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r4 H" O. M9 o- `網媒與社會動員的關係 ( x. N$ q3 D z7 O& y5 d5 M!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8 ?! _8 P- G1 s( o
同一篇論文亦分析了網絡媒體使用和市民的政治態度和參與之間的關係。分析顯示,兩個網站的使用者比其他市民更常參與遊行示威等集體行動,以及對佔領中環有較高的支持度。需要指出,經常使用傳統新聞媒體的市民,也比不經常使用傳統新聞媒體的市民較多參與遊行示威,因為主流傳媒也會報道跟遊行示威及其所 涉及的議題相關的信息。但相比之下,傳統新聞媒體對遊行參與的影響較網絡媒體的影響弱很多。同時,傳統新聞媒體使用跟受訪者是否支持佔領中環並沒有顯著關係。 ( t8 P9 ?9 ~$ X# @' ftvb now,tvbnow,bttvb 0 ?4 B" P. h( J1 x: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以上的研究發現也許並不出奇,但它們印證了網絡媒體和香港的傳媒表現以至社會動員之間的關係。社會動員需要面對的不一定是如何說服社會上的大多數,而是如何培育一個對特定議題有高度關注,並願意通過行動爭取權益或目標的群體,然後通過傳播的工作建構及維持這群體對特定議題以至社會整體的理解,並在有 需要的時候賦予這群體行動所需的能量。而網絡媒體正構成了一個相互連結的空間,讓公民社會意見領袖發揮其號召力,讓激發公民行動的材料廣泛流傳,亦讓對現時香港社會權力結構有所不滿的市民可以找到能代表自己的聲音,甚至直接參與到論述之中。 # B/ A) e9 O/ J# y. b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d; j8 D t5 o+ B, B( j- }7 A
當然,就目前的狀况而言,網絡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仍然受制於一些因素。其一是網絡媒體資源仍然有限,雖然個別網站——如獨立媒體——已經建立了自己的 採訪團隊,但到現時為止,網絡媒體整體而言仍是以評論為主,大家仍然依賴傳統媒體對社會事務作第一手的報道。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新聞工作者都不認同網絡媒體可以完全取代主流傳媒的社會功能。 " o2 [$ s6 s. v; \$ b5.39.217.76網絡媒體讀者群高度重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S& P) [1 S R. N( j
2 S0 s. g$ E; G: x2 I
此外,網絡媒體的社會接觸面仍然相對狹窄。雖然文章開首提到個別網絡媒體的讀者人數不一定少於個別報章網站的讀者人數,但是網絡媒體的讀者群是較為高度重疊的。大部分《明報》的讀者可能不會看《星島》或《東方》,《星島》的讀者很可能不會看《蘋果》,所以,很高比例的香港市民有閱讀至少一份報章。但 網絡媒體的情况不一樣,一個今年3月進行的調查就顯示,表示有瀏覽過主場新聞、獨立媒體、輔仁媒體和熱血時報的受訪者分別為5.3%、10.6%、3.5%及5.9%,但由於這4個網站的讀者高度重疊,加起來時,有瀏覽過至少其中一個網站的受訪者並非25.3%(4個百分比的總和),而只是13.9%。tvb now,tvbnow,bttvb+ H( A3 F" f! H
如何擴闊讀者群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不過,我們可以預期,如果香港的政治和社會狀態沒有改善,使得社會動員繼續成為民意表達的重要模式,如果主流媒體的表現每况愈下,將有更多市民會投向網絡媒體。0 ?3 D. W2 I4 \7 c& X
7 p6 R* P% Q- p' W7 V& t2 O$ x/ A* Y
註: * F- f2 \! q N/ D# { i8 F4 [( b5.39.217.76 * s* }* u3 a# ~( U5 ^; Y9 n
Couldry, Nick and James Curran (Eds.) (2003). Contesting Media Power: Alternative Media in the Networked World.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Leung, Dennis K.K. and Francis L.F. Lee (2014). Cultivating an active online: counterpublic: Examining usage and political impact of Internet alternative me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DOI: 10.1177/194016121453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