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從去年七月起舉辦了九場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俗稱華山會議,也有人戲稱華山論劍。這一系列會議在去年十二月底已畫下句點,中國事務委員會將在本周四提出怎麼樣的結論,令各界期待。 民進黨現在面臨到很多的問題和挑戰,包括公民運動的疏離、在野雙北巿長選舉的整合、黨內提名制度和決議的檢討、核四停建、服貿重審以及彈劾、罷免等承諾的兌現等。兩岸政策只是其中之一,我曾說過好的兩岸政策需要符合三個條件: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及中國忍受。但歸結到底,讓台灣人民滿意還是最重要的。 到底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是否有得到台灣民意的支持?據我所知,兩黨的兩岸政策的滿意度都未獲得過半數的民意支持,我認為這問題值得重視並細膩分析。我們要追求的是超過六十%民意支持的兩岸政策,這樣的兩岸政策不但內部能形成巨大的共識,也能一致對外,保護台灣的現狀及主體價值。所以民眾對兩岸政策的共識越高越有利於台灣,這是台灣的整體利益。 民進黨在二○○○年執政後,陸續開放小三通、包機直航及觀光。兩岸的經濟、社會及文化關係在開放後必然和以前不同。然而,民進黨台獨黨綱迄今已廿三年、台灣前途決議文迄今也已十五年。這些黨綱、決議文都是在對中開放政策之前所訂定,如今陸生、陸配及陸客來台,兩岸經貿密切,台灣法令都能配合修改,與時俱進。因此,民進黨相關的論述或規定也應該能配合客觀環境變化來檢討。大家不應以意識形態來看待,更毋須擴大、縱容非理性的討論模糊焦點、阻止改革,結果使民進黨被邊緣化。 除了檢視民進黨的過去,民進黨更要有能力掌握未來的趨勢變化。自從華山會議舉辦以來,東亞局勢瞬息萬變:東海識別區的爭議、美國副總統訪問日中韓、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馬英九拋出馬習會、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即將訪中等,在在都會影響台灣的兩岸與外交政策。民進黨的華山會議除了彙整專家學者的報告外,更盼能審時度勢,籌謀出能因應未來變局的策略方向。 民進黨曾在第二次華山會議後公開表示,包括憲法各表、歷史文化的感情、台灣前途決議文、強化對中華民國的認知等,都可以做為參考及深入討論。究竟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差異為何?這些差異影響台灣人民的制度有多大?透過民意調查的統計,做法也比較科學。 華山會議並未對上述具體政策深入討論,在我主持的第五場會議中,因為我的「憲法各表」主張,有不同堅持的意見,最後在激辯下修正為「憲政共識」。但囿於會議形式,這個折衷案和「憲法各表」在民調支持度上之差別也未能深入討論及調查,甚感可惜。 期待華山會議總結提出時,可展現更大的包容力及更深刻的反省能力,用長遠的眼光觀察社會的變化、兩岸的脈動及政經發展,重新針對民進黨歷次的決議加以整理,並同時明白回應社會的問題,做出長遠、穩定且讓社會有感的決策,以大格局、大魄力的自省能力以及前瞻的做法,讓民進黨有更寬廣的路可以走,才不會辜負華山會議的決策。
5.39.217.76( L; p+ o0 p! ~" `1 t3 K3 P&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