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印度制造业蓄势待发 [打印本頁]

作者: lcyzlb    時間: 2008-2-27 10:21 AM     標題: 印度制造业蓄势待发

印度制造业蓄势待发
6 Q8 d& Q" j0 C0 J, o.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印度次大陆正成为大型制造企业继中国之后的又一选择

斯里配鲁布杜尔是距印度钦奈以西25英里处的一座小城市,多年以来,当地之所以为人所知主要是因为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1991年在此遇害身亡。不过,这座城市最近的名声却远不似当年那么恐怖。铺砌一新的马路两旁整齐排列着刚刚栽种不久的树木,一座座新厂拔地而起,它们都是大牌跨国制造商旗下的企业,其中包括移动电话制造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以及汽车工业巨头韩国现代,后者在印度的年产量现已高达35万辆。而在钦奈周边的其他工业园区内,到处都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皮革制品公司以及纺织品出口商旗下的车间和厂房,就连德国专事豪华轿车生产的宝马公司也在当地建厂投产。 如果有人将印度与信息技术产业相提并论,恐怕不会引起任何异议,可假如把该国与制造业划等号,就不免令人心生狐疑。然而最近两年来,制造业已成为印度一颗冉冉升起的产业新星,在于今年3月底结束的2006财年内,制造业生产猛增了12.5%,增速之快还是多年以来的头一次。印度拥有广袤的消费市场和富有实效的劳动力,而当地政府也一改以往的做法,开始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目前,印度已开始引起各国制造业的普遍兴趣,因为它正在成长为除中国之外的又一个全球制造业基地,能够生产从旅游鞋到越野跑车在内的各类制造业产品。瑞士跨国工程集团ABB公司主管全球市场经营的总裁拉吉•厄帕尔说:“制造业是未来印度的希望所在,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点。” ABB公司已投入2亿美元用于扩建其在印度当地的制造业设施。 印度制造业的复兴也是好事多磨。40多年以来,印度政府对本国工业百般限制,致使民族工业呈现一派陈旧凋敝之势。生机勃勃的印度软件服务业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该产业的就业充其量只能维持在200万人,鉴于印度每年都有1400万新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无异于杯水车薪。相比之下,印度制造业每年均可新创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而实际上它还要至少再增加4倍的就业机会才能满足本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印度也同中国一样,必须逐步建立纺织、玩具和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以便使多达数百万的本国人口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许多在印度新建的这类工厂都打算立足于服务印度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但它们同时也把目光瞄向海外。塔塔战略管理集团总裁拉卓• 宾格说:“印度制造业会得到更好发展,届时它就能扩大对外出口的规模。” 尽管大牌高科技企业纷纷在印度建立大型外包生产设施,但这些投资根本无法与跨国制造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规模相比。在印度商业中心孟买附近的山林地带,一个汽车制造基地行将问世。德国大众、韩国现代,美国通用以及意大利与印度的一家合资汽车公司、还有印度本国的塔塔汽车公司都在那里兴建生产性设施,投资总额高达40亿美元。在印度东部的奥里萨,韩国浦项制铁公司准备出资120亿美元建立一个炼钢厂;而总部位于卢森堡的ArcelorMittal公司也打算斥资200亿美元在当地及邻近的加尔克汉德邦兴建两座炼钢企业。今年3月,惠普公司位于首都新德里附近的一座工厂建成开工,这是该公司在印度开办的第二家企业。生产浴缸、水池盆和座便器的德国科勒公司也准备投资2亿美元在古杰拉特建立一个洁具生产厂。另外,根据凯捷咨询公司(Capgemini)近期对340家跨国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有40%的公司都计划在2012年前进入印度开办制造企业。凯捷公司副总裁罗伊•伦登说,这些公司皆因在中国的经营成本上升而畏葸不前,但同时又都发现“印度政府已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经济特区 这并不是说在印度投资建厂的前景就一定是一片光明。印度的基础设施的确有所改善,可其进度委实过于缓慢。当地的电力供给极不稳定,企业通常要自备发电设备;港口虽已部分转入私营,可仍拥堵异常;员工普遍缺乏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劳工准则对工人限制过多;形形色色的中央和地方政策法规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令企业领导者苦不堪言。印度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协会(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Council)主席克里西纳穆特说:“我们国家现行的工业政策陈旧过时,与当代印度的现实根本不合拍。” 一段时间以来,该协会一直竭尽游说疏通之能事,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应允降低企业税收,并出台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劳工法规。 如今在很多方面,印度政府已开始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并在为招商引资履行自己份内的责任。早在两年前,印度商务部即颁布了一项政策,鼓励国内各地建立类似于中国深圳那样的经济特区。印度的经济特区亦能保证稳定的电力和水源供应,拥有状况良好的公路设施,使企业不会像在其他地区那样深受支离破碎的基础设施之累。在这些特区内,进出口通关手续得以畅通无阻,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也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随着争夺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印度各地已建立起300多个经济特区,其中大部分均集中在钦奈、孟买和新德里一带。宝马印度汽车公司的总裁斯蒂芬•赫森伯格说:“我们不必担心没有水电供给,也不怕公路和港口设施不便使用,这些在特区都有人操心。”他的公司在钦奈以南一个经济特区内建有一家占地22英亩的汽车组装生产厂,从今年2月份开始生产宝马3系和5系轿车,而且都在印度本地市场销售。 与中国一样,印度企业也为自己编织了一个严密的产品供应链网络,一些特定的工业也由此应运而生。以汽车工业为例,早在1981年,日本铃木汽车公司便在印度建立了一家“生产平民大众型轿车”的合资企业。为此,它把日本旭玻璃公司(Asahi Glass Co.)等一些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一并引入了印度市场,而旭玻璃公司随即又与当地同业公司建立了合伙关系。此后,美国德尔福 (Delphi)和日本电装(NipponDenso)等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也都纷起效尤,同当地企业联手开展合作。Sundaram Clayton等印度本土公司则趁机崛起,不仅建立了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而且还吸引韩国现代和日本本田等汽车公司前来与其结盟。 无独有偶,移动电话业也经历了类似情形。目前,印度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无线通讯市场之一,所有业内先导企业都在当地开展了生产业务。诺基亚于2006年3月在印度设厂,同时也把芬兰制作电池充电器的Salcomp公司带到了印度。接踵而至的是另外几家供应商,其中包括贝尔罗斯公司(Perlos)和富士康公司(Foxconn),它们分别为手机塑料部件生产厂和电子产品零部件的签约加工商。眼下,共有7家外国公司向位于斯里配鲁布杜尔的诺基亚印度分公司提供零配件,而它们当中从印度本土企业那里订购小型零部件的也不在少数。诺基亚印度分公司的经营总监萨钦•萨克森说:“现在什么都可以在这里生产。” 更有甚者,诺基亚的这些供应商现在还向摩托罗拉提供零部件。摩托罗拉公司一年前开始在印度生产移动电话,其厂址就在诺基亚所在地以北的两英里处。摩托罗拉另一处全新的厂房将于今年11月落成。 眼下,印度人居然还吸引了中国台湾投资商们的兴趣。目前,不光是富士康等中国台湾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印度安家落户,就连一批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厂家也开始在当地现身。专为耐克公司加工鞋子的中国台湾丰泰企业(Feng Tai Enterprises)正在钦奈附近的一个经济特区内兴建一处厂房,而其竞争对手、为锐步公司加工品牌产品的中国台湾万邦鞋业集团(Apacher Footware)也计划在海德拉巴新建两条生产线。丰泰企业已在当地雇佣了5000名员工,万邦也将新增两万名印度员工。与此同时,厂方还计划在当地建造员工宿舍,以便吸引流动工人,这一大批劳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腾飞模式的基本要素。中国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Taiwan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主管迈克尔•张说:“我们要鼓励更多企业去印度投资建厂,因为这样就不会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中国内地这一个篮筐里。印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曼吉特•克里帕拉尼 (Manjeet Kripalani)
翻译:张富贵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