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華武術]
太極拳揭秘之十三:含胸拔背
[打印本頁]
作者:
imex
時間:
2013-10-14 11:05 AM
標題:
太極拳揭秘之十三:含胸拔背
上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瞎子摸象”,說的是一群瞎子用手摸大象。
有的瞎子摸到象鼻子,就說大象是一根管子。
有的瞎子摸到象牙,就說大象是一根棍子。
有的瞎子摸到象腿,就說大象是一根柱子。
有的瞎子摸到象尾巴,就說大象是一個辮子。
然後這些瞎子就湊到一塊,雞一嘴鴨一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認為自己說的是正確的。
現在的太極界也是如此,有的練簡化、比賽化、表演化、體操化、舞蹈化、假傳統化、假古典化,力氣化,甚至散打化等等,練得不一樣,練出來的結果也不一樣,都認為自己練得對,有的說法,甚至顛倒是非,黑白混肴。
這些說法,都不是從練出來的感受裡說出來的,許多人都是憑想像想出來的,練得不同,想像力也不同,造成說法也不同。
好一點的,就照本宣科,差一點的,就憑想像信口開河。
許多網友都問我,怎莫能從一個人的拳架上看出練出還是沒練出沉來。
這裡舉個例子,假如有兩個人,每個人肩頭都扛著一個箱子,其中一個扛的是空箱子,另一個人扛的是重箱子,都走路,這時,通過觀察兩個人的脖子、手臂、身體,走路的形態等等,就能看出誰扛的是空箱子,還是重箱子,即使扛空箱子的人,假裝成扛的是重箱子,那莫在形態上,也能看出許多破綻來。
我一直強調,練出什麼來,都是有感受的,有了這些感受,才能證明你練出東西來了。
比如,內在的球與圈,沒練出沉來,是感受不到的,只有練出沉來,才能感受得到這些內在的東西的存在。
含胸拔背,就是球與圈的一部分。
含胸拔背一種是常態下的含胸拔背,一種是練出沉來的含胸拔背,這兩個是不一樣的。
常態下的含胸拔背:比如你隨意的往凳子上一坐,後背往後弓了,胸部內含的,這是一種含胸拔背。
功夫下的含胸拔背:必須練出沉來以後,造成的含胸拔背。
手臂練出沉重感以後,手臂如同灌了鉛一樣沉重,這種沉重感,會下壓下墜到肩部,由於肩部也要放鬆,造成肩部往下走,形成溜肩膀的形態,當肩部放鬆,跟隨著沉重的手臂往下走,走到一定程度,這種手臂的沉重感,就會作用到脊椎上。
也就是手臂的沉重感,最終下壓下墜到脊柱上,如同掛在脊柱上,就會造成脊柱進一步的有些彎曲,造成脊椎往後凸,從上面的脖子,到下面的尾椎,呈弧形,這是後背圓的一部分,是後背上下圓的問題解決了。
脊柱往後彎曲,造成雙肩向內合,由於肩內合,造成後背左右肩,後背橫向呈弧形,就解決了後背左右橫向呈圓形的問題。
肩內合,同時造成胸部往內收,呈現出含胸。
那麼,以上這些練出來了,才是真正的含胸拔背。
練出含胸拔背的目的,就跟內在的球與圈有很大的關係了。
目的一:練太極,講究球,那麼這個球,在體內是呈現什麼狀態,知道的人並不多,這裡只說含胸拔背與球的關係。
練出含胸拔背,造成胸部內含,而這個內含,就是感受到球的後面一部分,也就是球的後面貼在胸口上。
目的二
;
練出脊柱呈圓形,造成下面的尾椎內勾,這個就與腰襠的鏟勁有很大關係,也跟內在的球的下半部分有關係,這裡就不多說了。
目的三:含胸,使得肚子放鬆,慢慢的會造成肚子的下沉,使得肚子落在骨盆裡,練出開跨沉襠後,造成肚子會隨著動作轉動。
單純練出含胸拔背還不夠,必須同時練出開跨沉襠以後,才能感受出球的完整性。
當做動作時,會強烈的感受到這個球的存在。
舉例;到攆猴:
從肘底看捶的定式開始,手臂逐漸的打開,右手向右、向後、再向上,到耳旁停住,手心朝下。
從感受上說,右手在往耳朵走的過程中,整個手臂會感覺到,在圈著一個球外皮到耳朵旁的。
就會感受到,兩個手臂的內側,以及胸口,下面要腰襠,有一個皮球,手臂走的路線,是貼著這個球的外皮走。皮球的後面貼在胸口上。
右手順著這個球的外皮,走到耳旁,掌心朝下。
掌心為什莫朝下,是因為手掌走的路線,也是貼著這個求的外皮走決定的,所以,到耳旁必須掌心朝下。
注意:就楊氏太極拳來,凡是右手到耳旁,掌心沒有朝下的人,此人必定沒練出內在的球,不管他是誰。
當然,練出沉以後,氣,也就慢慢的練到身上了,比如手臂的氣,必須練出手臂的沉的同時,手臂會的感到強烈的膨脹感,和手掌的通紅,這就是手臂的氣練出來了,練到開跨沉襠以後,氣,也就跟隨著練到腰襠,那莫,內在的球,必須在練出沉、練出氣以後,才能強烈的感受到。
作者:
BBee8888
時間:
2015-2-19 01:22 PM
謝謝版主誠意解說文章分享,謝謝。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