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港澳台] 超越藍綠 公民運動走自己的路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3-8-26 12:40 AM     標題: 超越藍綠 公民運動走自己的路

近來因不當徵收土地引發的拆政府運動,激盪出公民不合作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不合作的公民,或可成為超克藍綠僵局的一條道路。 一個有問題的政策,經公民團體發為社會運動要求修改,由於攸關執政成績,在野者必然樂於配合對執政者展開批評;但執政者若無意反省,最便利的作法,便是將議題引導為藍綠對立。一旦能引導,議題即可以標籤化,隨而僵化而無法理性討論,最後淪為立法院內的政黨協商或不了了之。因此,愈來愈定型的立法院模式,竟是公共議題的黑洞,一旦沾上即被吸入消失無蹤。 公共議題,如土地正義、永續環境等,要如何避開政治黑洞,遂成為社運者的一大挑戰。 以土地徵收事件為例,台灣農村陣線自始即刻意與在野黨保持距離,其策略是挑高訴求超越政黨主張,在行動上完全走新的道路。 他們摸索各種新的運動方式,譬如加強運用藝術元素(音樂、繪畫、文創等)、刻意聯結新的社會族群(藝文界、學生)、活用動員工具(網路、下鄉辦說明會)、採取彈性的訴求行動(快閃、記者會、街頭論壇等)。如此走來,尚不至於被簡化為政黨對立。 農陣並非台灣社運史上首先進行不合作運動,但在拆政府行動中刻意宣揚此理念,且有系統地進行組織與鍛鍊工作則是首見的。 向行政院的潑漆行動,成員喬扮為陸客團以鬆懈警衛的注意力,衝入行政院前庭成功潑漆後,所有成員立即就地坐下宣讀訴求並接受逮捕。 這都是高度自覺且事先規畫的,並在公開行動後勇敢地面對官府。與過往街頭突發衝撞顯不同。不合作運動或有衝突,但那並不是施壓的重點,能對執政者產生壓力的,是被行動者之意志力貫穿整個過程,以及藉行動凸顯法律或體制之不正義,所引發的社會支持。 要超克藍綠對立,需要自覺的公民及其不放棄的追究行動。 只要在各項議題上,能體悟到必須運用不合作運動,才足以突破長期以來的運動困境。果能如此,這不正是一舉超克藍綠對立且同時成就公民社會的一條道路? 8 l. d. }3 X8 L( J+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