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 j3 @ |+ C' @! otvb now,tvbnow,bttvb像吳志森他們的立場在今天唯上的氛圍受到攻擊自不待言,前幾年曾經爆發過一場規模不小的批判吳志森風潮,主要攻擊點是指吳的節目「不夠持平」,同樣,李慧玲的早上節目,傳媒報道說也受到類似的批評。公眾節目拿得出來就必須準備面對各種質詰,李吳二位想必早有準備,但什麼是「不夠持平」,而且「不夠」得必須吳志森離開電台而李慧玲的強力批判風格要換上「二十年前已做時事節目」的陳志雲,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課題:什麼叫持平?5.39.217.761 }! m( ~8 [) ]0 H T8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t- |$ c, _1 O) _
「持平」,到底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度量衡形態,抑或是擺事實講道理的討論,這是關鍵。我曾經細閱一些媒體的「讀者來論」,相當部分愛國群眾的「持平論」其實是指節目主持人不應批評中央或特區政府,而應是從正面給予特區政府或中央政府鼓勵。回答這個問題,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之外找別的答案並不容易,最後我找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第一大報《紐約時報》的處理之道。羅森索(A.M.Rosenthal)曾任《紐約時報》總編輯達十七年,他對該報長留至今的貢獻是如何寫出客觀中立的新聞稿,以及嚴令禁用「消息人士」稱謂。這兩點,近月香港曾有爭論,外來和尚是不是會念經是後話,中國人老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則不妨一看。 2 ~. N) Q; A* U' c8 z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D+ K0 m/ v$ C' r: f/ W$ \. E% {1 g
「中立客觀」和「消息人士」 8 N( N; u" O/ A公仔箱論壇" m2 ^2 S3 Q" ?- ]( v2 s2 {1 a
羅森索要求記者下筆客觀公正,若新聞指控某甲如何,必要有某甲回應,若找不著某甲,也要在新聞之中寫出,並在新聞見報當日繼續找某甲回應。至於何謂「客觀公正」,羅森索通過備忘錄形式向員工發出指示,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他發出的一則備忘錄是這樣的:新聞中以「社會主義國家」形容東歐共黨國家,實在是「太溫和,太委婉,太過尊敬了」(too bland, too euphemistic, and too much respectable)。他說,「社會主義」這名稱字義包含太廣泛,可以是以色列的公社化,可以是醫藥社會主義化,可以是西歐的社會民主黨,但用「社會主義國家」形容東歐極權國家,是受他們宣傳之愚;應該用地理名詞說是「東歐國家」或「馬克思主義國家」或共黨國家。羅森索的前任也有類似做法,六十年代西方媒體稱台灣為「Free China」(自由中國),這是有別紅色中國(Red China)的稱謂,但《紐約時報》對當時仍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的台灣宣傳機關不賣帳,主編說台灣叫自己做「中國政府」或「自由中國」是台灣的自由,但《紐約時報》行文就不可以叫「自由中國」,原因是「台灣不是一個有自由選舉的國度,也無人身及新聞自由」。 , S/ X$ F' @0 j4 T$ _4 G: Y$ G6 L" d! o3 i
至於在早前免費電視發牌中頻頻出現的「政府權威消息人士」或「政府消息人士」,羅森索更為深痛惡絕,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三日他發出長篇備忘錄專談此事,原則是「力求少用」,若非不得已,便須盡量說明消息來源來自什麼機構或部門,例如「美國國務院外交官」,這總比「西方外交官」為好。三年後的一九七七年羅森索再發出備忘錄,要求不得在使用隱名消息來源時,以直接引述(direct quote)該隱名消息來源人士的講話或評論。 , F4 N/ U5 R. v/ G9 g& b& q, N# B, M5 X& s
必須指出,於某一角度而言,羅森索的做法是不是最完美可以討論,當然在服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朋友眼中這是西方新聞學的內容,不過,從解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社會對「中立客觀」的激辯以及由此伸延出來對節目主持人或新聞記者的種種看法,相信有助真相真理愈辯愈明。回首前塵,我們社會的文明日子其實不長,但總算歷盡萬水千山,從封建王朝到殖民地到後殖乃至今天特別行政區;五六十年代左派報章被港英當局封報,心清目明的香港巿民知道對傳媒的打壓可以是如此極端。百轉千迴之後社會進步變化,今天怎麼說也不可能接受封報捕人打壓傳媒這種反文明高壓,哪怕是任何一種原因。因為,我們確實曾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但我們之後曾是如此的挺直腰板走出朗朗乾坤。曾經滄海難為水,這是今天的香港心情。: M. V$ `1 P* p5 [& @3 k
; Y6 D' x s7 b7 }( f5 x + O" V& m$ \- T. A ; M f! O' j5 {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X; }$ ^
5.39.217.76: ~' b, X/ T5 t3 M+ W7 W( K
/ f7 t4 p! G' [2 E) X* u, u- X$ Y! i; K5 n2 H
安重根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3-11-24 09:30 AM
葉蔭聰: 電視「現狀」的變與不變公仔箱論壇1 ~ J2 ~$ @ g2 t v
& F) o1 |3 [8 w q2 E8 f5.39.217.76 9 w( m) u0 c8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9 @: H- I' M2 {, h4 S- x一九八四年的中英聯合聲明說:「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若用這幾句去衡量最近的電視風雲,到底我們是變了還是不變?" M9 R# K6 @2 k l+ j' h
+ y, l4 l5 `- q J3 i0 T相信不少香港人都說是變了。香港的電視電台報章日漸被親北京政府的商家控制了,獨大的無綫電視台更肆無忌憚為政府發牌政策護航。一九八四年時,連處境劇《香港八四》也會輕鬆地諷刺一下政府,紐約回來的黃應士進行新聞部專業化改革也不足十年,那時候沒有《東張西望》這種集新聞、娛樂及官方宣傳的怪胎。因此,今天不少市民也變了,他們不再是慣性坐在家中看無綫劇的觀眾,他們即使沒有去將軍澳電視城撒溪錢,也不再看《萬千星輝賀台慶》,關了電視機。tvb now,tvbnow,bttvb* o2 t( q6 K; X8 C* I
# P. v6 F5 Q! i
然而,你說不變也對。「萬千熄機賀台慶」在網上有燎原之勢,據估計有三十二萬人響應,令台慶平均收視跌至二十九點,是回歸以來最低。但是,不要忘記,二十九點,即約有一百八十六萬觀眾收看。5 |2 B9 W) s6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