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M' {8 h# E+ e6 c Vtvb now,tvbnow,bttvb不過,吳先生也同時抱怨說:「『台灣話』這個名稱不知道犯了什麼忌諱,在有些場合一定要改稱『閩南話』。」是什麼忌諱,大家當然很清楚,那就是當時的國民黨眼見台灣本土意識日益抬頭,要以「國語」壓抑大多數人講的「台灣話」,辦法之一就是強行把已經變異的「台灣話」叫法改為原來的「閩南話」叫法,以保持「國語」與一介「方言」之間的主從關係。國民黨搞的這種語言壓迫延續了至少三十年,於李登輝治下台灣解嚴之後才逐步減弱,「台灣話」或「台語」的稱謂,於是又再流行。不僅如此,研習這個話的人士(綠營為主),近年還致力發展、普及其書面語,稱為「台語文」或「台文」【註3】。公仔箱論壇6 [+ m/ f7 t( z3 b3 v! k* j6 z
* i, X; g- A7 H3 E至於「閩南話」這個詞本身,近年在台灣已經日漸變得政治不正確;這除了上述的歷史原因之外,還因為有學者指出,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及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都解說,「閩」字從「蟲」,是蛇種、野蠻民族的意思,暗含北方或中原漢人對大陸閩南地區人種的歧視。; L0 }2 \' w+ h. X
5.39.217.76$ r8 ]! ^* ]# Z. {$ A4 A4 K
從大陸移植到台灣的語言,其原來的面貌和名稱,最後都不能保有而必定本土化;便是最大群體使用的語言,若干年之後,一樣會變到「阿媽都唔認得」。此是教訓二。 . n+ {% ~2 @+ I; |( Y7 R" s$ E$ U% X. r2 {6 p t/ I! T4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N/ y% U G W* X5 T/ a1 Y% _1 e( X
「國語」變「台灣華語」9 i5 q5 I( k$ H9 T8 w2 u&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_3 d! z- ~. J: {: L; x) s
與此同時,國民黨從大陸帶到台灣的北京話或北方官話(國民黨稱「國語」)也逐漸生變。首先,當年跟着國民黨去台灣的那九十萬人當中,五十多萬是兵員,來自全國各省,教育水平參差,九成以上說的話根本不能算是標準北京話(蔣介石自己說吳語)。經過幾十年在台灣的「標準化」,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說的「國語」,依然不濟,和大陸上的北方官話或台灣官方規範的「國語」有愈來愈大的差異,台灣的語言學家於是開始稱之為「台灣華語」(「華語」泛指北方官話傳到海外與當地語言、其他中國方言混雜之後的變種)。 2 y8 b J) B2 H4 E5.39.217.76 . x" f) F6 n4 G/ g2 u6 ]其次,原來的到台灣的九十多萬兵員和政府民職人員等,以男性為主,是女性的兩倍以上,因此大量來台的大陸男性不得不與當地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通婚,其第二代、第三代說的母語,必然大量夾雜「非國語」元素(主要是閩南話,還有客語、南島語、荷蘭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英語、港式粵語、日語及日語中的各種外來語),結果衍生出成一種更複雜的帶有濃厚台灣閩南話口音的「台灣國語」【註4】。tvb now,tvbnow,bttvb b4 v1 }, b9 b. f
/ O1 Q, h8 O8 i5 H6 G N公仔箱論壇少數人的外來語言,如果是只靠政權力量取得「官方」、「正統」地位而強行推廣,壓抑其他語言,到頭來卻一樣地方化,猛虎不敵地頭蟲。此是教訓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c) n" Y. d* J1 W
tvb now,tvbnow,bttvb( V |; V0 R' S) d$ n
* E R' A$ {6 S' ]- ^9 \粵語在香港大變 + z8 b4 [/ j9 q6 H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s+ X; n N8 W: z/ i
香港開埠,粵語中的廣府話傳到香港,故事就和閩南話傳到台灣差不多,先是取代了本地客家話,成為香港最大族群的語言。其後香港經受百多年英人統治、又經歷了六十年與大陸共產中國的河水井水關係,香港粵語因此也逐漸和原來大陸粵語中的廣府話離異;大陸廣府話自身亦因為受北方政治影響,普通話元素大量滲入令自身變異,進一步擴大了與香港粵語的差距。tvb now,tvbnow,bttvb9 l& X9 y& g' g, S3 q" H4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_) A/ I/ G+ Z& E" T
一般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網民,所使用的粵語,無論在發音、詞彙、書面語乃至書法方面,都別具一格。中文大學研究香港粵語的語言學者張洪年教授在他的《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增訂版)》第八章特別分析了「小句」的廣泛應用;惟此書2007年出版,六七年來香港粵語因為微博、短訊在手機上興起,「小句」有了更多變化。此外,由於網上討論政治特別多,不少語義複雜之極的「高登詞彙」,正通過傳統媒體不斷進入一般人的閱聽範圍。這些詞彙,如果一般人不是貼近香港的社會政治矛盾發展,根本無法明瞭。下面舉一些例子。公仔箱論壇' y2 _1 f& `$ 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