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門神」的潛規則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3-5-6 01:16 AM     標題: 「門神」的潛規則

民進黨立委一句「門神」的指控,導致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怒辭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從這幾天的輿論來看,固然論者批評立委語言粗暴的不少,但也有些聲音認同立委所指的「門神」現象:確有行政高官,不管在教育或財金領域,卸任後轉戰相關的私立機構,除了坐領雙薪,並扮演與主管機關「溝通」的助攻角色。 如果不以人廢言,則「門神」現象是否確實存在?又指標出公部門和私部門之間何種「潛規則」呢? 黃榮村事件中,有人為其辯護,說並非所有的退休部長、次長轉任私校後,都一定能爭取到補助。這句話幾乎具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用,等於具體承認了某些私立機構成為「退休高官俱樂部」,只不過要看其與公家機關互動是否「夠力」而已。問題難道只在此一層面嗎? 這段時日,年金改革如火如荼,許多批判的箭頭指向公務員所得替代率過高,造成社會不公。以「領雙薪」的問題而言,公務員退休後轉任民間企業,本來也是人才運用的第二春,看不出必須禁止的法理邏輯。但從現實狀況來評論,就因為高階公教人員的月退俸甚高,形同一份正職薪水,才使他們的「另有民間高就」予外界「領雙薪」的不良印象。 另一問題即所謂的「門神」現象。多年來退休的教育部官員被延攬至私校任教或擔任行政主管,不管是否涉及向教育部申請補助,舉凡他們可能引進的師資人脈、社會資源的確不可小覷。財金部門亦如是,退休財長擔任民間金控主管的個案所在多有,雖有旋轉門條款,在一定期間的間隔後並無違法問題,但於社會觀感還是引發議論。這些現象行之多年,到底有無「門神」作用,可為社會公評。 社會資源的分配機制,若公平合理,自可杜絕流言。但在今日台灣,例如教育領域的公、私立學校競爭補助,例如金融機構為特許行業而受主管機關管制,這些領域裡是否存在特定人物「吃得開」,或「官大通天效果大」的潛規則,必須認真以待。「門神」事件不必淪為藍綠鬥嘴,解決社會制度的不公平才是要務!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f2 q9 `* U; H9 o

6 `( S3 _; Q3 ~- ^( D0 o, j) E# i【2013/05/05 聯合晚報】% \) B7 z; }" j% u+ n  c. m

& [9 I6 v& F/ ^+ o8 r" U& |4 C
  Q$ C$ v+ Y1 ?  R2 b: c( C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