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S3 _ E+ Y/ a" u5.39.217.76大家知道,三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表面分析,是習李有意突顯「改革」二字,以區別過往胡溫時代乏善可陳的經濟政策,回歸市場經濟改革。但稍為留意,就可看到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改革」,而在「深化」。什麼是深化?它跟「加強」、「擴大」、「優化」有什麼分別?放諸香港,當政府說要深化民主制度(林煥光於本年六月說過此話),你會明白他在說什麼嗎?當然,那是中國,我們會同情地認為,習李能夠舉出「深化改革」為綱,至少反映他們在眾多利益集團中取得一定共識,恐怕是不容易的。但我們也不得不留意,「深化」的意義模棱兩可。對於中央,它進可攻退可守,對於地方政府、執行機關,它又賦予主事官員相當大的空間自行演繹。雖然周五晚上的《決定》全文中公布了一些如廢除勞改、放寬一孩政策、減少死刑、嚴禁刑訊逼供等具體措施,值得肯定,但翻看全文,你又會發現不少諸如「完善」、「推動」、「健全」等虛而不實的辭藻。總之,你根本摸不「深化」的意思,不能以「深化」來衡量各級官員的成績,因為「深化」只有過程,沒有終點。這就是那一套所謂摸石頭過河、循序漸進的中國特色,把小修小補,說成是石破天驚。公仔箱論壇$ B1 c' W+ L6 O- Z+ D
y% O5 Z" ^; B: ]2 N
% f: A. ^+ u/ D) {9 c5.39.217.76減政府控制增黨建設矛盾 , E. ]4 ?% \5 e 公仔箱論壇4 r: Y3 T# A' k
報告亦提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周五晚上的《決定》公布中,具體措施包括開放重要領域的價格競爭、利率和人民幣市場化、簡化行政審批等,顯示政府銳意減少對市場的控制。中央則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上層建築、集權模式統籌改革,令人對改革力度大為憧憬。的而且確,在這方面,習李政府要比胡溫要進取得多。但我們不能忽略另一點,那就是《決定》文件一方面提出減少政府干預,另一方面卻提及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強調「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對比過去數屆,所用的篇幅更是前所未有。當政府宣稱要從市場退下來的時候,黨是否會在經濟和社會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是否意味黨和國家機關的關係將會出現改變?對於這種前後矛盾,又是令人無從入手。tvb now,tvbnow,bttvb, a9 V8 ^) {3 a l* b'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