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借通訊商侵私隱 索千萬通話紀錄 5.39.217.762 i% {0 N0 z$ G. V7 s | 9,713公仔箱論壇, z2 h3 h. x3 h- t4 n |
| 5.39.217.76$ o# c* O* w. W- n8 e- G+ q2 y 5.39.217.76% c% E3 e7 ^" c 公仔箱論壇, H6 n0 |* v. T/ _9 u 3 ?- ]4 K! w; k* e7 T! X) _ |
據英國報紙《衛報》稱,現年29歲的前美國中情局技術助理名叫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目前受雇於一家美國國防工業承包商。斯諾登在接受訪問時承認,他知道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這樣勢力強大情報機關的秘密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他們想要找到你,他們一定能夠找到你”。 不過,斯諾登表示,他最終決定走這一步是不願坐視政府剝奪民眾的“隱私和基本自由”。他同時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表示擔心,並希望最終能在類似冰島這樣的國家政治避難。 # V: z' E" F& d 藏身香港 tvb now,tvbnow,bttvb0 T1 P$ Q% r9 } P#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2 ]- M) s! x* u( U3 y 《衛報》說,他們是在斯諾登要求下才決定公開他身份的。《衛報》同時引述斯諾登的話說,他5月20日——也就是在新聞曝光之前,便已經飛抵香港,並藏身於當地一家酒店。 5.39.217.76! ]3 v" Z& _: _" `" c1 r" c 有觀察人士已經指出,時值美中非正式峰會結束之際,斯諾登選擇藏身香港似乎又給美中雙方都出了一個新難題。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b/ }$ e7 p% J7 s 英國的《衛報》和美國的《華盛頓郵報》近日先後報道了英美情報機構秘密監控和收集數以百萬計公眾電話記錄和網上活動記錄的消息。 公仔箱論壇, p! ]+ |0 z2 K. Q tvb now,tvbnow,bttvb2 h2 ]1 k* ^' O" W1 m 上周三(6月5日),《衛報》率先報道了美國一個“秘密法庭”下令電話公司威訊(Verizon)將數百萬份用戶通話記錄轉交給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緊接著,《衛報》和《華盛頓郵報》又相繼報道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一個名為“透鏡”(Prism)的間諜程序直接進入包括臉書、谷歌、微軟、雅虎等九大互聯網通訊巨頭的服務器,獲取公眾私人通信資料。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5 ^; @8 T" P. @9 J$ K) G 英國媒體還隨後報道了英國政府監聽機構GCHQ也使用“透鏡”程序的消息。 ( ~* ], `3 Y7 U* ~3 v 公仔箱論壇: ?4 O, M" _ T* L! h/ f/ @# t 震動巨大 tvb now,tvbnow,bttvb* J$ M! @ I5 R: c7 \ 事發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否認情報部門竊聽公眾電話。英國外相也表示“守法公眾”不用害怕。 周六(6月8日),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詹姆斯.克拉珀表示,上述情報洩露令人“痛心疾首”。他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說:“我們希望能夠盡快找到這個洩密者,因為這種行為對國家安全造成了極大損失。”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x& x( Z( f0 [ 據悉,美國國家安全局已向司法部提出刑事公訴報告,要求緝拿洩密者。據報,“透鏡”程序最早於2007開始啟動,最初主要用於深層監視和監聽美國境外的電子通訊。 “透鏡”的使用權於喬治.布什政府執政期間獲得立法通過; 這一授權法案去年到期時得到奧巴馬總統重新授權。 |
曼寧不滿美軍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等地殺戮,於2010年把華府機密文件外洩給爆料網站維基解密,被起訴洩密及通敵等罪,面臨終身監禁。阿桑奇在維基解密公開有關文件,國際刑警對他發國際通緝令。他去年6月走入厄瓜多爾駐倫敦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現仍在館內。
斯諾登
米爾斯
7 F5 C3 D7 j8 _7 l& D斯諾登下落不明,有報道指他仍匿藏在港
格林沃爾德(右)表示,將陸續爆出更多機密資料
據英國路透社6月13日報道,美國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1%的受訪美國人認為揭露華府監控行為的斯諾登是愛國者,不應被起訴。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k! X% s, D7 S1 S* l* \( o, b5 \ 據統計,該項調查指出,約23%認為他是叛國者,但也有46%人表示不知道他是愛國還是叛國。 ( b) ~+ z9 `- S. C5 {3 n. _ 調查指出,35%受訪者認為斯諾登不應面對檢控,25%人認為他應該受到全面法律制裁。另有四成人表示並不了解是否該對斯諾登進行制裁。 6 ~; M2 R* d' u$ H) E; g 但最重要的是民眾對監控計劃本身的態度。該民調結果顯示,約45%受訪者認為監控計劃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接受,37%人認為完全無法接受。 |
@5 M2 {1 v( q" f# L) K 據外國媒體報道稱,斯諾登提供的文件包括入侵電腦日期、受影響電腦的IP位址、行動進行中或已完成,以及行動細節。《南華早報》記者稱,文件雖未經獨立核實,但估計美方過去4年入侵香港電腦的成功率逾75%。該報未有刊登有關IP位址及目標人士。 5.39.217.765 H* r) b. r) b. B5 N 斯諾登表示,被入侵的均是民用電腦,不包括中方軍事系統。他稱,不知道國安局要搜尋甚麼資料,批評此舉既犯法,亦不道德。斯諾登指出,國安局在中國內地及香港非法大規模竊取網絡通訊,即使無可疑的對象也照竊,以便發掘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 n( |. C& ]$ \
|
![]() |
斯諾登現在已被美國政府列為頭號擔憂人物/網絡圖片 |
6月16日電/英國作家奧威爾曾在其小說《1984》中“創造”出一個監控人們一言一行的假想國度“大洋國”。本月6日,美國網絡監控項目“棱鏡”曝光,似乎折射出小說的現實意義。 tvb now,tvbnow,bttvb$ H. v: ^7 A7 Q$ R$ y3 z 8 r8 g8 [ J! |. D# s 本週,隨著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這一監控醜聞不斷升溫、發酵,奧威爾的《1984》銷量猛增。 5.39.217.769 d/ x: f# z6 @7 ?# j8 o 分析人士指出,作為當今世界最發達的網際網路大國,美國從克林頓時代的網絡基礎設施保護,到布什時代的網絡反恐,再到奧巴馬時代的創建網絡司令部,美國的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已演變為“從防護到威懾”。德國《明鏡週刊》刊文說,“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的安全結構被大幅調整,各安全機構之間建立廣泛信息流,自由與安全的關係也被改變。 公仔箱論壇1 v/ U* r+ o- y0 \! x6 ~6 j! N) ?) g “棱鏡”項目曝光後,白宮頻頻將“反恐”作為說辭和“脫罪”藉口。美國總統奧巴馬9日辯護說:“你不能在擁有100%安全的情況下,同時擁有100%隱私和100%便利。”美國家安全局官員允諾,將於下周拿出更多該項目在反恐工作中發揮作用的證據。 一些西方媒體認為,“棱鏡門”醜聞是奧巴馬政府對歐洲乃至全球信息霸權獨享和控制的體現,造成了包括美國國內和世界範圍內的網絡信息安全恐慌。 tvb now,tvbnow,bttvb6 o0 J, R4 |$ u 非政府網絡研究機構表示,由於世界主要網絡技術公司的總部幾乎都在美國,參與網際網路世界活動者的隱私都有可能被“棱鏡”項目侵犯。“棱鏡”項目“告密者”愛德華.斯諾登近日稱,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全球範圍內的網絡攻擊行動超過6.1萬項。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J; \% ^) G$ k) O e3 c 鋻於此,“棱鏡門”事件的外溢效應持續發揮作用。歐盟已致信美司法部長,要求其就監控項目相關疑問作出“迅速”答覆。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達不滿,要求奧巴馬訪德時繼續澄清此事。八國集團峰會將於下周召開,“棱鏡門”或將成為峰會“躲不開的”焦點。 tvb now,tvbnow,bttvb2 s% T3 Z1 E: P. F' P2 W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黑客攻擊。網絡空間需要的不是戰爭和霸權,而是規則和合作。 ' e3 y2 L, r, }* m/ [ 英國媒體評論說,數年來美國一直採取系統性的暗中監視行動,“棱鏡門”事件敲響了全球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的警鐘。5.39.217.76) h n# X* H! F% h |
切尼(圖)在訪問中暗示斯諾登或為中國間諜
安倍(右)被奧巴馬(左)臨時拒絕會面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8 S* q' U& N1 {, n' R' O7 E華春瑩(圖)指斯諾登為中國間諜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tvb now,tvbnow,bttvb ]: X/ I/ S( S7 u; J0 f/ h。
切尼前日接受《霍士星期日新聞》訪問時,直斥斯諾登為「叛國賊(traitor)」,認為他逃到香港或是為中國政府工作。切尼說:「因為他(斯諾登)去了中國,所以我感到懷疑。如果你關注自由,這不會是你原本想去的地方。」他又稱,非常擔心斯諾登手上還有其他未披露的資料,而中國會非常歡迎這個機會,或會向斯諾登提供庇護;並稱今次是他記憶中,最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事件之一。揭發美國國安局 (NSA)監控人民與英國政府竊聽外交官的美國告密者史諾登,17日發表措辭強烈的聲明,反擊批評他的華府人士,否認自己是叛徒,也不是中國間諜。史諾登並揚言還會公布更多機密。史諾登說,「即使美國政府把我關起來或者殺掉我,也無法隱瞞這些事情。因為真相要來了,誰都擋不住」。 英國《衛報》報導,經由該報專欄作家格林沃德協助,史諾登在《衛報》網站上開放將近兩小時的「問與答」,回答網友問題,由《衛報》人員整理成即時部落格的形式,時間從17 日東岸時間早上11時時開始,到中午12時43分結束。 史諾登仍然躲在香港一處秘密地點。他說未來還會公布更多機密,即使他被逮捕或者遭謀殺也無法阻止這些秘密公開。他強調說,「真相要來了,誰都擋不住」。他談到的事情包括為何選擇躲在香港、對歐巴馬政府的顧慮、薪水細節、身為NSA約聘人員的權限。 史諾登踢爆美國情報機構可直接取得民間大型網站伺服器儲存的個人通訊資料。然而Google與臉書表示,除非有法院命令才會提供資料,並否認他們讓NSA「走後門」,提供特殊權限讓NSA直通他們的資料庫。 但史諾登17日重申,幾乎所有NSA情資分析人員都可侵入民眾的電郵帳戶或取得通話的元資料 (metadata),且很少經過法院審核。他說,「他們可以入侵而且拿到想要的東西。電話號碼、電子郵件、使用者ID、手機ID(IMEI碼)等等...」。 史諾登說,美國政府「每天都在蒐集與檢視」人民的通訊紀錄,分析人員可以取得某個電郵帳號的所有內容,例如IP位址、原始資料、內容、標題、附件。他說,「你的通訊內容掌握在NSA某個人手裡」。 史諾登說自己之所以離開美國,是因為不相信揭發這些事情以後,可以獲得公正的審判,「美國政府摧毀讓我接受公平審判的可能性,公開指控我叛國,揭發秘密是犯罪行為」。 對於華府人士說他躲在香港,是因為他為中國政府做事。史諾登說,「我早就知道有人會這麼說,但如果我是中國間諜,我何不直接飛到北京去呢?」史諾登並諷刺地說,「前副總統錢尼說我是叛徒,這對我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另外,有網友問到史諾登「年薪20萬美金」的真偽,史諾登回答說,這其實是他「拿過最高的薪水」。
5.39.217.765 b4 k* H8 z6 o2 }# Q+ r' ~
【2013/06/18 聯合晚報】
2 _ X: m3 N! m7 V+ P%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Q- ]- K9 W$ t& o' y% N: T
美國似乎存在兩個政府,一明一暗,兩個都受歐巴馬總統的領導,並能不與歐巴馬的主張衝突。 明的政府是,歐巴馬就任後多次表示,要建立史上最透明的政府,他宣布推動政府公開,誓言守法,設立檔案解密部門,把秘密紀錄公布於眾,他採用新方式向納稅人表明稅金的用途。 但另一個面目完全不同的政府,卻在迫害洩密者,對法院不利於政府的裁決,以國家機密作為擋箭牌,對政府行為不利的法令和法律裁定秘而不宣,其中並不只對情報部門,也並非全都涉及國家安全。 如今,大規模的電話監聽和網路監控再度爆料,普通美國人一直被蒙在鼓裡,直至被國家安全局的一位合約雇員揭穿。 前任副總統錢尼曾預言,這種局面將遲早發生。錢尼為布希政府的幕後權力操縱者,在歐巴馬政府之初便說,對手在競選時期的無情批評,在他們就任後將不會如此之多。他說:「他們入主白宮後,將面臨我們每天都要處理的同樣問題,他們將感激我們實施的部分措施,他們需要權威。」 美國科學家基金會的政府機密計畫主任艾福特古德說,美國既是世界上最公開的政府,也是最封閉的政府。政府每天公布大批資訊,但每天還出籠大量國家安全機密報告。 儘管歐巴馬誓言,他將把政府引領到新的公開性方向,但他就任之初就有跡象顯示,他不會推翻美國政府兩面性的基本平衡。 艾福特古德說,歐巴馬政府把更多政府資訊放在網上公開,但在核心資訊上,「保密程度仍非常高,保密已成為公布許多領域政策的障礙,我們仍生活在冷戰遺留的保密體制下」。 , B& Z$ u1 x7 M( b
【2013/06/17 世界日報】
史諾登(Edward Snowden)洩漏美國國安局的「稜鏡計畫」(Prism),政府大規模監聽本國人民,駭客攻擊外國,已成美國用虛假情報發動伊拉克戰爭迄今最大的一件國家醜聞。美聯社說,事件讓美國和全球民眾發現,原來美國有兩個政府,一明一暗;一個透明守法,一個暗中胡作非為。連日來大陸官媒就事件追打和挖苦美國,彷彿民主和專制政府的作為無異,事件也揭露「網路帝國」無遠弗屆的特性,全球的民權維護將更艱難。 如果說,美國政府有兩個面貌,一個道德崇高、保護人權,處處維護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扮演「世界警察」角色,自二戰以來付出無數生命、金錢主持正義、維護世界秩序;另一個就是馬基維利筆下的「獅子與狐狸」的結合,貪婪、狡詐、偽善、兇猛、無所不用其極達成國家目標。監聽和監控通訊、侵入外國政府電腦竊取機密,都是其中一環。 這兩種面貌其實自古迄今,都是國家的特性,只是如今借助電腦科技,如虎添翼而已。事發迄今,中國媒體猛批美國,醜化美國政府作為,尤其美國監聽中國已15年,大陸官媒的義憤可以想見。但所持的批判標準和維護民權等主張,當然也該一體適用所有國家,包括中國自已,可惜今天中美兩國的網路安全和維穩作為,雖因事件而拉平雙方的道德高度差距,但大陸有些批評聲音也和美國一樣持「雙重標準」,企圖為當局塗脂抹粉,或旁證「天下政府一般黑」,並無法說服所有人。 史諾登扔出的臭氣彈,的確讓美國自豪的憲政民主制度,沾上不易洗刷乾淨的臭味,美國今後想在全球互聯網安全上表達態度或舉行談判,都失去部分優勢,對維護言論自由、隱私權保障和其他安全政策,也變得虛偽無力,難再理直氣壯。但作為人類最新、當今最重要的通訊和訊息獲取來源,互聯網卻不能變野蠻叢林,弱肉強食,各國政府和國際共同規範仍有必要,只是界限在那裡,變得更模糊,道德標準也更低了。而政府凌駕網民之上,不受制約,國際間可否推動新規範,否則民權便無從保障,將日益受政府侵害。 這些事件提醒我們:一,互聯網興起後,國家「版圖」已再重畫,有能力的國家能「穿透」任何國界和人為屏障,進出自如,獲取所要資訊,除非你與世隔絕,不使用現代科技通訊。就這方面言,美國除了軍事實力縱橫全球,11個航母戰鬥群有5個輪流在五大洲、七大洋執勤,全球都是「勢力範圍」,網路更如此。而中國網路科技上也漸具類似實力,發展出「無聲無形」的戰爭。 二,網路無國界,無論您住那一國,只要登上用戶數據儲存電腦設在美國或美國政府能力可及範圍,通訊和隱私就可能成為被情蒐對象,譬如Facebook、Google等全球性大網站,或新興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即使設在美國境外,但如與美國有合約,都受美國司法權管轄,政府之手成為網路上的「必要之惡」。 三,個人資訊被蒐集,和隱私權暴露間仍有差別。美國政府辯稱,只對特定詞組、數據資料收集分析,未干預合法行為的民眾隱私。很多民眾更不在乎通信內容被蒐集,只要不公開和濫用即可,亦即隱私受100%絕對保護已不可能,在反恐和隱私間如何平衡,將成為見仁見智的拉鋸和爭議問題。 四,國家和政府的網路監控行為,已成公權力作為一部分,無論遭遇多強烈反對,都沒有退場可能,各國日後可能更強化這方面的科技研發,使國際競爭更激烈,民眾隱私權更難確保。 美中因「監聽門」與是否庇護史諾登引發的爭議,開始挑戰歐巴馬、習近平高峰會塑造的和諧氣氛,監聽的界限和規則何在,將成今後美中爭拗的新焦點。政府如何合理運用和管理網路監聽情報,杜絕情治單位濫用權力,以求最大程度保護民權;通過被監聽前的正常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如法官批准和國會有效監督等,或許也是不同國家間「法治」或「人治」的分野所在。 【2013-06-19/泰國世界日報】
tvb now,tvbnow,bttvb0 d, ^! ^2 m. q. B" P: R8 V" \
, m, |; d; N p4 S n$ B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