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公共自行車「尋路」中國城市交通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3-10-19 01:23 PM
標題:
公共自行車「尋路」中國城市交通
面對城市擁堵、十面「霾」伏、城市熱島等「城市病」,曾經的自行車王國——中國的許多民眾如今重新蹬上闊別已久的自行車。其中,公共自行車的表現非常突出。在許多城市,這些黃綠相間、特徵明顯的自行車儼然已成為一道流動的「綠色風景線」。 位於中國中西部的太原市,公共自行車保有量從零到2.5萬輛,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車服務有限公司經理趙永旺說:「平均每天都會增加兩三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 截至今年9月底,太原市已經有1100多個公共自行車網點。趙永旺說:「按規劃,今年年底將會達到4.1萬輛」。 太原是中國各地積極發展公共自行車的縮影。初步統計,像太原這樣致力於發展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城市有近百個,其中既有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有昆山、壽光等縣級市。 中國的城市管理者已經看到了公共自行車帶來的好處。 「有了公共自行車,每天騎車上下班可能比坐公交、開車還快。」太原一家IT企業工作的姜波說,有時候趕上高峰期,開車能堵上1個多小時,如果騎車也就30多分鐘。 據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車服務有限公司估計,公共自行車吸引了當地約10%的私家車主。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現在,我身邊的不少私家車主常騎自行車出門,而在以前,他們三五步路也是開車去的。」 儘管受到追捧,但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公共自行車系統還面臨不少問題。人們在蹬上自行車後發現:前方的「路障」依然不少。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研究所教授潘海嘯說,公共自行車發展之路有三大「路障」:自行車路權難以保證、人為損害以及仍待改進的經營模式。 「現在太原市的自行車道還比較少,特別是老城區,路窄,自行車只能在人行道、機動車道上騎行。」趙永旺說。 「根據以往的調查,城市道路缺少自行車專用車道,由此產生的安全隱患是不少人放棄騎行公共自行車的重要原因。」此外,潘海嘯也認為,路權無保證是全國不少城市面臨的問題,這限制了公共自行車低碳環保優勢的發揮。 同時,一些人故意損害公共自行車。趙永旺說,在太原市的公共自行車損害中,人為因素佔的比重並不低。儘管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車服務有限公司在探索監管保護方法,但效果還不理想。 此外,在目前的公共自行車運營中,以政府主導和企業主導兩種模式為主。潘海嘯說,以政府為主,可以將公益性發揮到最大,目前也最為成功。「但是,免費的午餐大家都想吃,政府為保證公平就得廣撒網,難免會浪費資源。」 另一種模式則是以北京為代表,讓企業唱主角。「雖然效益提高了,但很少有企業能負擔得起。北京公共自行車推廣受挫就是一個例子。」潘海嘯說。 潘海嘯認為,中國未來應該首先解決自行車上路難問題。「城市管理者應該儘快劃出專用的自行車車道,交警更要嚴格保護騎車人的權益,只有做到‘車到山前必有路’,公共自行車的影響力才能進一步變大。」 同時,他認為,將來公共自行車可以採用政府購買企業服務的方式,「政府考核企業,發揮公益性作用。企業提供服務,保證自行車的有效利用」。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