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裕周記﹕「他們不能把我們都殺光」5.39.217.76( G7 S% r+ [! l. q0 N) [' _3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 I* h$ l w, x8 _' R: p% i5 v
tvb now,tvbnow,bttvb. U2 l8 e; o3 Z
那天,李慧玲的一句話說到香港社會心坎裏,「梁振英你今日可以逼到我離開我嘅工作崗位,但係梁振英做特首嘅命,一定短過我做新聞界嘅命」。這令我憶起越戰年代紐約大學學生從教學大樓窗外扔出寫着They Can't Kill Us All(他們不能把我們都殺光)巨型橫額有着比併誰長命的相同意味。那是一九七○年,俄亥俄州國民警衛軍槍殺四名反戰大學生,觸發全美示威浪潮,學生悲憤莫名,要與尼克遜政權拚命。巨型橫額的相片在互聯網上應該還可以找到(見圖1),這是Todd Gitlin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全世界都在看》)所言的憤怒年代,美國社會猶如正在點燃的巨型炸彈,一觸即發。5.39.217.76! o% `0 W: x7 t) u
; c+ T5 u" Z- ]( N$ ?tvb now,tvbnow,bttvb李慧玲突然被解僱毫無疑問是這個星期的香港焦點,一個節目主持、一個有着近三十年走在第一線經驗的新聞記者這樣離開一家她工作近十年的傳播機構,而且還是大掃除式把個人物品塞在紙箱打包送走的掃地出門,到底是李慧玲做了什麼事得回這樣的對待,商業電台的答案將是寒流下香港社會等待的大事。李慧玲則把矛頭指向梁振英政府,指控政府打壓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梁振英當天晚上回應的第一部分很值得細味,從語言表達來說偏向佶屈聱牙,「從來沒有向任何人在任何時候提過關於李慧玲在商台的職位或職務」。公仔箱論壇9 z2 }9 U3 K) c R, q V. T
8 j; Y& r7 K3 ]% a4 d"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2 [- b: a6 E* Z3 L, X" [5 Ytvb now,tvbnow,bttvb這句話其實可以很簡單一句說完:「我沒有干擾李慧玲的工作」,可是梁振英說了一大段話,「從來沒有」到「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可謂集政治修辭及語言符號大乘。對一介受眾來說,梁振英想說的是什麼、他有沒有具體干擾或介入李慧玲在商台的工作、他的「沒有提過」是代表什麼,受眾不可能一下子馬上弄清;就像我等之輩,到今天仍然搞不清到底梁振英及特區政府在李慧玲解僱事件中有沒有角色。 ( n# I* I2 G# U# w' C( Q! a5.39.217.76 1 i7 [: A( I6 g" L4 P公仔箱論壇 $ X* s+ d" e( j% `5.39.217.76李慧玲的「鬥長命論」很能表達新聞記者的戰意和鬥志,我想到同樣也是越戰年代的真實紀錄——一九七四年,美國在越南兵敗如山倒,尼克遜被指與水門竊聽醜聞有涉,美國所有記者都在追這宗新聞,《華盛頓郵報》因為有消息人士「深喉」,加上兩個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鍥而不捨窮追猛打,尼克遜很不爽,老覺得傳媒整他。但美國憲法第一修訂案寫明有言論自由,尼克遜縱然如何不悅,如何愛搞秘密外交內政,如何有所謂「沉默的大多數」撐腰,都不得不見記者。事隔四十年,原來當年尼克遜最恨的記者不是伍德沃德或伯恩斯坦,而是哥倫比亞電視台(CBS)駐白宮記者丹拉瑟(Dan Rather)。哥倫比亞電視台是美國新聞行業的著名自由派,對共和黨和右派從不饒,丹拉瑟駐白宮後,尼克遜辦公室認為丹拉瑟針對總統,認定丹拉瑟有「偏見」。 5 b% a1 F& S5 d8 l" D7 p+ p2 A* E2 C$ o% U. z. l2 R
5.39.217.76) B) K7 O" _) Z. z- C* k 美國﹕記者反詰總統 . q* H% P2 {3 K: d( Y公仔箱論壇 # [7 d/ }4 A0 x9 n9 T- N9 q6 Z一九七四年五月,尼克遜在得州有活動,丹拉瑟作為駐白宮記者當然隨之南下採訪。當晚有總統記者會,到了丹拉瑟發問,只說了一句「總統先生,哥倫比亞電台,丹拉瑟」,尼克遜當即接着說「你在搞什麼?」(Are you running for something?)。這句話出自一國之尊的總統之口,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是很重的話,丹拉瑟半步不讓,「沒有,總統先生,是你在搞鬼嗎?」(No,sir, Mr. President. Are you?)尼克遜一怔,丹拉瑟隨即問了一個令尼克遜難堪透頂的問題:「為什麼總統沒有與調查水門案的大陪審團合作?」當時水門案已到後段,矛頭方向若隱若現,社會上認為尼克遜很可能對竊聽事前知悉,大陪審團的功能在於可以傳召任何人包括總統調查,但尼克遜一直拖延。與丹拉瑟火併前幾個月,尼克遜要求司法部長理查森革除調查此案的檢察官考克斯,理查森不允,馬上呈辭;尼克遜要副司法部長盧卡柯斯革除考克斯,盧卡柯斯不肯,也當場辭職。因此,尼克遜一直心裏有鬼,覺得丹拉瑟這次要找他的碴。 ; m, h& |" y- J+ }0 R) H公仔箱論壇+ G/ r/ ~9 h+ @, W+ a8 N
記者會以火爆收場,多年之後,幾部關於尼克遜的傳記提到,尼克遜回到辦公室火冒三千,覺得丹拉瑟專門針對他。其後公開的白宮談話紀錄顯示,尼克遜對哥倫比亞電視台和丹拉瑟恨之入骨,慨以「狗娘養」(son of bi××h)稱呼,還說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講過不要理會哥倫比亞電視台「那幫狗娘養」。有次丹拉瑟問白宮新聞秘書一些關於尼克遜演辭的事,尼克遜忽然大發雷霆說,Rather'sson of bi××h. Don't ever see him. Don't ever, ever,ever see him. I can assure you, because he will cut you up. I would not sayanything at all. Cut him off totally.(拉瑟真狗娘養的。不要瞧他。千萬千萬千萬不要瞧他。我敢擔保,因為他會幹掉你。我一句都不會講,不要理他。)美國社會當時有些反對派也很恨丹拉瑟,幾年後他在街頭無故遭人毆打,事件從沒水落石出。事件主人翁之的尼克遜一九七四年八月下台,一九九四年去世,墓木已拱多年;另一主角丹拉瑟至今仍是記者,今年八十二歲了,前幾年離開哥倫比亞電視台,目下依然活躍在新聞前線,在一家有線電視台主持新聞雜誌節目,老馬還有火。 1 o' d. H) c$ q4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t+ k. `- u, Z( m
+ q' A/ @7 J5 j* h! _/ E6 ~& \tvb now,tvbnow,bttvb日本﹕《朝日》質問安倍晉三tvb now,tvbnow,bttvb/ V( O7 M3 y4 D' e+ `' t ` e
: o+ e. I q+ a1 ^% n {; Mtvb now,tvbnow,bttvb與政府第一號人物對着幹不是美國傳媒的專利,這個月,日本《朝日新聞》也對上了首相安倍晉三。二月五日,安倍晉三在國會發言,指名道姓說《朝日新聞》的經營方針是推翻政府,「新聞報社應該有自己明確的主張和立場,應該強烈譴責那些危害日本國家利益的人及言論」。《朝日新聞》回應並無此事,但引以一名國會議員早前的講話——「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的基本方針是積極和平主義」回敬安倍晉三。《朝日新聞》是日本自由派第一大報,擁護和平憲法,雖然銷量不及《讀賣新聞》,然而在知識分子當中影響力巨大,社會良心堪稱日本一,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便是《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採訪後刊登,震動戰後的日本心靈。/ _% n' t" X+ B p5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