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林洋港的表面張力與李登輝的氾濫成災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3-4-16 01:00 AM     標題: 林洋港的表面張力與李登輝的氾濫成災

蔣經國當年為何挑選了李登輝擔任副總統,而不是林洋港?這個謎,如今恐怕已難全盤解開。無論如何,林洋港與李登輝留下的政治身影,經過廿多年時光的積澱與映照,對台灣民眾反思民主起伏與權力嬗遞的詭譎,倒提供了一個殊堪咀嚼的題材。 遠離政治多年的林洋港病逝台中,讓他當年的許多事蹟從歷史塵埃中被重新喚醒,包括他的親和力、他的興革、他的豪飲海量、乃至他的一口台灣國語,彷彿依然形象鮮活。林洋港從政生涯中最驚險的時刻,是他與李登輝之間長達十多年的權力競逐,不僅引爆了主流、非主流之爭,也導致林洋港的不敵敗退;而贏家李登輝後來的變幻莫測,則埋下國民黨失去政權的種子。這頁歷史的嘲諷,至今五味雜陳。 林洋港的魅力,在於他的親和自然。他的從政施為,不論在地方或在中央,頗能體察民意,務實興革,而受到民眾的歡迎;他為人處世「滿而不溢」的風格,和他飲酒時的「表面張力」相互輝映;居高而知行止,隨和不忘堅持,詼諧不失端莊,同流而不合汙。這和當副總統時椅子「只坐三分之一」,掌權後卻興風作浪的李登輝,是截然不同的典型。 翡翠水庫、建國高架橋和信義計畫區的興建和規劃,皆始自林洋港擔任台北市長任內,為首都發展繪出了新藍圖。其中,尤以翡翠水庫的興建,當時不少黨政大老及「黨外人士」咸表反對,認為萬一共軍轟炸水庫,整個台北盆地將被淹沒。當時林洋港背著「共匪同路人」的罵名,堅持為大台北地區數百萬人的用水預為籌謀,並著手維護上游水源區之環境保育。今天,台灣許多地區乾旱缺水時,唯獨大台北能高枕無憂,不能不歸功於他的遠見和堅持。 論年紀,李登輝長四歲;但論政治資歷,林洋港從台北市長到省主席,均早李登輝一步。論本土氣味的魅力,林洋港的詼諧談吐和練達人情,當年無疑也在李登輝之上。但成也魅力、敗也魅力,林洋港的高人氣或許不知不覺埋下「功高震主」的疑忌,使蔣經國選擇了李登輝;至李登輝接任總統,林又捲入國民黨「二月政爭」,其形象大受損傷,最後只能悄然引退,從此不再過問政事。 如果說這是民主洪流的無情沖刷,林洋港似乎也安然接受了退隱的命運。至少,人們不曾再看到他過問政治,或發表什麼分外的發言。相形之下,李登輝經過十二年權力高峰的呼風喚雨,至卸任十多年後,還不時對政治指指點點。兩相對照,林洋港是裸退,李登輝則退得拖泥帶水,顯示其沒有安全感。 有些人認為,林洋港在當年的政爭中敗下陣來,是輸在不夠狡詐、不夠陰狠,才會被「台奸」的攻訐及李登輝所欺。這種說法,或許道出了局部因素,卻忽略了當時台灣社會急於求變又恐懼動亂的大勢。事實上,在當時氣氛下,李登輝身披蔣經國欽點的光環,恐怕已不是任何人所能動搖;而誰又能料到,這位欽點的「正統」卻最後弄到國家撕裂、認同錯亂,以致貽禍至今。 蔣經國當年擇李捨林,主要或許是覺得,林洋港的「表面張力」顯得有些張揚,於是挑了「椅子只坐三分之一」的李登輝;但蔣經國絕對不會想到,後來的李登輝卻因沒有「表面張力」的智慧,竟然鬧到「氾濫成災」。 或許有人說,當年如果換成林洋港接班,他可能受到國民黨傳統勢力的包圍,自限於「滿而不溢」的「表面張力」,也許就不會像李登輝那樣大刀闊斧。這是個假問題,無人知道真答案。但是,仍可想像,當林洋港用小杯斟酒時,有小杯的「表面張力」;若讓他換成大杯斟酒,主政治國,他應當也會將大杯的「表面張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吧。 林洋港的時代已經遠去。在缺乏典範、只剩權力崇拜的今天,林洋港因當年輸給李登輝,反而留下了「如果是阿港伯,台灣會怎樣」的想像。畢竟,這條崎嶇民主路留下的,不僅是他們兩人交錯的身影,還有台灣無法回頭又無力推進的政治困境。
$ t$ H1 L! d- ?3 j'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g( c6 V  a7 o1 C& y
【2013/04/15 聯合報】
; E# N6 @7 A/ @: q- W1 Q;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K. X( l/ R* f$ f

4 ?1 C" p1 [5 \" f, B" q8 dtvb now,tvbnow,bttvb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