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d% r' ~% x& R& H辛克萊塑造的主角是排除萬難到美國追逐黃金夢的立陶宛青年移民路卡斯(Jurgis Rudkus),他的悲慘一生,忠實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勞工階級,特別是「外勞」被剝削和受欺凌的一面。5.39.217.76 P W: _! q; j( F! `9 G,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X# g2 @$ f6 d% x! m
公仔箱論壇, W' {3 I' j9 \- O$ B+ a
在屠房七周的工作,可說是辛克萊的噩夢,他不但親眼看見在肉腸中隨意加進不宜食用的硼砂、甘油,還常見掉在地上任眾人踩踏、吐痰(帶有以億計肺癆病菌!)、滲進屋檐漏水及混和無數老鼠屎(dried dung of rats)的牛肉豬肉倒進攪拌機(當時稱「碾磨機」〔hopper〕),攪成碎肉制作肉腸﹔不但如此,管理人員還以浸毒藥的面包杜老鼠,而被毒死的老鼠及老鼠食不下咽的毒面包,全部被丟進攪拌機。對於如何「優化」變質的火腿、令已變色的牛奶「新鮮化」,以及在朱古力中加入色素等,《屠場》都有讓人驚悚的描寫!在「屠場」工作近兩月後(期內有計劃地向為屠場工作的醫生、護士和同事「套取資料」),他在芝加哥近郊租小木屋,「含著淚水寫書」。因為成年後幾乎天天吃面包和飲加食糖及牛奶的咖啡,這些「變性食物」(denatured foods)令當年只有二十六歲的辛克萊已有蛀牙和胃痛之疾。經歷屠場工作之後,他什麼加工的東西都不敢吃,終生素食,而且成為美國食素人士的精神領袖。 7 G$ w; X8 P9 V$ T9 ~! i( i; Dtvb now,tvbnow,bttvb ( D3 C2 g; d, H5 p4 G3 ]5.39.217.76 % T4 {* b% {' y$ R6 u四、《屠場》在報上連載時,由於刊物及作者有社會主義傾向,因此被不少保守人士,包括羅斯福總統視為誣蔑資本家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瘋狂小說」。羅斯福在接受傳媒訪問時,甚且指辛克萊「偽善、說謊、心理不平衡﹔《屠場》所描述的情況,絕大部分是虛構的假象!」成書出版後,《屠場》受到更廣泛注意,大多數論者(包括英國的邱吉爾)認為辛克萊忠實地揭露了勞工根本是「工資奴隸」的事實。由於政府對資本家監管不足,工作環境如地獄,勞工階級對社會絕望以及官商勾結令權力腐敗等,確有其事﹔羅斯福終於省悟,了解政府不立法規範資本家的經營手法,他們的貪婪、囂張、目無法紀,最終會引發民變,於是委派勞工專家尼爾(C.P. Nails)和社會學家雷諾(J. B. Reynolds)組成調查委員會,並赴芝加哥實地考察﹔他們邀請辛克萊同行,為其所拒,惟委托他兩位社會主義信徒的友人代勞。- a+ n4 @) P4 l6 {9 Z
+ n1 E) Q4 h" a' e- D
. g; n5 F% P V6 M3 j: h調查工作不必細表,以他們所聞所見,與《屠場》所說幾乎雷同﹔調查委員唯一不敢肯定辛克萊所說的,僅為「有些工人跌進大桶,與肉塊一道被熬成優質豬油」(這種情況太驚人,錄原文如下「of men falling into vats and being rendered into pure leaf lard」),因為調查員無法找到受害者家屬而不下判斷(據說受害者的家屬在悲劇發生後無以為活都回老家,以當年的交通及通訊條件,當然聯絡不上)。調查報告証實辛克萊的小說有關屠場如地獄的描寫並非向壁虛構﹔不過,羅斯福不想把報告公諸於世,他希望以之作為談判籌碼,迫使屠場主人不敢反對對他們嚴加管制的立法,而同時對那些正當經營的屠場,不會造成消極影響……。無論如何,聯邦政府自此進行多項立法,讓不法商人弄虛作假時要付出沉重,包括入獄(遑論罰款)的代價!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n6 \! R& Y4 B9 N; Y' P" K
1 ^# z9 s O4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