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u2 \9 L; p3 j今天談一國兩制似乎老舊了些,一九九七年出生的都快要考文憑試了,這個時候再說九七年之前十幾年像是講天寶前事。不過,所有經歷八十年代初麥理浩見鄧小平後一直到今天,心情不會輕易平靜下來。人的信心從沒有到有再到快要乾涸,類似的折騰在近代罕見。若硬要勉強舉出例子,一國轉換理念完全不同的政府或許有點類似衝擊,但也不過是香港今天所要受的零頭——英國保守黨從戴卓爾夫人到馬卓安從一九七九年做到一九九七年工黨上台,人們以為會改轅易轍誰知都是那塊新保守主義牌子;日本自民黨從一九五五年幹到一九九三年社會黨入主首相府,之後都是差不多,經濟不見起色;美國克林頓八年,小布殊八年,如今是奧巴馬八年,外交經濟理念社福政策調整是有的但不是動搖根本。國家世代交替黨政輪換都常發生,然而像今次那樣等於是把憲法再次詮釋,匪夷所思。8 B6 R* x4 w. [+ D
5.39.217.76" R* ^& U" c. d! Z+ {8 R
/ t1 \2 n" j+ |) Z: d# m#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八十年代香港問題只關「信心」 ; G5 ^5 E$ {* U& ztvb now,tvbnow,bttvb - h7 C. Q! D1 ?/ H八十年代香港回歸議題不是經濟問題,連政治問題也不完全是。八十年代初中國剛改革開放,錢包不是麥克麥克,當時中國最大的外資是上海寶山鋼鐵廠。人窮但底氣很高,第一代領導人的氣魄不是小敲小鬧,七十年代末去過大陸的都知道是什麼回事,簡單而言是在水稻麥田窮山僻壤推行現代化,今天回望這幾十年算是成功,一九七九年講這些沒有誰會相信。那時,要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到中共懷抱,而這個中共政權剛結束了十年長的文化大革命、「右派」的脫帽還是爭論不休、姓社姓資的討論看來可能是另一次文革前奏,更不要說經濟比併,那時說回歸,一窮二白之下講什麼願景都沒用,只有講形而上的「信心」二字。tvb now,tvbnow,bttvb( [; k( h# s8 E, `+ o
4 r, ?, F5 I* w; u
從政治廢墟堆裏爬起來的中共領導層,很難說服之前幾年還半年一次寄生油給國內親人的香港巿民接受回歸。這令人想到九十年代初的兩德統一,東德沒有能力統一西德,西德是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併吞東德,總理科爾以日耳曼人的堅毅硬是把德東拉進來,全國上下因而著實過了幾年苦日子。鄧小平以無比意志決心收回香港,當年中共不是西德,無氈無扇,既不是經濟大國,也不是人間仙境,靠的是開出一張期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賣的是一個「信」字。香港人精刮得厲害連迷債都有膽買唯是不敢多碰期貨巿場,可八十年代初的香港便是要在「信」與「不信」之間作出抉擇。tvb now,tvbnow,bttvb/ L3 N! H- b Y( |* n1 b$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