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政的觀察家們不難發現,8月下旬以來,萬眾矚目的薄熙來案審判還沒落幕,一股“打擊謠言”運動就已經平地翻波,並迅速演變成聲勢浩大的網絡大V污名化風潮。各地聞風而動,以打擊謠言為借口,行鉗制輿論之實。但在這一過程中,個別公檢法機關也通過官方賬號,在新媒體上表達了不同態度,成為這場風潮中的亮點。1 [" R' L& u8 ]8 C. g
/ E) {( B# D1 O. a+ v! C$ \“子產不毀鄉校”:公檢法的謹慎質疑5.39.217.76% g/ h) A5 y3 x3 N0 g! J& G' a
6 L: |3 R: p3 I5 ]2 b) E! U( ~
8月31日,“@廣州公安”發布微博稱:“謠言必須打,打擊須依法,嚴防擴大化。散布謠言的客觀後果要足以引起群眾恐慌,干擾了國家機關以及其他單位的正常工作,擾亂了社會秩序,才能適用治安處罰法,而一些歪曲歷史事實的謠言,不是現實的,沒有擾亂公共秩序。子產不毀鄉校。打擊造謠要防擴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蟬,相視以目,顯然是噩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g; @& I2 v. P, i& d
公仔箱論壇& r ?( O# M8 a5 T$ i. D
隨後9月2日,“@廣東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官方微博,再提“子產不毀鄉校”的典故,間接給@廣州公安打氣。廣東高院以“開網納諫”為關鍵詞解釋稱,這一典故出自《左傳》:對於鄉人聚會議政的鄉校,然明主張毀掉,子產不同意,他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子產把鄉校作為獲取群眾議論政事的反饋信息的場所,而且注意根據來自公眾的意見,調整自己的政策和行為。5.39.217.76& c- Q, `. l5 j; T& Y. _4 x) Q
tvb now,tvbnow,bttvb, L a# M/ A {0 L
更值得矚目的是,廣東政法委的官方微博“@廣東政法”也轉發了廣東高院的這條有關“子產不毀鄉校”的微博。 # a1 e: i6 ?* E7 S( o5 W5 C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w3 |7 @1 c' g- r r \$ q3 ^2 R
或許是受到廣東同行的鼓勵,9月5日,“@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也引述美國大法官約翰•哈倫的判詞稱“憲法保護的表達自由權利,在這個人口眾多,日趨多元的社會裡,無疑是一劑良藥......或許會導致塵世喧囂,雜音紛擾,各類不和諧之聲不絕於耳,有時甚至會有一些冒犯性的言論。容許空氣中充滿不和諧的聲音,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力量的象徵。” # ]" X* D9 P% ^ 6 x# Q+ K& _; P公仔箱論壇同樣,“@雲南省人民檢察院”以“打擊網絡謠言犯罪需程序合法、罪名準確”為關鍵詞,對這種公安妄動出擊的手法提出隱晦質疑稱,對於打擊網絡謠言,必須要以合法的程序和準確的罪名來打擊犯罪。對於網絡造謠,刑法上主要應根據三個罪名來立案,即“誹謗罪”、“誣告陷害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誹謗罪”是自訴案件,應由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5 @% E& q6 A/ P* p2 \' @
tvb now,tvbnow,bttvb! I7 G7 [/ ^$ |. {/ j
從公安到法院再到政法委,與當下風潮逆勢而動。對此,專欄作家五嶽散人盛讚“廣東司法系統全面反彈!”時事評論人童大煥也稱讚道,這次打擊網絡謠言行動,具體執行的“體制內”機構和官員發出了很多理性的聲音。/ t `3 B: m7 p/ M+ e0 r) P
+ Z' j5 R: Y, H9 i+ B
9月7日,因堅持學術立場而被停課的華東政法大學教師張雪忠發表一封致全體中國法律人的公開信。在這封題為《堅守法治精神嚴拒司法迫害》的信中,張雪忠嚴厲批評近來“因言加罪毀棄法律的逆流”,同時也提到,“令人欣慰的是,這一次的司法迫害運動,儘管是從警察部門發起的,但在中國的警察隊伍中,絕不缺乏堅守法治理念,踐行法治精神的人。實際上,人們可以看到,一些警務機構和警務人員,已經勇敢地站了出來,對這場因言加罪、迫害無辜的運動公開說不。” 1 d5 e# X$ {6 w( V& s. s/ a ) a# `5 u' b% u; o8 otvb now,tvbnow,bttvb法律共同體的解凍痕迹?5.39.217.761 t* j' F1 D' G" j4 p$ _5 ]
2 v/ x) r1 [! F; r1 Q
張雪忠面向的“全體中國法律人”,指的是由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法學家等組成的法律職業群體。這一群體由於具有類似的知識背景和職業訓練,因此分享共同的思維習慣和情感認同,形成特有的職業思維模式、推理方式和法律話語。在這種意義上,也被稱之為“法律共同體”。 . a8 c( G4 l9 s, Q! f& Z公仔箱論壇 ! l" w$ K, [5 ^) S0 x! g( k5.39.217.762001年,一位年輕的法學博士撰寫了洋洋洒洒的萬言書——《法律共同體宣言》,其中宣稱,共同的知識、語言、思維、認同、理想、目標、風格、氣質,使得受過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構成了一個獨立的共同體。抵制專斷和特權,抵制暴力和混亂,維持穩定與秩序,捍衛公道和正義,現實改良與發展。這正是這個共同體今天的歷史使命。 / i* F+ `! A6 A# ~9 s9 E+ V4 S公仔箱論壇$ [' o( ?, h1 x! J8 x; p1 q
在很大程度上,法律共同體只是一個人為擬制的美好願景。任何職業都可能形成一個共同體,但是由6萬法學教師、15萬檢察官、20萬法官、23萬名律師構成的這一共同體,對於當代中國具有特殊意義,不僅是他們擔負的社會職責重要,而且很少有哪個職業群體像法律人這樣,一方面分享共同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內部又具有極大的地位差別和尖銳衝突。; _9 W: N; j, n( D# E$ J0 M6 Q; g
% r, ~9 v& B. k# t, h0 ^# j4 H1 i
自十餘年前提出“法律共同體”概念以來,處於相對弱勢的律師和法學家群體,通常抱有較大熱情;而法官和檢察官掌握國家權力,背後又有政法委督陣,態度就冷淡得多。各地不時傳出律師被法官逐出法庭的新聞。近年來維權律師群體崛起,發揚“死磕”精神抗爭,帶動普通律師聲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大路不通的情況下,律師群體內部進行的二級整合。 + J! B' P, S7 X, k: V" U' V' k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A7 T: \0 ]1 q2 q
正因如此,這次幾家公檢法機構通過微博,謹慎地表達了對當下權力操作手法的不同態度,雖然聲音微弱,但仍然具有特別的意義。形象地說,這是“刀把子”發聲,為刀下的獵物辯護。5.39.217.76% x% l+ Q, x2 y% {1 ^: P
tvb now,tvbnow,bttvb( }1 X- j. U) v! Z2 J0 s, g" Y
事實上,這些發言如果從維權律師或者“公知”口中說出來,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如果來自受黨領導、領黨俸祿的公檢法部門、甚至政法委,這種不同聲音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和處境艱難的維權律師、以及說話沒人聽的法學家相比,他們自身利益並不因這種風潮而受損,甚至是潛在的權力擴張受益者,但仍然出聲質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奉的共同理念遭受挑戰而導致的。9 A/ t! z/ n( Z. f0 p5 j; v1 A4 ?
5.39.217.76' n& I- B! c5 h6 X7 r( m! K
不難發現,這些聲音中相當部分來自廣東,這多少有思想開放、得風氣之先的緣故,其他地區很難相比。京滬兩地雖然也聚集大量法律從業者,但要麼在天子腳下,要麼經濟活躍政治保守,相反,倒是某些“山高皇帝遠”的地區,似乎更容易利用控制力的空當。' Q- q: N! [; d: N: k( k8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l3 O7 p+ X" Q8 o
此外,作為新媒體形式,各個官方機構微博帳號的日常管理操作,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中青年成員手中,儘管這種大膽表態在領導眼中,或許不免輕率,但從中折射出中青年一代的“新思維”,則又是在正式的紅頭文件中是很難見到的。: J1 Q* D! A: K& ]3 D3 r
7 N; o" y S6 C# F8 S$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當然,面對這個法律共同體,也不必抱有單純而膚淺的樂觀態度,因為這個群體也時刻面臨分化和背叛。十多年前起草《法律共同體宣言》、意氣風發地號召“所有的法律人,團結起來!”的年輕教授,今天不僅已經躋身體制內,而且完成了一場從自由主義向國家主義的華麗轉身,只留給後來人驚愕的眼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_+ g) q m8 W
tvb now,tvbnow,bttvb# o$ J9 |& j% A' R9 c2 o2 _9 }
同樣,主導發動最新一輪打擊的公安部副部長、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本人,也擁有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法學碩士學位,可以說同樣是法律共同體中的一員。但這並不能阻止他用駕輕就熟的專業手段來加強社會控制,打擊這個共同體中的其他成員。甚至正因有這種專業背景,所以手段更加精準狠辣。 / c. P' {: i% H: n( N4 Q 4 A6 j7 K1 k0 a9 Y, g5.39.217.76和1950年代建政初期的前輩相比,公檢法部門今天的這種發言尺度還遠遠比不上。但藉助日益多元化的媒體形式,“子產不毀鄉校”式的發言仍然可望會不絕如縷。儘管可能有壓制打擊,發言者或許會被停職檢查,“全面反彈”之後,可能便是“全面反撲”。但這並不妨礙那些塑造法律共同體的基本觀念,在各種沉默世故、觥籌交錯的表層下潛滋暗長。只要國家無力再把整個社會拖回到全面控制的時代,假以時日,這種“解凍”會愈發明顯,打通法律共同體的內部壁壘,孕育出新的力量。作者: yygt 時間: 2013-9-10 08:1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