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氣候變化綠皮書:上海海平面30年上升115毫米
[打印本頁]
作者:
nt1972
時間:
2013-11-5 04:39 AM
標題:
氣候變化綠皮書:上海海平面30年上升115毫米
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氣象局4日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氣候變化對中國主要城市群影響巨大。1978~2007年,上海海平面上升115毫米。此外,城市不斷出現暴雨事件凸顯氣候風險評估缺位、聯動機制不完善等。
3 U0 I9 y% h2 d
tvb now,tvbnow,bttvb6 C, p7 C% o2 v0 [$ _' n
30年來上海海平面上升百毫米
5.39.217.764 P) l6 V* h6 _! ]( p$ u
綠皮書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華東地區的城市化對觀測氣溫的變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最為顯著。華東地區城市化對於1981至2007年區域平均變暖幅度的總體貢獻約為四分之一,其中特大城市站熱島效應對增暖的貢獻超過44%。氣候變暖對於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N# A5 k& x. i# T7 d3 l. J
5.39.217.769 t; C c& S9 l A6 Z
綠皮書顯示,氣候變化使得華東區域自北向南的沿海海平面變化情況的地域差異更加明顯。1978~2007年,華東沿海各省市海平面升高幅度由高至低為:上海(115毫米)、浙江(98毫米)、山東(96毫米)、江蘇(78毫米)和福建(47毫米)。
% I- E7 T8 k$ r6 j# m& a! O2 o
tvb now,tvbnow,bttvb. f5 W0 D6 k, y+ @7 ]% f0 U, j
近幾十年來,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的相對海平面上升速度約為3.0毫米/年;江蘇和長江口北沿海的上升速度為0.9毫米/年;長江三角洲沿海的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為4.7毫米/年;福建沿海則為1.9毫米/年,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最為顯著,遠遠高於華東其他沿海地區。
1 W& X/ t- a/ U: c% |/ L$ F( htvb now,tvbnow,bttvb
7 L0 }1 }. |& T( x+ j. f$ V, d公仔箱論壇
綠皮書稱,未來海平面上升將增大河口鹽水入侵的距離。以長江口為例,在海平面上升為30厘米、50厘米和100厘米的條件下,鹽水楔將分別向上游推進3.3公里、5.5公里和12公里。另外相對海平面上升,海堤原設計的高潮位出現頻率將隨之增加。如上海黃浦江防汛牆設計水位為1000年一遇,若海平面上升100厘米,則變為10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20~50厘米,長江三角洲的海防堤標准就會由100年一遇降為50年一遇。大大加大了防汛牆遭受破壞的幾率,且這種增加是非線性的。
公仔箱論壇8 G, G! O1 L( I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4 X; |" b# D' R
城市暴雨事件凸顯氣候風險評估缺位
$ M3 ~" w, J& G- }- e6 _, `
在極端天氣方面,綠皮書稱,最近幾年,城市不斷出現暴雨事件,如2012年北京721暴雨、2013年上海、浙江杭州和余姚等城市暴雨,暴雨強度和降水量或是60年一遇,或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罕見的暴雨。
" Z* ~1 H. f* H3 ?' a& i
& p$ b9 x% s; m* s0 M7 O+ g+ M
“甚至不是很強的暴雨也能導致城區被水淹、交通堵塞、基礎設施損毀、甚或人員傷亡事件,暴雨損失不斷增加。”綠皮書同時指出,城市暴雨成災的現象在中國城市中已不是個案,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暴雨成災與暴雨突然而至、強度大、範圍廣有關,但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幾乎不能人為控制和消除。因此,要減少城市暴雨成災,必須從社會經濟發展方面進行深入剖析,反思發展與災害的關系,通過調整人類自身的行為來減少災害損失、適應氣候變化。
" |# D& T- P5 }+ v; b5.39.217.76
5 v) n! g, |8 J5 ?公仔箱論壇
綠皮書稱,以北京721暴雨為例深入思考城市暴雨脆弱性的社會經濟原因,例如城市過快的發展導致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張,土地不合理利用現象增加,導致如下問題:
; \2 H+ u! f. t7 T1 a' q' e"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 j$ I6 F8 g/ u: y8 Z
一是城市河道和低窪地被侵占和填埋,城市高樓、道路、橋梁建設增多,路面硬化增加,城市水塘、河湖、綠地不斷減少,自然生態對洪水的調蓄能力不斷下降。
. M4 I$ g6 U8 _5 V0 i% [5 ?7 R
8 Y6 w$ k* [% K1 \2 n: G( A
二是城市在低窪地區建設的項目增多,公路橋、立交橋、過街地下通道、地鐵口等地勢偏低點增多,氣候脆弱地點增加。
6 M0 D3 I; h7 \# ~) }2 O. U& d; l# {& j公仔箱論壇
8 |' f- S; u; O& d% b3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三是城市道路面積增加使得地表匯流量增加,但是,城市排水能力並沒有相應地提高。氣候適應性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或缺失,如氣候風險評估缺位、聯動機制不完善、公眾參與不足、災害基本法不健全等。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