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港澳台] 設自由經濟區 台灣要加快腳步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3-9-22 12:49 AM     標題: 設自由經濟區 台灣要加快腳步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是指個人際遇不同,有人啣著金湯匙出世,一生榮華如意;自己則萬般不如,只能怨天尤人。但若原本條件優越、潛力豐沛,放著現成機會卻遲疑蹉跎,讓他人後發先至、搶盡優勢,那才真要令人氣結。 兩岸經濟近20年的發展,正是如此。台灣自半世紀前開始找對方向、奮發圖強,創造經濟奇蹟,在全體落後國家之中,異軍突起、睥睨群雄;而對岸則在專制的共產體制之下,故步自封、倒行逆施,搞得民窮財盡,兩岸之間的差距,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但自20世紀之後十年開始,對岸終於幡然省悟,奮力擺脫共產教條,放市場經濟一條生路,在共產國家中更著先鞭,快步向前。而遙遙領先的台灣,卻如龜兔賽跑中那隻驕傲的兔子,志得意滿之餘,開始鎖國內鬥、好高騖遠,搞得經濟腳步蹣跚、所得停滯不前,競爭力由衰而竭,數十年領先的差距,竟於十餘年間消磨殆盡,處處屈居於後,令人不勝唏噓。 近幾年由於對岸自大驕狂,於羽翼尚未豐滿之際,貿然自毀長城,將依為命脈的世界工廠,魯莽摧毀。復於金融海嘯猛然衝擊之初,自作聰明,強以公部門之力揠苗助長,固然2009年一時創出9%的超高成長率,令舉世震驚,但斧鑿之痕太深,造成投資浮濫、產能過剩、房市過熱、地方負債沉重等大患。兩者一時並作,形成深重危機。又因殷鑑不遠,不敢再強以公部門之力妄行刺激,以免重蹈覆轍,結果進退維谷,不知何以為計。 對岸的世界工廠固為其經濟命脈,更是台灣20年來經濟發展構成不可或缺的環節。一旦失去世界工廠,經濟賴以成長的中上游產業,由於產品不能輸往大陸進行加工再出口,出路忽然斬斷,整體經濟乃頓失依恃,同樣不知何以為計。近年來全球各國紛紛走向自由貿易,透過相互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突破貿易壁壘,尤以我們的勁敵南韓最是積極,無役不與,台灣的主要貿易對手幾乎盡在其掌握之中,讓我們處處碰壁,在經濟出路遭逢巨創之際,更是雪上加霜。 於是五年來眼看世界工廠走向末路而憂心忡忡者,乃大聲疾呼,在與主要貿易對手簽FTA緩不濟急的困境之中,自行走向星、港模式的自由開放,一方面充分發揮本身的地理優勢與多年積聚的貿易實力,成為亞太地區的重要貿易樞紐,一如目前的新加坡與香港,一方面藉建設自由經濟區,吸納國內外資金及企業,化為投資能量、挹注有效需求、提升成長動能。經奔走呼籲,終於兩年前獲經濟部首肯,決定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但復經兩年蹉跎,迄今仍不見具體措施,僅有小腳放大的自由貿易港區老調新彈,即使其付諸實施,也有如雞肋,食之無味。 相對於此,甫上台掌政的大陸習李政權,眼看過去的招式不靈,燃眉之急又難解,乃東施效顰,也喊出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構想,期將原已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上海劃定局部地區,進一步放權鬆綁,而且以香港為目標,讓上海的活力更進一步迸發出來。不過數月,10月1日上海自由貿易區將正式掛牌,各方對由此引發的商機,無不摩拳擦掌,競相爭取。而且此例一開,廣東、天津等地也個個奮勇爭先,搶搭此班自由貿易區特快車,希望一同更上層樓。 當初倡議在台設自由經濟區者,早已明白標榜,此自由區唯一的範本就是新加坡:透過自由開放與地理優勢使其經濟突飛猛進。當時擘劃將台北港結合桃園航空城、清泉崗機場結合台中港以及本身擁有最佳天然良港與小港國際機場的高雄各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其聲勢與成效將無比驚人。可歎五年於茲,這一切都仍停留在空口白話的階段,卻忽然見到對岸後發先至,已經按圖索驥,攘臂而前,又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面。主政者誤國,真令人扼腕歎息。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