {) ?% S4 J8 M; h5 A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X" Q9 a" M; R
日本的民主運動持久戰 ! P9 i- a% ?3 p7 t7 H: s公仔箱論壇 ' j) ~4 @4 f" w. P+ q5 t5.39.217.76當然,也不是所有運動的道路都是如此,這要持續不懈的耐性,不言輕退的信念。日本六十年代初爆發反安保條約鬥爭,抗議岸信介政府與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延續《日美安保條約》。一九六○年五月十九日,岸信介政府在自民黨控制國會的情況下強行延續安保條約。六月,日本爆發大規模反政府運動,六月十五日,包括大學生、工人、農民等五百八十萬人舉行抗議示威。當晚,七千學生衝進國會與駐屯重兵的警察機動隊發生激烈衝突,東京大學文學部女學生樺美智子被打死。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小說《1Q84》也有描述這段情節,把樺美智子之死寫進小說並與小說主人翁小松拉上關係,「樺美智子被打死的時候,小松就在她身邊」。' t- B" d6 I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j2 f+ s; `8 D W
即便如此,安保條約最後還是通過了,並在十年後的第二次安保鬥爭中再度續期,今天依然生效。若是從短期鬥爭角度來說,窮十年的兩次反安保條約運動可謂失敗之極,不過從更綿長的意義檢視,反安保運動至今生生不息,成為日本社會的良心彰顯。第一次安保鬥爭,岸信介找來黑社會頭子兒玉譽士夫拉攏黑幫住吉會等頭頭組成「支持艾森豪威爾訪日委員會」,成員一萬八千人,企圖以黑勢力打擊反政府人士。結果這萬把人在幾百萬人面前變成一小撮,黑幫吃了大虧,自此不敢高調介入政治。日本社會一直有黑幫角色,十七世紀民間故事《水戶黃門》不乏這類人身影。安保鬥爭之後,黑幫由此退出上層公開政治活動流轉至今。公仔箱論壇9 [* w0 @! M8 G7 Q+ ]' x( W6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