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8 ^) R0 v G9 ~最著名的是對甘肅省一位16歲的少年的逮捕。這位少年於9月初在網上發表了兩條評論,不滿警察對當地一起離奇死亡案件的處理,評論有“官官相護”的字樣。幾天之後,他被警察帶走。 3 C: Q0 N$ d: B- T! F W t2 f& T5 Y- \+ A" N5.39.217.76與此同時,官方媒體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要求微博用戶降低評論分貝。8月24日的新華社的評論文章指出:對於“毒化網絡環境”的網絡名人,必須“予以堅決懲治,使之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7 m0 D u" T: x Stvb now,tvbnow,bttvb 0 ^' ]" v! X: p2 J+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政府感到威脅並不奇怪。到目前為止,微博有著超過5億注冊用戶,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數約五千四百萬,微博已經成了人們參與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有些人甚至在質疑這個政權的合法性。因他們的共同的言說,謊言得以大白於天下,腐敗罪惡得以大白天下。5 }7 W+ T) |5 h( D d3 F7 I
' u, K1 i( l' i1 `5.39.217.76大V們不僅發表意見,而且也是重要的信息傳播節點,許多事件經過大V們的轉發和評論,成為熱點。2010年,在宜黃拆遷自焚事件中,我就是這樣的傳播節點,相關信息經多次轉發,成為當年的新聞熱點。公仔箱論壇# g. m; H: b" `% b* r
/ D' Y+ p4 e* B1 [' _tvb now,tvbnow,bttvb儘管官方的信息審查力量竭力地控制信息的傳播,但由於微博驚人的傳播速度,這種控制已難以通過技術來完成,於是,政府便使出了最後的絕招:抓人。5.39.217.76 q3 P# j( d6 p& D. k, D
6 H* A8 g R; s ?4 J- v5 ]8 l- s這些抓捕手段的效果立竿見影。從8月開始,本來熱鬧非凡的微博一下冷清了起來,學者章立凡等人把這場運動稱為“網絡反右”,“反右”是1957年由毛澤東發動的旨在打擊異議人士的運動,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大約有55萬人被整肅、逮捕或流放,那是一代人的慘痛記憶。半個多世紀之後,這個詞依然能喚起人們深藏心底的恐懼。而這就是政府的目的之一:制造恐懼。. L `% S" f: \, t1 u0 p N
7 v2 ^% |3 j7 L4 C8 K1 N' _0 O然而,2013年畢竟不同於1957年。在1957年,知識分子各自為戰,每個人都根本無從抗爭,無從反駁,無法得到公眾支持,而在2013年,微博像一個巨大的人民廣場,言論者可以彼此呼應、相互支援。在這樣的一個廣場上,弱者可以聯合起來,並且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勇敢發言的人往往有著非凡的示范效應,只要有一個還敢說話,其他人就會緊緊跟上。tvb now,tvbnow,bttvb0 k# @7 b. K r3 e- h# F/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