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強大到共同認同的宗教,中國社會建構的遺傳密碼保留在歷史敘事和記憶中。歷史事件,在政局出現重大衝突和轉折關頭之際,有特殊政治動員和形成共識的凝聚力。因此,朝野雙方在政治博弈中,都重視對政治史上重大事件的記憶、闡釋和傳播。在毛后中國政局演變中,毫無疑問,“六四”是最大的政治性事件。從每年各界對“六四”的紀念和討論以及中國政府應對對策,可以分析中國政局的動向。tvb now,tvbnow,bttvb" K) l2 S3 H5 i. X0 u
' z/ [7 Y0 M, C8 w( U" G3 t' Y( b9 C1 s$ | 八九民運和“六四”慘案的政治意義tvb now,tvbnow,bttvb/ M) v: }6 N8 e- ?9 X# M3 @ ) W4 C; @6 N* ~( i5 L: d, c" K ! C- E% H. r$ }' d. O
人們熱議的所謂“六四”其實是兩個事件:一個是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開始到六月三日被鎮壓的起自北京高校發展到全國範圍的民主運動;另一個是六月三日晚三十萬正規軍在北京鎮壓民運的大屠殺。據說,有數千學生和市民死於屠殺。廣義“六四”還包括其後的政治清洗和迫害。tvb now,tvbnow,bttvb/ V. o" Q& q" P! R* O1 S% 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