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蘭州大學學者:言論自由的濫用已經相當嚴重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3-5-14 07:30 AM     標題: 蘭州大學學者:言論自由的濫用已經相當嚴重

5月13日電/近年來,網絡暴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它主要表現為語言暴力和敵意行為,其背後所指涉的對象都是基於某一事件或某個人所引發的連串性或暫時性的公共討論。tvb now,tvbnow,bttvb, @) c6 |% _  o- e9 ?$ _3 g( I

3 t: b7 N& N& _1 |  鳳凰網看得更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學者的文章稱,隨著微博的廣泛運用,以微博形成的話語暴力和敵意行為成為網絡暴力的重要力量。網絡暴力更多的是發帖(論壇、QQ群),微博暴力則主要是在微博社區裡所進行的網絡圍觀行為,是微博用戶在利用微博傳播信息之時,有意或無意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網絡暴力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給當事人造成心理傷害或精神傷害,必須引起全社會,尤其是網絡監管部門的重視。 5.39.217.762 A* G' ?/ B4 C& C4 \3 I
tvb now,tvbnow,bttvb1 U9 v4 i$ a2 V- x- m& y
  從線下到線上,是什麼導致了網絡特別是微博暴力的發生?是什麼推動了這樣的社會心理的形成?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9 A4 \0 M0 t# v7 s! e* @9 u: c" h

0 u6 [( I: ?1 Y- }' j1 f5.39.217.76  美國學者桑斯坦在其著作《網絡共和國》中提出,網絡之中存在著大量群體極化的現象。與這種群體極化相關的表現就是網絡暴力。關於網絡暴力形成的原因,有關專家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入網絡社會的門檻降低,促使網民群體主要以青年為主;二是缺乏公共話語平台,網民的日常情緒得不到發洩。《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3)顯示,網民群體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43.1%。處於弱勢地位的他們,產生各種仇視社會的心理也就難以避免。
! }: K9 F! \3 y9 O# P  O公仔箱論壇
1 ^$ D' y) V3 J3 D, X# W2 X" a/ a  當代中國網絡群體的組成複雜,用戶的年齡寬泛。當這樣的一個群體在微博社區中存在,並掌握或多或少的話語權與言論表達機會之後,就會把其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情緒移植到線上:或者是不間斷的調侃,或者是進行衝浪式的、一次一次的從熱鬧到冷清、從積極到疲勞的“大眾審判”,以“德”代“法”,滿足了自己口舌的“一時之快”卻傷害了他人。有的甚至幹脆以“約架”的形式,再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一決高下”。 公仔箱論壇5 k' m5 G( q6 D0 @! o4 o

: _) E' c8 g2 j, e  `* j$ P0 Xtvb now,tvbnow,bttvb  一般認為,微博暴力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兩種路徑:第一,微博暴力發端於一條特定的微博信息;第二,微博暴力一般起源於某個已經在現實世界中引起不少關注的具體事件。只不過,這樣的線下事實,被線上的“某條微博”點燃之後,在意見領袖或“加V”博主的轉發與評論下,就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輿論場,從而加大網民公共圍觀的可能。
, m! E( k- ]" W  R5 ~: d5 N  Q+ ~% F;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1 a/ K; K7 J
  在這兩條路徑分別形成“網絡暴力”的輿論場時,受害人的言論會越來越被輿論所淹沒,其所表達的解釋性語言都可能被當做“大眾審判”的呈堂供詞與作案證據。當“多數人的暴政”完成之後,受害人也難以利用法律途徑去追回所受損害的利益補償。其原因在於,微博暴力來得快,去得也快。並且,多數人的責任難以追究,因為很多微博用戶當初也是抱著僥幸心理去“圍觀”,或在情緒感染的前提下做出的微博暴力行為。 5.39.217.769 x. L9 ^! r2 d7 K4 U
tvb now,tvbnow,bttvb3 A8 o2 Z2 c, c8 `6 N6 y! b# ~3 _' f: p: ^
分析網絡暴力的表現形式,語言暴力主要體現在情緒化的表達和對象擴大化。情緒化的表達是由於網民自身的非理性因素所致,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基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情緒、或因為網絡社會的言論激發了其另外一種不滿情緒,從而促成了言論攻擊的發生。就對象化擴大而言,往往是因為遷怒於他人。
4 e0 L8 j0 |* [+ H, q) S1 C8 Y4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4 g/ v7 ^3 r5 R! @* f9 A# i
  僅拿不久前的“林妙可受辱事件”來說,其並不是縱向的對象化圈定而是橫向的對象化擴大。先讓我們簡短地回溯一下此事件的大致梗概:因“奧運”一舉成名的林妙可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照片,並配文稱:“我替服務員來拉面,還挺有意思的,吃起來更香了。有機會你們也試試自己動手拉面”。而後有網友回覆調侃、有下流意味的句子。林妙可頓時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遂在新浪微博中表示:來這裡安家,就應該受到新浪的保護,根除有害言論。隨後,李開複在微博上進行了回覆並轉發,他說:妙可小妹妹,你長大會慢慢理解:1)評估“有害的言論”是相當主觀的事情;2)憤怒的人多,越堵越憤怒;3)堵的人,越堵就越霸道獨裁;4)言論自由應是人類不可剝奪的權利。因此,打造健康環境最好的方法是容忍更多的言論,而不是主觀地去堵。之後,新浪網友“@夢遺唐朝”將李開複的全家福翻出來,“@”李開複,並且用污穢的詞語辱罵李開複,還另外說了一句“言論自由嘛...”。一位微博叫“青xx”的新浪微博轉發並評論稱:不需要谷歌,百度就能找到。至此,該事件的發洩對象進一步擴大。
; e! r+ j9 S' Q, v3 N6 L5 K,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S1 }. Q'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難發現,整個事件中至少有兩點值得思考:一是支持林妙可的粉絲和支持李開複的粉絲博弈;二是網民的線下情緒轉移到線上後,對林妙可本人的辱罵和言論攻擊。從整個事件的走勢來看,當網友將林妙可的照片翻出來,質疑其“早熟”、“為何負面消息都和你(林妙可)有關”,“蒼蠅不叮沒縫的蛋”之時,李開複的全家人照片也被翻出,還被網絡言論侮辱。的確,對於每一個微博博主而言,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而言論自由的邊界在這樣的網絡空間往往很容易被打破。這就構成了網民在微博表達上的偏激性和隨意性,且更加鼓舞了網民對“言論自由”的誤讀與濫用。
4 M: S/ ~; A/ Q8 h# R. E
' l& e( f% w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言論自由的濫用在上述事件中已經凸顯的相當嚴重,網民背離“自由”的事實,而走向了靠侮辱性的語言來發洩心中的不滿,並且完成了一次次的利益博弈,成為了一種網絡社區的鬧劇。從政治社會學的角度看,言論自由的異化與濫用,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為何要以異化後的言論自由去泛濫性的達到自己的不滿情緒?來回的微博博弈再一次說明,這就是利益(包括榮譽、尊嚴、形象等抽象化的利益)問題,而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p" s8 D$ _  O+ G, P

+ a* V$ Q5 y. U/ `6 V) M4 j  在歷史上,“大眾審判”因為“鬥爭哲學”而在國人心中印象深刻。這樣的“鬥爭哲學”主要是先“扣帽子”,再“打棍子”,將人打倒在地還要踏上一腳,吐上一口口水。“林妙可受辱事件”也是這樣的一個典型案例。這個先“扣帽子”再“打棍子”的過程,足以說明其邏輯就是必須先給被攻擊方扣上“非正義”、“非道德”的大帽子以顯得自己是道德的、正義的。
2 q1 Y, {2 P2 `2 }7 {$ s9 h# j- s; l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9 F5 A' t$ H
  誠然,利益博弈的兩個群體,往往因為對方的不道德行為引發一場輿論大戰,從而也讓彼此成為博弈的對手。在從衝浪式的“大眾審判”到彼此人格與尊嚴被侮辱的過程當中,道德底線已經失守。雙方粉絲的線上“直接性博弈”與線下“間接性博弈”,都是非道德的情緒發洩。我們應該從中反思的是,從“大眾審判”走向社會自覺的過程中,自媒體作為公共媒介,應該被國家法律法規所治理。事實上,網絡暴力已經越來越驅逐了良性言論,越來越將公共事件極端化,越來越破壞了我們的溝通理性。其所引發的言論危機,需要我們從社會的整體層面去考慮,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理性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做沉默的一員,讓理性的言論對衝或超越非理性的言論,最終形成一種合理的輿論場。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