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港澳台]
香港是中國公民社會的一部分
[打印本頁]
作者:
angel987
時間:
2014-4-16 10:48 AM
標題:
香港是中國公民社會的一部分
香港與內地的融合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經濟融合是先行者,也往往是最矚目(例如滬港股市直通車)並帶動其他方面的融合。社會融合則最掀動民心,例如奶粉短缺、多等一班車、零售點「淪陷」於內地旅客的入侵等,引起爭議並引發社會行動。
( N% u4 F) V& b- S( L
tvb now,tvbnow,bttvb/ p! h3 y5 T3 ?- {
政治融合則最令人擔心。中央對香港事務的干預愈來愈多,港官對「阿爺」愈來愈唯命是從,只不過一個內地學者也可以為香港普選問題「一錘定音」,香港自治的高度不斷下降!
" n/ \8 W. u6 @: X; ^$ f4 L
上周末的立法會議員上海行上演了另類的中港政治融合。把平反六四的要求帶到內地、在上海街頭派宣傳公民提名的單張,是中港政治融合中的「逆反」行為,是處於弱勢的一方企圖向強勢的一方反攻。結果也不意外,這些「逆反」行為當然是被禁止。
# _ U. h: C. K8 j& W$ l* V9 K
上海行看不通泛民在想什麼
* }! O8 O' F' n! O1 i+ p- p4 _5.39.217.76
中共有強權,也處於強勢。在一國兩制的遊戲規則下,在香港不願意接受中共領導或甚至與其對抗的人有一定的保護。但也因為如此,他們可能在做了一些象徵性的「逆反」行為後便感到滿足,但這些行為對核心問題的解決發揮了多大作用,反而未有引起深刻的思考。
5.39.217.764 m( L+ k' O: F" p5 F" J7 u* N
泛民議員的上海行正正出現這種尷尬情况。此行目的是什麼?是希望能夠面見京官直斥其非?是把握機會陳述立場據理力爭?是探測北京底線並談判互動?是以出位請願行動爭取傳媒報道?我相信泛民議員就上述問題是各有盤算,但就算落到個別議員或者政黨的層面,我也看不通他們在想什麼。
+ Z' t7 q- D/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泛民在與中共交手時患得患失並不出奇,這是經驗有限使然。香港人當中,最多與中共交手經驗的是追隨中共和為其辦事的人,但他們的經驗對泛民沒有多大參考價值。此所以已故的司徒華在泛民陣營是鶴立雞群,因為他對中共和中國政治了解之深,遠超其他泛民人士。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r% w% n# X- H8 U- @
前文提到﹕中共有強權,也處於強勢。中國經濟在過去
20
年高速增長,令香港在兩地關係中居於弱勢。相信這種弱勢在未來不單會持續,甚至會愈來愈嚴重。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N( {5 t" y+ [: B
而泛民被中共定位為香港的反對派。中央及建制派首先是在體制內打壓泛民,然後在選舉政治中逐步消減泛民的優勢,再用各種手段挑動泛民陣營分裂。這種「綜合治理」的目的很清楚﹕在弱勢的香港內一個弱勢的反對派,就不可能怎樣動搖中央對香港的領導和控制。
& W. b. Y( e: {1 a( i
在泛民方面,確實是多談兩制,少談一國。泛民要突破「陰亁」的困局,首先是要突破思想的局限。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在經濟優勢和角色逐漸淡化、政治上處於弱勢的今天,香港對中國可以作的最大貢獻是在社會方面。在一定意義上,香港整體是中國公民社會的一部分,香港公民社會的壯大有利於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香港公民社會發展的推動者亦應向內地同儕學習,認識公民社會如何可以在局限和夾縫中成長。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W B3 H5 h0 J0 B
港公民社會團體
公仔箱論壇3 D7 ?' R+ O3 H6 y$ z
應與內地交流合作
$ U2 Y# Y0 l0 v公仔箱論壇
「六四」事件至今的
25
年,中共對中國社會始終實施嚴密的政治控制,但中國的公民社會未有因此而「陰乾」,反而不斷成長。無疑,站在前線挑戰中共權威的人會被嚴厲打壓,例如正在坐牢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和近日被判刑的許志永。但也有不少公民社會團體與中共有建設性的互動,促使中國政府在環境保護、愛滋病治理、勞工權益、民工權益、婦女權益、消費者權益等方面改善政策。
5.39.217.763 k6 v1 k1 K# b# w# K5 ~* h! h
香港公民社會團體在上述政策範圍積累了不少工作經驗,也有國際視野,如果能夠和內地公民社會團體交流、互相學習以至合作,是極其有意義的工作。尤其是一些跨國界的課題,例如環保,中國如何解決這些課題不單涉及包括港人在內的
13
億中國人民的福祉,甚至會是涉及全球
70
億人口的福祉。此所以近年不少國際環保團體及它們的在港分支積極尋求與內地環保團體合作,並影響中國政府的政策。中港融合賦予這些團體的工作新的、更重大的意義。
tvb now,tvbnow,bttvb5 n3 u" C! e M# R. Q4 K
而公民社會的建設,其長遠意義亦超越向政權爭取這樣或那樣的短期目標,因為無論是制度變革、政府更替、政策改變,其基本成功條件之一就是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無論是大約
10
年前東歐的顏色革命,抑或是近年的阿拉伯之春,人民力量最初激發的巨大期望及其後的真實發展都出現極大的落差。這多少與這些地方缺乏成熟的公民社會有一定關係。中國公民社會近年的發展是可喜現象,香港整體是中國公民社會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最活躍的一部分。但中國政治體制對公民社會空間的制約是一個嚴肅、長期和真實的問題。內地公民社會團體能在局限和夾縫中成長,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智慧,肯定有很多值得香港公民社會團體及民間從政人士學習的地方。
) G7 L! z7 h8 n x9 j5.39.217.76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