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放任自由奸商作悪 ! P6 \5 R6 @8 _9 S% C & S7 D1 i ]! z2 n" o5 V ( @. s$ J3 ~- Z# M( m. V. e, k8 ^公仔箱論壇一、摻假摻雜的食物和飲料,可說自從遠古市集形成後(即使在以貨易貨初階)便存在,這數千年來,特別是工業革命後,各地政府均立下嚴苛的法例,監管食料安全生產﹔然而,「以次充好」、「以劣當優」的飲食材料,仍然充斥市場,這種情況,與貪污一樣,永遠無法根除,所以如此,皆因「貪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劣根)性」(Human Greed is a Constant)。老香港尤其住過徙置區木屋區的人都知道,一市斤(以十市両計)白米,比方說售價十元,「米鋪老板」摻進二三両細沙或其他肉眼難辨的雜物,是常見之象(內地在「舊中國」時期更盛行),經過這重「手續」,他的毛利便增起碼兩成,大利當前,令貪婪人性未泯的商人,不惜冒被告將官裡的危險,受不了利潤誘惑而作奸犯科。 L1 S- `1 f. Z) n公仔箱論壇 : b& V( b6 V. n, k5.39.217.76$ f+ F7 @, B* E6 ?0 K, ~
最近上海福喜食品加工場被揭發使用有害健康的過期肉類(竄改生產日期)、把雜肉及發霉廢料混入食材(比起上世紀初的美國,「小兒科」耳),由於母公司福喜集團(OSI Group)是美國大企業(全球加工肉類及蔬菜最大供貨商),其出品幾乎供應所有跨國快餐店,每日顧客以千萬計,此事牽連極廣,因而成為世界矚目大新聞﹔同時,令數年前發生於內地的假雞蛋和假奶粉等丑聞,再被傳媒「熱炒」。中國似乎在「A貨工廠」之外,再膺「專門生產劣質有害有毒食物國」的惡名! }% Z1 B8 D" y5.39.217.76( b" W, z$ m6 |* u! h3 n3 R) f& R
5.39.217.76+ x! Q. P2 H% ?8 p1 P1 d# N
事實上,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甚至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西方國家,立法嚴處制造售賣摻假摻雜食物飲料,不過在兩百年前才開始,此前「西人」食材中不少是「垃圾」。正如上述,有關立法不等於能夠把貪婪天性從人類的基因中掃除,因此即使在立法之後,零星的食物造假,仍然間歇性地出現(如今的假鬆露菌、假魚子醬、假橄欖油、假紅酒、假燕窩,以至假茶葉仍隨處可見)。由於經營者牟取暴利且有損消費者健康,這類新聞例必成為傳媒頭條﹔這種情況「世界風行」,其普及性,不僅僅限於某些國家而是幾乎所有的國家。英國著名的食物記者(Food Journalist)威爾遜女士二○○八年的專著《詐騙》(Bee Wilson: Swindled)─「詐騙」什麼?顧其副題「食物造假、有毒糖果及假咖啡的邪惡史」(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 Counterfeit Coffee),書的內容大家可思過半。 . Z! z, o& y! }+ l* `- { ^% {! Q3 P! g- w2 z/ l
1 m# k% p. {+ d! F7 O Y對主要是歐洲、英國(不少英國人認為英倫不屬於歐洲)和北美的食料飲品商人如何欺騙消費者,《詐騙》有非常具體而微,有些細節令讀者作嘔的記述。作者說「曾嘗試過劣質食物是全球人類的普世經驗!」可知全球消費者無人幸免。在十九世紀之前,英國出現過「一放進平底鍋便變成水」的「煙肉」,在沙糖中摻沙、於食鹽中加上灰土,以水銀和銅為糖果染色,以至混入牛棚廢料的「殘渣牛乳」(Swill milk)等等,均曾「熱賣」一時。研究倫敦人均壽命的文章數不勝數,以劣質飲食物料歸咎於十八世紀倫敦人壽平均只有二十五歲至四十歲的,似未之見(《詐騙》亦無所見)。筆者讀書至此,大有感觸,認為當年倫敦人如此短命的一項不可忽視因素,是飲食物料不僅普遍質素甚且含毒有以致之!tvb now,tvbnow,bttvb0 H- l0 q2 `3 Y4 i
5.39.217.76, E. }. b- Z9 p2 }. Q, D1 u3 L
5.39.217.761 t: t m& d. i5 l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發源於十七世紀後期法國、稍涉經濟政策的港人極之熟悉的放任自由(Laissez-faire)思想,經阿當.史密斯在《原富》的鼓吹而發揚光大,「無形之手」(政府什麼都不用管市場自然會矯正一切商業錯誤)便是「自由放任」的政策化。這種「哲學」在十八世紀已是「顯學」,當年對此的解讀是商家有可做任何他認為正確(受市場歡迎),即對其有利的事的自由,因此,每當「輿論」指出食物市場弊病叢生、尤其對付不起錢只能負擔劣質廉價物品的窮人極度不利,因而倡議政府應對「不法」(這是不精確的說法,以當年尚無有關法例因此無所謂合法不合法)商人採取行動時,反對者便振振有詞,祭起有形之手不得干預市場的「放任自由」大纛……。# Z4 P+ ^. i: M
tvb now,tvbnow,bttvb1 p* u- U M/ l$ e0 t
如常撰寫專欄 林行止悉售《信報》股權 2014年09月03日 " E/ w; V. e, d( r& H)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X: ^5 s$ Y, }# K8 P 7 Q+ w$ l4 d0 |! ~
有「香江第一健筆」之稱的《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及妻子,8年前出售八成股權予李澤楷,至今年《信報》創報41年,二人決定將手上餘下兩成股權悉數出售,全面退出《信報》;《信報》指,林行止將如常在該報撰寫專欄。《信報》總編輯郭艷明指,林行止沽售餘下股權是「順理成章」,不會對《信報》造成影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m0 a5 L0 V( D/ M& Q+ @
0 a. X+ O, X" r& D7 C/ ]公仔箱論壇《信報》網站昨日報道確認,創辦人林行止夫婦悉數出售股權予Clermont Media Ltd.。報道指《信報》在8年前易手,林氏夫婦出售部分股權予Clermont Media Ltd.,現於轉手第八年,林氏夫婦見業務一切發展及運作良好,決定把餘下股權一併轉讓予Clermont Media Ltd.。報道並指,林行止將如常在《信報》撰寫專欄。Clermont Media Ltd.為離岸信託公司,委託人為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本報曾聯絡林行止,其秘書回覆指,他不在港。 ! U- Y6 Z5 ]8 \- R - Y/ |' c8 w& `) U! V
早於去年8月,林行止在《信報》撰寫一篇題為「論政負責當如何 怕亂怎能防害生」的文章,指若然要「忠於國家而非自己的識見」,「擱筆不寫也許是眼前的選擇」後,便傳出林行止不滿《信報》近年取態,會將餘下股權放售予大股東李澤楷,他當時曾否認有關消息。其後接連傳出《信報》干預專欄文章事件,例如抽起「獨眼香江」專欄批評無新聞只播放撐特首梁振英言論的段落、評論員練乙錚批評一段推論港視不獲發牌原因的文章被刪,以及「佔中十子」之一的錢志健被「提醒」及停專欄等。5.39.217.76" M0 W. }* y0 H) t4 ^
5 G2 n' t2 k9 x0 g; ~" s2 h#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H8 o! C( _% o% Dtvb now,tvbnow,bttvb游清源:佢諗住寫得幾耐得幾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g9 A; x$ ?# L
5.39.217.76& H6 K2 R7 Z% g0 R
《信報》前副總編輯、現為網媒《852郵報》創辦人的游清源表示,近年《信報》的情況大家有目共睹,坊間「合理推測」該報近年自我審查及干預報道,令林行止意興闌珊,「唔覺得無可能囉」。 ( M1 m- Q9 c$ T* K- f8 v 5.39.217.761 l$ G# y* K7 C; e4 C
他又指,林行止當年留下兩成股權是為令《信報》順利交接,相信林是經過頗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決定出售餘下股權。他認為,若林行止繼續在《信報》撰寫專欄,其退出不會對該報造成影響,但近來林行止的專欄愈來愈「激憤」、不吐不快,相信「佢都係諗住寫得幾耐得幾耐」。網媒節目《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亦在節目指,從林氏夫婦友人處得悉,林行止可能只在《信報》多寫一段時間。" g5 ^: K9 O/ t
公仔箱論壇* ^; G, W' [' k4 V# o# h
對於坊間推測,《信報》總編輯郭艷明表示,難以回應坊間的「無限想像」,強調林行止會繼續在《信報》撰寫專欄。她指,林氏夫婦「8年前已經賣盤,都一段時間,Run(運作)得好好,(手持)兩成股權只係好少,依家係順理成章」,又指夫婦二人早已放手,沒有參與《信報》運作,今次沽售對《信報》沒有影響。她說:「凡事總有一個段落,今次過程,大家係好舒服、好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