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而归 # O, i( g) ?! L T, Q6 J) @1 {公仔箱論壇稿件中常见这样的用法,实际上“而归”属赘字。因“旋”和“归”是一个意思,重复了。“凯”是胜利的乐歌,“旋”是返回的意思,如“旋里”(返回家乡)。“凯旋”一词即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加“而归”成了蛇足。5.39.217.767 d. G& m( Y ?6 v6 G" H1 k* I, a
" K) f) u- A$ N3 _1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始作俑者 5.39.217.76- y9 p$ f2 y2 |9 l2 F3 L
“‘双代管’的始作俑者是(从)山东济南市学来的。”(见人民日报1996年5月15日“读者来信”版大样《茌平“双代管”探秘》一文) # [& r+ S0 c6 f4 P K" Xtvb now,tvbnow,bttvb将“始作俑者”错当作褒义词,近年来报刊上时有所见。上例将从别处学来某种办法的人称为“始作俑者”,更是完全背离了这个词的意义。 俑,古时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始作俑者”是“起初用俑为死人殉葬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说始作俑者“让他断子绝孙吧”,原因是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D# z. n& g+ }0 h9 E
据此可知,“始作俑者”切不可用于褒义。只要记住孔夫子那句切齿痛恨的诅咒就不至于误用了。也有人反用于自身的,说自己领头办了好事却不得好报,这是极个别情况下的特例。 6 E, n# t3 v0 A/ p. V, z2 k! l5.39.217.7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e+ Y0 G9 A% U& V5 v
诞辰和诞生 # G4 `9 X2 D b9 y4 _& H!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写纪念性的文章中,往往用到“诞辰”或“诞生”。有的文章把“诞辰”、“诞生”两词混淆误用。误用的原因,可能是认为这两个词读音相近且词义相同。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结构、词性都有差别。这两个词中的词素“诞”都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词素是“辰”和“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 “诞生”:就是出生的意思,“诞”和“生”意义并列,是联合式动词。例:“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诞生50周年。” “诞辰”是一个敬词,准确的用法应该是“某某周年诞辰”,用“某某周年”从时间长短上限制“诞辰”,“诞辰”用在“某某周年”的后面;而“诞生”和“诞辰”的用法不同,“诞生”要用在“某某周年”的前面,应该是“诞生某某周年”,而不能用成“某某周年诞生”。 ; v. _. Y. Q+ ~3 T m, Y: R! I9 ntvb now,tvbnow,bttvb + @. ]" `! O4 G1 K, n7 t公仔箱論壇首当其冲 2 u7 L; t1 @9 ptvb now,tvbnow,bttvb“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见199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大样《打工仔归故里》一文) tvb now,tvbnow,bttvb0 H9 U( t* b/ l
这是由于误解而误用了成语,这个错误近几年在报刊上曾多次出现。 “首当其冲”是说处于冲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例句如:“欧舰东来,粤东首当其冲。”(引自《清史稿》“大抵当敌人结束他的战略进攻,转到了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时,对于一切游击战争根据地的残酷进攻的到来,是没有疑义的,平原游击战争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引自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d9 }. U( I% m! h; l6 ]
" ^7 H. Y6 f I% j4 \公仔箱論壇差强人意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r4 F' }5 j' c& I9 u0 }% t
前些年,人民日报刊登一篇小评论,谈到某邮局服务工作的优点,接下去说“差强人意的是常常找不到笔、胶水”,这里将“差强人意”用作“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这就将意思弄反了。“差强人意”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说,吴汉指挥作战,在形势不利,将士惊慌失措时,仍整修兵器,鼓舞土气。汉光武帝听到这一情况后感叹地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这里“差”作“稍微”、“较”、“尚”解,如“差可告慰”、“差可比拟”;“强”作“使强大”、“使强壮”、“振奋”解。之所以将“差强人意”理解成“使人感到差劲”是将“差”字作“不好”、“差劲”解(音chà),而“差”字在此应作“稍微”、“较”、“尚”解(音chā)。 6 a' b) D# F. E, d W
) w; @! }9 {- q1 `! N! q
缘木求鱼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S I! t& e
某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子找到了。”将缘木求鱼当“顺藤摸瓜”讲,是错误的。 缘木求鱼,语见《孟子·梁惠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攀援。缘木求鱼,即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方向不对,结果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如《镜花缘》:“今处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么?”如:希望帝国主义放弃侵略,简直是缘木求鱼。5.39.217.76( S8 {3 R- P j7 K- r* D
4 t @% a' \8 g2 |. W- o0 `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 }* T. B% e- z( w; {( B公仔箱論壇人民日报1988年2月14日一版《与雷宇对话》一文中,在引用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紧接着说,希望对方“做成功的‘萧何’,而不做失败的‘萧何’”。作者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理解,完全错了。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依靠得力的大将韩信,取得天下;韩信居功反叛,吕后诱杀了他。这就是韩信的“成”与“败”。韩信被刘邦重用,是萧何极力推荐的结果。旧剧中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就是这件事。韩信反叛时,刘邦的妻子吕后,也是按照萧何的计谋诱杀的韩信。这些事都见于《史记·淮阳侯列传》。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则见于元杂剧《赚蒯通》和马致远的“小令”《叹业》。它们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韩信的成功由于萧何,失败也由于萧何。由此可见,萧何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稳操主动权。在其它问题上,萧何似乎也没有明显失败过。这话常被人用来比喻某人具有驾驭事态发展的能力,或比喻某人出尔反尔,成事败事均在他。 作者: 太陽騎士 時間: 2008-2-21 09:2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