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開幕,習近平大談中國發展與區域和平;而蕭習會今天登場,對兩岸的經貿合作再添正面因素。熱鬧滾滾的場面中,卻一度出現台灣媒體追著林毅夫跑,但林毅夫始終不願回答問題的場外鏡頭。 前世界銀行副行長的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博鰲論壇被一位與會者提問有關台灣的經濟問題,他只簡單說:「你知道我很想回去,但一直沒回去,一直想多一點了解,但確實不是很了解。」便不肯再回答其他的「台灣問題」,遂出現了上述與媒體我跑你追的畫面。博鰲的場景中,林毅夫事件不會是焦點題目;但林毅夫事件存在一天,兩岸和平前途就有「轉型正義」的議題沒能解決,相關的不是林毅夫個人的想家心願而已。 當年的連長林正義從金門泅泳赴對岸,最後成了中共官方倚重的經濟學者林毅夫,他的「叛逃」成為屢屢受討論的話題。此事在法律上毫無疑義,國防部長高華柱數次強調「回來就抓,沒有模糊的空間」,甚至賭上官位以示堅定。這是國家軍隊「為何而戰」的基本精神之所繫,的確不容動搖。 但在兩岸關係變動且趨向和平演變的大背景裡,林毅夫叛逃案的詮釋又並非只存軍法論定而已。從轉型正義的角度而言,因時代悲劇而留下的「懸案」,需要和解及其他善後處理。兩岸各自都曾報導過高秉涵的故事。高秉涵曾是台灣軍法官,半世紀前他所判的第一個案件,就是一個小兵的死刑。此人是被國軍拉伕入伍,兩岸分裂後最後到了金門駐防。比林正義早了20年,這小兵一天夜裡套了一條輪胎想游往廈門,但漂流一夜上岸竟還是金門,依據海陸空軍刑法被判了死刑。高秉涵半生追悔,後來執業律師,以幫老兵揹骨灰罐送回大陸為職志,二十多年間共送回了五十多個老兵的骨灰罐。時代悲劇若此,個人的想家情懷難道不是舉足輕重? 林毅夫事件有其法律面的論定;博鰲論壇只不過談談兩岸經貿合作;林毅夫跑給媒體追更只是場外花絮。但兩岸的和平互動,終究會衍生越來越多的轉型正義議題,何其沈重,能不處理?
【2013/04/08 聯合晚報】3 R4 A) _* j$ }! s+ x' w" R' C4 w
公仔箱論壇5 C2 W# P; o& y. `- a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