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1 l: `/ G: `( q相比,上述第二件事並未成為過去:《明報》並沒有像一些陸媒那樣,被黨政勢力逼迫而放棄參與ICIJ的調查工作;其對大陸太子黨重要成員內斂財、外「洗錢」的偵查,一直在進行。因此,事件能提供的動機,既包含報復動機,也包含制止動機。太子黨的海外洗錢工程浩大,牽涉金額動輒千億,非同小可,誰要搞破壞,誰就不得好死。這是真正夠得上買兇斬人的動機,給予香港警方一個重要的偵查方向。(不排除上述兩個動機有某種關連。例如,梁振英也可能是太子黨的御用工具。但那種推測的舉證更加困難,不會是一個可行的偵查方向。) ' ^) S" q* \- y6 G- c4 `5.39.217.765.39.217.76" |6 V( B3 B' c8 ], q
警方循此動機方向偵查並不容易,因為面對的是太子黨的力場。在這個處境裏,最有條件提供有用線索的人,無疑就是劉進圖在《明報》的上級張健波和老闆張曉卿。若梁慕嫻的推論正確,即早前《明報》的內部職務調動是太子黨因ICIJ事向《明報》老闆施壓的結果,而警方能從後者口中證實這個的話,則距離買兇斬人的水落石出,就只有一步之遙。 + \, h" p% c [% utvb now,tvbnow,bttvb $ _6 G; v" _6 r( q6 E% H6 g* X公仔箱論壇這不等於說中共就是買兇斬人的疑兇。有資深論者認為,行刺不是中共一貫對付敵人的一種手法。誠然,陳寒波、林彬事件,可能都是個別的、黨內有不正常狀況之下發生的事,六十年來也只發生了兩次。不過,太子黨不全等於共產黨;高幹子弟於改革開放後貪污腐化,變質為黑金犯罪集團,大陸多的是,其殺人滅口,已經不難想像,薄熙來一夥不久前就幹過。tvb now,tvbnow,bttvb6 @: R/ T5 q9 L$ r$ @- K; D
0 D6 c% q, G7 Y1 W; d
大家可作對比:李慧玲事件發 生後,《明報》發表過一篇社評〈不正常解僱商台須解釋〉,認為電台是公器,有責任就引起社會關注的公司人事調整,給公眾一個滿意解釋。然而,劉的遇刺,和解僱李慧玲之事比較,嚴重百倍。因此,《明 報》有更大更清楚的責任,全面披露該報參與ICIJ偵查工作及後來的內部職務調動二事之間的所有關係,給社會一個堅實說明。如此,大家便更能正確估算劉進圖遇刺與之前在《明報》內部發生的事是否關連。這對警方調查兇案背後動機與認定元兇是何方勢力,絕對有幫助。 ( y9 X2 g; r# I+ e% K 9 w/ i' P6 K$ H5.39.217.76還可以進一步說說。當初,如果 《明報》是因為受壓於「不可抗力」而撤換劉進圖,卻未有同時估計清楚壓力後面的窮凶極惡,沒有適當保護劉,把他移開便算,那麼,《明報》也是有過失的。披露關鍵訊息協助破案,不僅是《明報》高管和老闆目下的首要社會責任,還是對身捱六刀、血灑一地的劉進圖君必須盡的最低限度道義責任。 * G. U5 H; \; U, }4 |) I7 a9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1 p3 U3 m' Q0 a, f3 H 《氣短集》之三十 2 _8 A* e. R! S0 o( L% F6 N" J$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Y1 F- Z4 D9 J
《信報》特約評論員 1 p) Q' \/ [2 c, `( p 7 X2 O s( N) Xtvb now,tvbnow,bttvb【註】陳寒波事件事隔多年,已經難以稽考,五十年代出版的有關資料,只能在港、台或西方的研究圖書館裏找得到;網上有中文維基的簡單介紹和這一個:http://tw.ablwang.com/life/2011/0817/215573.html。 - m. r" s! o( v* _5.39.217.76% G3 L- g. V i2 a A T9 X- F
. ^9 M; Q: b$ \3 D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3-3 06:41 AM
盧峯:堅決捍衞免於恐懼的自由0 |1 u& k) C2 C" |% k o7 w
# X) {" Y8 x, h( c- ]& H8 \: G' @3 c4 w: J1 p w y( V) I0 C
從金鐘走到政府總部參加「新聞界企硬反暴力默站行動」時收到一份手寫單張,寫的是「免於恐懼的自由」七個大字。這七個字也是遇襲受傷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兄在病床特地寫給同業、市民的訊息。 7 A% `1 X+ E5 I7 S3 g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b5 A% A0 S: h9 R2 `7 f4 V6 J' f8 U3 u' J
「免於恐懼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可說是各地人權運動、公民自由及權利運動的核心概念。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民權運動領袖昂山素姬九○年就發表了一篇"Freedom From Fear"「免於恐懼的自由」演說,詳細描述恐懼如何像慢性毒藥那樣荼毒人心,破壞社會肌理,令公民不知不覺間接受暴力與苛政,接受不公義,對暴行與不義袖手旁觀,最終令社會淪喪,人人像行屍走肉般低頭過活。根據昂山素姬的說法,恐懼才是腐蝕人心及令社會沉淪的元凶,只有令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建立起對恐懼的「抗體」,健全民主體制才有可能實現。演說中有以下幾句話:( Q2 `% e$ K7 L: J% o3 _
( i# ]6 J/ b; Q8 Q# n. ~! B2 h
"Fearlessness may be a gift but perhaps more precious is the courage acquired through endeavour, courage that comes from cultivating the habit of refusing to let fear dictate one's actions,courage that could be described as 'grace under pressure'..."(無畏無懼也許可來自天賦,但透過不懈努力特別是拒絕讓恐懼左右個人判斷及行所而養成的勇氣顯然更可貴。這樣的勇氣讓個人可以在威權及壓力下不卑不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1 [4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