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O) o8 z1 t5.39.217.76韓戰志願軍強行上馬5.39.217.766 e. g% q% ?# t& v( j
5.39.217.764 a5 C; `* {5 l
《紐約時報》著名記者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在其力作The Coldest Winte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最寒冷的冬天:美國及韓戰)把美國介入韓戰的過程在這部七百頁巨著仔細記載。這場血戰三年、到頭來不分勝負的戰爭由來,是中蘇關係最好的年代,斯大林向中共施壓的結果。中共以國際主義的兄弟情愫,建政不到一年出兵朝鮮半島,而且是在戰爭爆發之初欠缺空中掩護下強行進軍,以血肉之軀填入火海,頂住世界最強部隊。哈伯斯坦在書中指出,志願軍與美軍為首聯合國部隊的絞殺戰(Strangling)的殘酷程度前所未見,志願軍一個營幾百人一會就打光,從福建沿海地區入朝參戰的兵團,由於兼程趕路,穿著薄棉衣在零下三十度低溫下凍死戰場大不乏人。5.39.217.76) s4 Z& ?3 e3 e, {0 k( E2 H" r
z8 j. Y) ~% m/ [; e% Q0 z# Ctvb now,tvbnow,bttvb事實上,五十年代初的中蘇關係雖然緊密,但也不是百分百推心置腹,周恩來在工作人員面前批評獲得斯大林獎的蘇聯小說《旅順口》「滿紙胡說八道,可見蘇聯也不是什麼都好,什麼都對」,但正如哈伯斯坦所說,毛澤東不僅自許為中共革命始創人,更自視為革命成果的保衛者,毛認為美國以及聯合國部隊要通過韓戰吞下台灣,自許為民族主義者的毛是難以嚥下這口氣。毛澤東對世局的看法,加上斯大林對美蘇爭霸的世界觀,兩者加在一起,一個出槍一個出人,在嚴寒下爆發惡戰。中共至今的說法是韓戰陣亡十八萬人,日本的研究則從部隊番號的變化認為志願軍喪生五十萬。這一切可能永遠無法知道真相,但中蘇的同盟卻沒有因為韓戰更加緊密,意識形態的歧異帶來分裂,以及六十年代末的珍寶島衝突。5 H8 a9 {' ^+ t;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