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柴契爾主義」是否走入歷史?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3-4-20 01:03 AM     標題: 「柴契爾主義」是否走入歷史?

柴契爾夫人逝世,葬禮盛大隆重,但「柴契爾主義」是否就此走入歷史?雖然有些媒體一面倒地稱頌柴契爾的功績,但對她功過正反面評價,至今仍爭議未休;尤其全球至今仍受害於金融風暴的後遺症,柴契爾主義所代表的自由經濟路線,在政策實踐的效果上,仍受到相當質疑。 眾所周知,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都實施「新自由經濟」政策,鼓吹小政府,強調市場機制。柴契爾更一反過去英國的福利政策,大幅削減補貼,出售國有企業,以減少政府赤字。這些政策都動到既有的社會資源分配,需要絕大魄力才能執行到底。 柴契爾認為,效率比平等重要,基於使用者付費,英國學費連漲三倍,結果被認為剝奪弱勢者受教權利。當時的減少補貼也造成大量失業,柴契爾鐵石心腸,強硬對付工會罷工,甚至眼睜睜看著抗議絕食者氣絕。英國經濟雖因此復甦,但貧富差距拉大,在國內造成階級對立。 新自由經濟的模式,此後成為世界潮流,倫敦也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但2008年開始的金融風暴,許多人歸咎於柴契爾當時鬆綁金融管制,形同鼓勵貪婪,自由經濟的流弊自此逐一浮現。相當程度上,一度遍地開花的「占領華爾街」的社會運動,所痛恨和指責的根源,可以上溯至柴契爾主義。 保守黨政府這次為她的葬禮花費1500萬美元,形式上非常風光,但英國民調有六成都反對公費葬禮,舊恨也引發許多抗議,顯然連她的喪禮都不能團結英國,反而造成分裂。 柴契爾的歷史遺緒還是在「柴契爾主義」,有人主張最好連同她一起入土,才能杜絕遺毒;但也有人擔心鐘擺會盪至另一邊,由於中國模式崛起,是否「大政府」成主流,所以此刻比以前更為需要柴契爾主義?台灣也有很多人以柴契爾的堅定意志與執行魄力,來對比當今馬政府的諸多缺失。但老實說,在國內貧富差距拉大及弱勢者更形弱勢的氣氛下,此刻的台灣是否適合走向完全鼓吹競爭、放任弱肉強食的純粹自由經濟路線,有待討論,對柴契爾主義的得失也應有更深入理解評估。 tvb now,tvbnow,bttvb( l+ B1 [% b; s0 }- n

+ \4 }* {$ X2 V%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013/04/19 聯合晚報】公仔箱論壇7 `5 B6 v; T3 s
# r" I' |7 H5 e

# o2 v* m7 j( h3 J1 p9 I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