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n5 t5 p# `4 w3 c2 N- g/ e香港如此獨特的左右政治光譜,探究其原因,必須從新思考香港近十年本土意識上升的客觀因素與內涵。這裏牽涉本土意識出現的基本邏輯:但凡一個國家或社群出現本土意識,愛和恨兩種情緒往往如孿生兄弟一樣一起出現,因為純粹的大愛不會產生本土意識,只會造成一種國際主義;純粹的仇恨則是沒有基礎的犬儒和憤世嫉俗,令認同的符號變得空洞和缺乏內涵。這簡單的道理,歸結到所謂本土認同的兩個主要問題:(一)我是什麼?(二)我不是什麼?兩者必須並行,才能得出身分的結論。在政治上,前者牽涉我愛我認同的東西,如我的土地、人民、文化歷史;後者牽涉我否定那些侵害我所愛的人和事物。而不幸的是,在政治動員上,仇恨和恐懼往往比關愛有效,因為關愛多是個人的行為,恐懼和仇恨卻可以迅速變成集體行動,這也解釋了為何一些平常對政治不關心,對民主普選沒有興趣的人,對雙非、奶粉,卻又有切膚之痛,正因為恐懼和仇恨,乃人性的基本情緒。 2 P* Y2 m( m& Q1 l f4 L3 w# O ' g. X/ r4 p4 N% c9 w本來這兩種情緒的互動,在政治實體的建立,屬平常不過的事,而上述這些問題,都牽涉到本土政治實體建立的兩個基本目的:(一)保護本國人的利益和資源;(二)這些利益和資源在本國的分配要符合公義。可以看到,上述這兩種本土運動,並非簡單對號入座,即右派關心第一個問題,左派關心第二個等等,而是跟這兩個問題交接重疊,如右派雖然比較關注第一個問題,但對港英留時代眷戀,卻無可避免涉及公義、法治和自由等;左派似乎多關注第二個問題,但又在反對被規劃的同時,則又必然碰到中共對香港的干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b$ M. y1 @+ Q, W1 _8 L
! T' K1 O" x6 y4 x* \6 s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J0 n, N. n) \2 A1 ^
兩條本土之路 根本毋須對立9 Q. [& y1 T% C3 V$ J G! a
tvb now,tvbnow,bttvb" J) r1 y" {( N- `
5.39.217.768 s5 j7 Q4 P3 O; r$ I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其實發現,這兩條本土之路,除了意識形態和人事的原因之外,根本不需要對立,他們根本面對同樣的敵人、同樣的問題,而只是因為香港的本土政治實體並不成熟,甚至難產,本土意識在左右之間徘迴,才令兩派還沒有把問題說清楚,就過早進入分黨分派、黨同伐異的階段,你罵我是「左膠」、「大中華膠」,我說你是「法西斯」、「排外」、「挑撥群族矛盾」,把真正問題模糊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b6 k5 M) G6 O/ c
1 P4 C$ e; s: D: P: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本土政治實體的難產,在於香港的政治格局和政權的本質,未能做到權力從人民中來,政策往人民中去。香港有一個半開放選舉的立法會、一個小圈子選出的特首,選舉過程受中共高度干預,權力來自中共和少數特權階級的地產財閥,其政策被這兩股勢力騎劫,必然不會以本土利益或民眾福祉為考量,形成一個貌似港人治港、實質是外來加諸於香港的政權。於是,在政治辯論的議程裏,只停留在「應該起多少公屋?要不要蓋新的焚化爐?」等層次,一些核心的本土利益,如移民政策應接受多少大陸的移民?長遠的人口政策如何?龐大財政資源如何運用?是否需要中港融合?是否需要建港珠澳大橋?新界的農地應如何運用?香港是否需要本土農業?供水是否需要自給自足?等等,從來沒有在選舉或政治辯論中提上日程。所以,問題的癥結是香港政權的本質,成為這兩種本土的共同敵人,但雙方都沒有把焦點校準,卻已經起了路線之爭。難聽點說,兩大黑幫早已閉門談好如何分肥,而外面沒有權力的兩班人還在爭論你對還是我錯。 ; B0 N7 @# @: a公仔箱論壇& w9 V& ^5 p. S+ n6 A& d# E$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H! c4 A j& a
以選舉開放讓公眾大辯論公仔箱論壇' I8 w. W$ S, V/ j; L& E* N
# v- _6 b) g3 V0 b) C5.39.217.76 ; `3 R+ _+ S M% h; Z# r如此,香港要建立一個真正照顧本土利益、和維護社會公義的政治實體,或用另一句話說,要建立一個西塞羅(Cicero)所說,即「依據關於公義的共識、和共同的利益聚合起來的共同體」,除了普選之外,更必須讓一些關於香港本土利益的基本政策,如人口政策、移民政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土地資源和財政資源如何分配、城市空間如何規劃、香港的經濟政策還是不干預還是增加福利開支等等根本問題,通過選舉開放給公眾進行大辯論。可惜的是,四年一次的立法會選舉只是政黨之爭,五年一次的特首選舉更是假作聽取民意的偽選舉,而從無發揮這種資源和正義問題歸還人民辯論的作用。所以,一天香港的政治格局不變,一個照顧本土利益的政治實體尚未建立,所謂左右之爭,都只是意識形態的符號之戰而已。5.39.217.767 n3 L5 f, l8 N- ^# z+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 W. _2 S r
那麼,我們可否看遠一點,即香港會否有建立一個真正照顧本土利益的政治實體的一天?顯而易見,香港民主化最大的阻力,甚至香港自由法治的威脅,是來自中國。然而,弔詭的是,中共獨裁的存在,卻是香港尋求自治最大的推動力,因為中共的威脅一日存在,才會有更多香港人尋求擺脫中國的干預;相反,如果中國變成民主國家,大中華民族主義則可能淹蓋本地人尋求自治的意志。那麼,即使最理想的情出現,中國有了民主,但香港面對中國龐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力量,也未必能夠建立一個真正捍衛本土利益的政治實體,可能只是所謂民主中華裏一個相對自治的城市而已,它的人口政策、資源分配、與大陸關係,可能依然要看大陸的臉色,甚至會是芬蘭化。左右兩派如果關心本土的話,這也是他們要思考的問題。公仔箱論壇4 C$ f( e+ t" E l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6-9 12:49 PM 編輯 2 K5 L- O6 g& N( F- r1 g * M- T g& L) b周日話題﹕香港主體的發現——從普世價值與本土意識的偽對立說起tvb now,tvbnow,bttvb& |: K% ?1 ^! ?9 W. J
文 朗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 s O# W; c5 J0 \! T$ g
tvb now,tvbnow,bttvb5 F: R7 ?) V: C6 K
2 C4 j- v9 M% }# S3 H9 C0 _) ~/ {近日六四燭光晚會和李旺陽逝世周年紀念,持不同政見的本土論者在面書爆發罵戰。非理性的具體言論可以不理,但箇中反映的本土觀念之爭,值得在此反思。 ' u) p' M5 x: d+ X- m, _6 }3 Atvb now,tvbnow,bttvb$ m7 N$ f- i% J {6 @
本土論述並不是新鮮事物。殖民主義年代已有,還不時會有人拿台灣和香港作比較。以香港為中西文化交點、中轉站、移民跳板、無根浮城等,均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前朝」想像;那時相應地掛在人們口邊的是歸屬感,香港人身分認同等。一九九七前後,一度因「回歸」而反撞出虛火式的「北進想像」;後殖本土性,彷彿為人(也有人覺得僅限於知識分子)所期許。可惜,政治主權移交了,文化解殖卻不斷延擱。本來香港不再是殖民地了,本土意識理該加強,但由於「回歸」並不等同去殖,論者愈來愈發現,香港人只是轉了殖民宗主國。在中華「大一統」意識和全球化的雙重刷下,本土香港一度不是被判為「難產」便是僅是全球化跨本土性的虛幻粉飾。: r2 T' X/ T/ ^' j5 s( g! G4 I" b
6 f7 H W8 g. v# j0 l
然而,經過二○○三年SARS和「七一」凝聚,並隨天星、皇后、菜園村等保育運動出現,二○一○年初冒出近八千名反高鐵青年圍堵立法會,他們不是傳統政黨力量所(能)動員,而是基於共同理念和爭取公義而自發連結起來。他們自稱為「本土行動」、「反高鐵大聯盟」及其同路人,香港的本土論述有了很具體的對象。5.39.217.76# S. E7 L6 v# M
' E9 t3 Q: ~0 R6 a1 jtvb now,tvbnow,bttvb* l8 V, f/ k1 g- L2 z
由身分到本土5.39.217.76' ?$ p- n7 G; l' Q0 H4 E" ]& z+ ]
; B6 `) r& u. R: ^7 Z-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S6 n, U$ P' g7 q
由身分討論轉向本土論述本是一種理論上的進步,惟香港本土論建立進程卻有一個先天上的缺陷,那便是解殖延擱下公民意識遲遲未普遍化(其實該說嚴重缺乏),加上香港文化一向反智、拜金、相對主義盛行,一般公民引為常道抱持信守的普世價值如平等、自由、公義、真理、仁愛、優美、莊嚴等,在香港社會,統統都成了問題。由是乃出現香港本土論的內在理論困難﹕如何建立一個重視本土利益和精神關切的向度,而又不流於排外?, I/ q9 s2 w1 Q8 @: j
; x7 L' I- h) K) }8 t
由於要就現象以至在地界定本土性,即使論者避免了本質主義,不僵化不固置,但定義本身是排斥性的,很易引來爭議(例如不同的人會問,為什麼這這這被視為本土特性,那那那卻不是);如何做到既本土又包容,需要額外的機制鋪展,即使提出了一個機制,理論上又要求對之作出歷史說明或過程闡示。陳雲的城邦論、遺民論和中華邦聯等一整體的本土論述出來後,論者和他的追隨者以「勇武抗爭」的方式,不怕排外,以至實際上造成不斷排外。本土性和普世價值的對立,以最惡劣的方式表現了。有人因而感到莫衷一是,無所適從。其實,這一切也許再一次證明了,限於身分、本土等概念去為香港人、香港文化定性定位,有時不免捉襟見肘。公仔箱論壇8 q0 S# T8 E5 L5 Q0 n
公仔箱論壇( K' h; a9 z1 z) N
由本土到主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u5 G0 H, P& ?: Y
公仔箱論壇) G$ l" q6 o4 g2 f, t
. x0 `& X! {5 {! N& ?% R+ z. |本土和普世價值之間,當然是一種偽對立。只要直接從主體性這思路進入,問題不難一清二楚。只要香港(人)有主體,本土與普世價值的對立便可在高一層次消弭。沒有必然根據本土或普世價值去支持或反對「反雙非」、限奶、中港區隔的問題,因為主體每每依據實際狀(內在的和外在的),在(每每)有所衝突的價值之間進行選擇,指導言行。主體不是機械人、不會死據特定原則,一味排外或者一味包容。以香港的實際情來說,擁抱普世價值的主體反雙非,抵制奶粉走私,並不矛盾;而主張本土價值的主體也不會不尊重參加維園六四集會者。 / e: c! U+ J& C7 I' p) }- wtvb now,tvbnow,bttvb {0 B6 @& v K9 n, s# u
身分需要威權賦予或確認,於是以往香港人有周旋於不同威權之間的身分困惑和危機(弄不清自己是英國人或中國人;國籍和文化認同的衝突;自我界定身分的困難等等)。本土需要強大的向心力和紮根意識,於是有可能要付出(或起碼暫時付出)排外和歧視他者的代價。直接建立主體或主體性論述,有望化解、避免以上一切。 3 o& Q* @: g4 Y- \ 2 T( W) e; U7 ?# ^ A8 {2 F& { Q當然,問題立即變了是﹕如何界定香港(人)的主體性?香港(人)的主體,是怎麼樣發現出來,發展出來的呢? + [" S% W1 o! B/ y9 ?' X/ t% }& W% a 7 I) ]' }0 ~2 ^ D4 K+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S. \2 r7 @! B4 ^# ~* C
醒覺與自我認識 E- r8 J$ _5 A# V7 i公仔箱論壇 : `/ X1 V1 J) I/ J* `; j \1 K9 `2 u" T/ z3 v3 Ytvb now,tvbnow,bttvb主體之發現,從來是哲學,也不限於哲學的嚴正主題。笛卡兒以降,大家都懂得從懷疑處覓端倪。我思故我在;一切都可被懷疑,惟懷疑者不可疑,因為懷疑要成立的話,便需要一個懷疑的主體。這條發現主體之路通常從夢醒開始。醒來夢裏一切都成疑,隨之反撞的自然是﹕誰說醒來這一切又不是另一場夢了?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當下便要有主體確立的智慧。放到香港的情,香港(人)要有一場醒覺,而我們的而且確已有一場醒覺。SARS肆虐期間香港人面對疫症表現出來的,大不同於鄰近地區的專業和誠信;「七一」後遊行示威反政府爭自由過程中,重新肯定的和平理性忍辱與共;那是在死亡和抗爭面前凝聚,讓之前一切如夢的香港大我。是為港人第一種主體發現。 / a; `% @) P4 E H- U& Q* Q*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Z+ {9 |9 E; ~3 l0 E+ v
第二種主體發現,源自蘇格拉底以降的「認識自我」(To know yourself )。法哲福柯(M. Foucault)認為「關心自我」(To care for yourself)更基本;心理分析大師拉康(J. Lacan)則認為孩童約半歲第一次照鏡時從鏡像中悟出整全的自己。總之,主體的發現來自知性和意志的反向。放到香港情,便是多得一九九○年代以來,香港本地歷史研究、文化研究的學風愈益普及,香港人愈來愈對讓香港成為香港的元素、特色有了多元的認識,下至茶餐廳等物質文化,上至「獅子山下」精神的透析。 4 a+ ^4 l* B&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_! H1 m0 C K( Y
& J* P( H7 K3 v1 P
應召與參與 ) P8 O2 @1 E/ S1 q/ ["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1 o- W, i# L# m- @
公仔箱論壇8 I! U% p% l* n; a5 A# L0 ^
第三條主體發現之路,我習慣以「主體應召而顯」來表述。自由主體是能負責任者,責任(responsibility)是回應(response)要求而來。個人的成長往往是因為他/她來到人生某階段,感受到家人和社會對他/她的倫理要求,因而自覺應該負起相關責任。個人如此,社群亦然。法哲亞圖塞(L. Althusser)則留意到另一種應召﹕當個人獨自在街上行走,忽然看到警察朝他/她的方向大叫一聲:「你給我站住!」時,下意識便會覺得對方叫的是自己,這個忽然冒出來的主體並不由他人或威權界定,卻是因應其呼喚而挺立而出。 4 K c! V$ d% C6 G' m2 B9 U : o4 T. a4 w8 m, Ztvb now,tvbnow,bttvb放到香港的情,那當然便是因應中國內地作為客體和他者召喚而顯示的香港(人)主體。近年中港文化差異逐漸發展至文化矛盾到中港衝突,無論結果是回應內地不合理要求抑或「被針對」的感覺,香港人已無法不意識到自己不同於「非我族類」之處。1 b# j& K. J5 j& Y$ y
tvb now,tvbnow,bttvb+ V; H' J! } r H; V1 h
第四種主體發現我近來說得最多,正是採自法哲巴迪歐(A. Badiou)的說法﹕透過參與事件,並在參與程序上生產真理,構造新的身體。事件在主體身上留下痕,主體則向世界(他/她以外的一切)挺立。放到香港的情,便是集體經歷六七暴動、八九民運、SARS、七一遊行、反國教等連串大規模事件,一路走來,向世界展示的香港人風範!今年六四燭光晚會,雷雨下寸步不退,力保燭光不滅的十五萬港人,以壓倒性的實在感明白的宣示了﹕不用多辯多講,在場的每一個,便是香港人! & v. x8 n2 t$ F* |) }8 I公仔箱論壇 5 i1 L' B: T/ U' r2 E4 V循四條主體發現之路進入,可確認香港(人)有主體。當然之後還需要一個歷史說明或時序框架,配合大量實證數據,解釋這個主體是怎麼具體構作出來的。這工作不易為,望有心人一起努力,才有完成的一天。 . P- X2 }% k; I" |tvb now,tvbnow,bttvb9 v6 k. B: A4 L v4 U2 z1 |1 U+ r
a A. U z: F. g$ F. O3 c+ o 4 r: v) d* h5 H. i1 w, [, m8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本土派何去何從——與陳雲商榷文 唐柏橋 X3 G: l, }5 z. O1 I$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c( h7 J/ q- \7 y5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