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就洪仲丘案提出第二波懲處名單,國防部長高華柱並為此一度請辭;連同第一波懲處的廿七人,此案共有卅七名高低階官兵受到處分。然而,對比大規模的懲處與國防部的調查報告,卻仍無法讓社會對洪仲丘之死釋懷:在軍方眼中,這是「制度殺人」還是「集體陪榜」? 經過法醫解剖,認定洪仲丘是「中暑」引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致死,並無遭到毆打的痕跡。儘管如此,這並不能說明洪仲丘未曾遭到肉體及精神凌虐;因為造成身體如此嚴重的熱衰竭,必然是連串過度的操練折磨所致。在排除「惡意致其於死」的因素後,洪仲丘案著力關鍵便放在:一、判處禁閉處分之不當,誰該負責?二、現場戒護員為何對洪仲丘體力不支的求援置之不理?三、監視器不明空白及救護車送醫未鳴警報之原因為何? 根據國防部公布的八頁報告,洪仲丘從接受悔過處分到被操至暴斃,是一連串的行政違失所構成,可謂「關關都出錯」。包括:一、「義務役」的洪仲丘卻接受「志願役」士官的處分,是引用了錯誤的法規;二、連部作出不當決定後,旅部卻未依必要程序召開評議會議審查糾正;三、禁閉室格局不符規定,無窗又缺乏抽風、散熱設備;四、洪仲丘的身高體重比屬於「高危險群人員」,卻在危險天候接受超乎體能所能承受的操訓,且戒護幹部未理會其兩度求救。 從這層層違失看來,軍方相關部門除了濫權成習之外,在軟硬體制度上的鬆散,亦確實已到了「環環鬆脫」的地步,使得對錯誤的矯正和稽查機制無法發揮作用,乃至形成「一步錯,步步錯」的惡性循環。這樣的制度鬆動,藉由一名下士無謂的犧牲而得以揭露,讓人看得怵目驚心。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除了國防部調查報告中揭露的種種行政違失外,更令人感到痛心的,其實是軍中那種遇事畏怯、一味矯飾的心態。試想,洪仲丘身亡至今已經兩周,而國防部先前的處理卻一直迴避公開真相,拒絕對家屬及公眾坦白事實;而在另一方面,卻又祭出長串的懲處名單,羅列了從「下士」到「上將」各種高低階官兵。如此作法,似以為可以用「大規模懲處」來杜民間的悠悠眾口,以掩蓋性質最嚴重的犯罪與錯誤。 事實的發展,則正好相反。軍方迴避真相、卻大舉懲處的不對稱作法,收到的只是反效果,讓民眾覺得其中必定「另有隱情」,才需要如此大張旗鼓上綱上線。不僅如此,國防部發言人隨即宣布要廢掉「禁閉室」及取消悔過懲罰制度,更讓人覺得已心虛到方寸大亂的地步:只因為一次操作失誤,便覺得禁閉悔過制度可以全部毀棄,這真的是正確的反省嗎?包括高華柱的請辭,固然是在回應外界的眾聲批評,但就事論事,國防部長為無關其權責的下士之死去職,豈合乎比例原則? 歸根究柢,如果國防部一開始即坦直面對洪仲丘案,公布調查報告、誠實說明原委,又何致懲處了大批官兵仍平不了民怨?在洪仲丘家屬而言,要討的不過是一個真相和公道;但軍方卻左閃右躲、指東說西,以為可以用懲處平息洪家憤怒,這不僅民粹,也錯估了百姓的智慧,更貶低了自己。再說,如果軍方的調查公允無私,何致第一波懲處非要祭出多位將官「陪榜」,甚且要將奉命救人的醫官法辦,卻漏掉了更嚴重失職的戒護士及輔導長等人?包括下令非要把洪仲丘送禁閉悔過的副旅長何江忠,誤用法條又濫權施壓,卻僅記一大過,直到輿論大譁昨天才急急聲押,如何教人心服? 若非洪仲丘家人苦苦緊追,若非媒體和民眾高度關切,若非高華柱終於返國處理,國防部能不能及時公開洪仲丘案調查報告,恐怕還有疑問。洪仲丘案暴露了軍方內部行政「關關違失」的弊端,對高華柱而言,此刻的他想必備感沉重。但必須提醒的是,軍中幹部推諉矯飾、軍人面對社會怕事畏怯,才是一個國防部長在領導上更大的挑戰。高華柱必須藉此事件整頓紀律,把鬆脫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來;也唯有教導軍人學習坦誠與自重,才不致面對社會手足無措,或一味企圖遮掩。 試想,軍中若連弟兄急病送醫都要換便服,救護車甚至不敢鳴警笛,低調至此,這教軍人把尊嚴置於何地?
8 i6 N. J, c8 i7 p" y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