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大陸經濟改革正面臨闖關的艱難時刻,面對內外變局,堅持「調結構」,犧牲高成長以換取經濟轉型升級,是唯一出路;但是,經濟持續下行不免會升高「硬著陸」風險,衝擊北京「穩增長」政策。「調結構」和「穩增長」恰似魚和熊掌,兩者可兼得否?是習李體制最嚴厲的考驗。 近年大陸經濟快速崛起,主要是靠出口及其衍生的龐大投資,從全球經濟發展取吸養分;但在金融海嘯後,大陸經濟顯然已走到十字路口。一方面,國際大環境轉趨不利,大陸高度依賴出口的成長模式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大陸經濟內部挑戰重重,為維持經濟高增長採取的激勵措施,卻製造出投資和金融雙泡沫問題,嚴重衝擊大陸經濟穩定和轉型升級。 在內外交迫下,去年中共「十八大」定調要加速經濟改革,習李掌政後銳意推動改革,展現出「闖關」的強烈企圖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更主導以「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及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理念的經濟新政,容忍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率下滑,以短痛換取長利,因而被巴克萊銀行稱為「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廣受各方矚目。 但是,大陸經濟下行風險持續升高,日前公布的今年第二季GDP增長率,從第一季七‧七%下跌至七‧五%;若回溯自二○一一年第一季九‧七%起算,跌幅高達二點二個百分點。且過去十季中,僅去年第四季因推出新刺激措施而回升至七‧九%,其他各季皆是下跌,從高速增長落入中速增長的態勢明顯。 雖然大陸官方表示仍有信心,可達到今年GDP增長率七‧五%的目標,但外資機構普遍預測今年大陸GDP增速可能跌至七%或更低水準。里昂證券更以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信貸三項指標合成、去水分的所謂「李克強指數」,推估今年GDP增長率僅五‧五%。未來如果經濟改革持續推動,大陸經濟增長繼續下滑勢難避免。 為穩定經濟信心,李克強近來多次強調「底線論」,亦即在通膨上限目標及經濟增長及就業水準下限目標區間內進行結構調整。李克強近日在國務院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進一步提示,既不能因經濟指標一時波動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結構調整成效,也不能對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這意味,北京將堅持「調結構」政策,但也將致力不讓GDP增長率掉出底線。 問題在於,北京設定的「底線」在那裡?「底線」之外,是否還有政策可能全面轉向的「紅線」?從大陸體制來看,今年GDP增長率七‧五%目標是三月全國人大會議所通過,習李不會輕易更動此一底線。至於今後幾年GDP增長率的底線,若根據去年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所定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較二○一○年「翻一番」的目標推估,二○二○年之前平均每年GDP增長率七%應是底線。惟在改革闖關的現階段,北京可以容忍的底線應該更低,五‧五%到六‧五%的中低速增長或可視為最低標的「紅線」。 大陸經濟改革闖關的成敗無疑是中國興衰盛敗的分水嶺,其重要性遠超過區區幾個百分點的GDP增長率。從大形勢來看,改革闖關困難重重:一則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大陸出口擴增更難上加難,再加上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可能退場及日本安倍經濟學等新增變數,對大陸經濟雪上加霜。二則大陸投資泡沫蔓延各行各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資源產業及基建投資,清理整頓工程之繁重不亞於當年國有企業改革。三則大陸金融泡沫包括房市、地方債及影子銀行,規模太過龐大,擠泡沫對金融及實體經濟的殺傷力難以估計。四則上述問題都和龐大的國有企業及黨政特權息息相關,處理上極為棘手。 大陸改革闖關勢必遇到巨大的經濟風險及內部反彈,但北京應體認:若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因此,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之時,捨GDP增長的短痛換取經濟改革的長期願景,是必須堅持的唯一道路。台灣也須從這個角度掌握大陸經濟情勢變化,才能切合實際。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n4 Q8 [; g$ {! c* T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