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港澳台] 紀曉風: 營塑「大香港人」抗雙重矮化 倡重新認同劉家良李小龍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3-7-18 06:41 AM     標題: 紀曉風: 營塑「大香港人」抗雙重矮化 倡重新認同劉家良李小龍

紀曉風: 營塑「大香港人」抗雙重矮化倡重新認同劉家良李小龍
" r" k! f; n4 A$ M  z7 f* Y* P
1 h6 M) X) O5 O% q6 f
7 X, R0 n1 M4 F0 E: T5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3 _5 B- z8 g5 d* p% D! x,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d7 A2 z4 ~
■劉細良指,李小龍和劉家良是承傳中國功夫文化的表表者。 (資料圖片)tvb now,tvbnow,bttvb8 v& x8 ?% \, u! u# w7 v, x! u

8 f- n, q3 K8 y; z,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近年有關香港人身分認同的爭論,主要分為兩大派。一 派被稱為「大中華主義者」,他們愛國愛民,深信香港與中國的命運連成一線,港人有義務為內地爭取民主;而另一派,則是以陳雲為核心人物的「本土派」,他們堅持中港區隔,經常聲討內地人隨處大小便和搶購資源的「惡行」,甚至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 D6 h, n& t% d* W" E0 C) K1 Q
* f& g9 v0 P1 l/ \$ w. O/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這種敵我 分明,非「大中華」即「本土」的張力之下,文化人劉細良在今年書展推出的著作《大香港人》中,就嘗試提出「第三條路」。他不甘於停留在指罵強國人的層次上,也非提倡分離意識,只是希望港人能夠「文化覺醒」,認清香港傳承了的珍貴中國文化,建立自己的主體性,以後才可有自尊地、有底氣地挺起腰板做人。按劉 細良的說法,今天香港人在身份定位上如此焦慮不安,正是因為「連自己有寶都唔知」!tvb now,tvbnow,bttvb# j" e" U0 ^% h* `3 X5 B- y: t

- g8 a: w" p4 j% A. y2 ^至於港人在中國文化的承傳上,究竟有何成就?劉細良以兩位功夫宗師李小龍和劉家良為例,細說「香港仔精神」如何令這個本屬邊陲地區的小漁港,化身為中國文化的最大出口地。公仔箱論壇' u, H  Q* a5 O
tvb now,tvbnow,bttvb4 W4 n4 v) S0 X" M
劉細良說,所謂的「大香港人」分為兩個層次。其一,80年代的香港經濟起飛,港人自信心爆棚,深信自己無所不能,因此也變得財大氣粗,「貴價酒也是一大杯一 大杯地喝,其實很像今天的強國人」。而另一個層次,亦是劉細良在書中重點想探討的,就是香港在中華文化上的優越地位,「到今日為止,華人文化真正有向世界輸出的,就只有李小龍,以及香港電影。你可以說在市場上,中國電影較為蓬勃,但就只有香港,才真的建立過一套電影語言和美學標準」。
6 ~$ r, y8 [9 \/ `! }) j( N公仔箱論壇* v% |( N% ~# ~, J) c% C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唐人街,幼時在香港生活,成年後到美國讀書,再輾轉回流至香港演出《唐山大兄》,自此一舉成名。有趣的是,李小龍父親是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家庭背景本來有濃厚的中國色彩,他自己也曾參演不少「粵語殘片」;不過,他同時操一口流利英語,妻子又是洋人,而且在美國的大學修讀哲學,思 想非常西化。在中西衝擊之下,成就了一位把中國功夫文化傳至西方的一代宗師。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B" [: R; B. F: d4 ~$ {+ i

& z. L- l& h2 B9 ?公仔箱論壇「香港從來都是一個East meets West的地方。在文化承傳上,香港未必是所有華人地區中最好,但一定是最有趣和最多元化的地方。」劉細良認為,李小龍以電影把功夫輸出到全世界,正正印證了香港人那份創造力。因為我們自由而具冒險精神,拚搏之餘又有語言優勢,在多個歷史的偶然上,才能造就出一個李小龍,「李小龍用英語表達道家思想、老莊 哲學,這是洋人沒有想過的,他們當然會有驚喜」。5.39.217.763 p" z( y# ?5 }1 _9 ?

& o5 L, ?+ X5 J8 y& J& g/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港產電影保留傳統文化/ @9 W3 A/ A9 E

% k( }, Q: O( ?! s  ]3 x5.39.217.76假如李小龍是代表「靈活創新、薰陶西方」的文化傳承人,那麼在同時期平行而走的功夫導演劉家良,則肯定是「保留傳統、扎根武術」的表表者。劉家良與李小龍一樣,自小跟從父親到片場拍戲,但兩人走的路卻是截然不同。劉家良的父親劉湛是林世榮之徒,換言之劉家良是黃飛鴻的第四代傳人。劉湛一家本來在廣州生 活,1949年中共建國後才遷至香港定居,自此沒有在外國長住。至於劉家良自己,自小就學習正宗洪拳,後來拍攝的電影亦充滿華人色彩,成名作也是以古裝片 為主,可見他的整個人生,與李小龍的西化經歷是一個強烈對比。
! B% b. c% L. z!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j4 y0 j- N  l* C/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然而,這樣一個傳統老派的練武之人,在保留功夫文化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間把中國文化輸出外國。劉細良認為,李小龍把詠春帶向全世界,劉家良則帶洪拳走向全世界,「劉家良拍戲時未必想過要輸出西方,他只是很專心地把洪拳融入戲劇之中,將功夫變成戲劇的主體」。
' J6 N2 r0 d, Y5 ]7 p2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s* ?* @% g$ T5 w/ D5.39.217.76而現實上,他的電影很早已經傳至歐洲,後來更啟發了昆頓塔倫天奴創作《標殺令》系列,劉細良坦言,「如果沒有了香港電影,很難想像功夫今天的破落程度會有幾大」。
  L, J, H/ ^( r/ p/ B& F6 C公仔箱論壇
* |! e8 ^. Y0 z李小龍和劉家良,一個西化一個傳統,卻都能把中國文化保留並帶至全世界。而真正的「大香港人」,或許就應該是兩人的合體:既可保留傳統中國文化,又能利用香港中西交會的優勢將之發揚光大,這才是香港最珍貴的價值。) L6 ?& }- a7 x; o& x0 U(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W1 }  y" Q9 Y) n8 M# U
香港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文化
$ x* L' u& h* j% Q# S! ~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6 p+ g; f7 \; C1 O; X6 f
《大香港人》寫道,從地理上廣東嶺南文化屬蠻夷之地,因此香港本來是中國文化的邊陲地帶,不過共產黨建政後實行反傳統主義,內地傳統學者來港避難,國學、國醫及國術等民國傳統反而在香港生根、發展、甚至走向世界,香港「竟然」自此成為了文化中心,「一般內地官員認為回歸後先要去殖脫殖,重新回到中國文化母體 中。但百多年殖民歷史中,英國人視香港為一通商港,因此無必要在文化上進行殖民,而中國歷史文化及廣東地區民俗傳統也得以流傳下來……香港人為何要反過來 學習內地經共產黨改造篩選過的所謂中國歷史文化呢?不是內地反過來向香港學習嗎?」; W9 K3 o3 O) z& N
0 X' O5 x/ l8 b: F
劉細良說,之所以要寫這一本書,是因為眼見香港人的底氣不足,缺乏對文化的自信,所以每當見到內地富豪和官員的指指點點,香港人就立刻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自卑,是因為我們連自己值錢在哪裏也不知道!」( z. Y) A: f, p2 ^7 c, E2 k

6 L0 _2 S/ t* |) U5 ?' ?3 ?tvb now,tvbnow,bttvb他指出,無論是繁體字、廣東話、殯葬和祭祀等,香港都保留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反而大部分都已經在內地失傳,「就好似宗族文化咁,中國自共產黨推行公社化後已經消失,但香港的新界鄉村至今仍然保存住,根本我哋就冇離開過中國文化,只係唔知自己有寶」。tvb now,tvbnow,bttvb5 ~0 S/ w1 m+ h# R' Y( z2 p3 |

+ s$ q: T( Y+ q' x! {tvb now,tvbnow,bttvb他續指,香港人受殖民地歷史影響,一直自我地雙重矮化。1949年後南來的中國文人視香港為文化沙漠,是第一重矮化;而相比起上層西方為主的精英文化,本土 庶民文化難登大雅之堂,因此造成港人第二重矮化。所以,當務之急是要認清自己的文化地位,「香港對此的討論是太遲,不是太早;是太少,不是太多」。在這層面上,他肯定陳雲的貢獻,因為陳雲推動了有關文化身份的討論。5.39.217.76# I9 H( y. i7 D( C* n2 i$ P
& ~4 {/ e4 y2 O
然而,在建構身份的同時,會否出現北京所擔心的港獨意 識?劉細良認為,的確,中共建國以來不斷摧毀中國文化,因此香港對中國文化的覺醒,必然會伴隨反共的情緒而來。當年殖民地政府推動中文大學成立,正是希望借助中國傳統文化來對抗共產意識。不過,這情緒距離港獨還差得很遠,「潮州人也很團結,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但幾時見過會有『潮獨』?講獨立是要有一 個建國綱領的,現在香港什麼也沒有,有什麼好擔心的?」5.39.217.764 C% Q2 k6 i: w
tvb now,tvbnow,bttvb( g4 `* L( \' ^  v! ]4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