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 ^1 L9 s* W陳嘯軒 (陽光時務): 專訪中策組前全職顧問劉細良中央政策組奪權之路 + B8 ^. l3 z% s1 W2 B! q; s/ Atvb now,tvbnow,bttvb ; y/ S0 n4 I" j8 N/ W6 f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9 c# y! F; t. J+ O O7 n
tvb now,tvbnow,bttvb5 V/ j7 _+ q& |& J8 h 公仔箱論壇' z4 C& ^* l& O i
5.39.217.76" c* [! M0 G V2 T. H: n* K5 Z* U
! i5 p$ Y7 _9 B" o
被喻為特區政府智囊機構的中央政策組,其角色定位近日再掀起爭議。中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早前高調指出,中策組要加強監察網上民意,以及收回近400 個諮詢委員會的任命權。此外,為中策組提供意見的非全職顧問,近年來獲委任者絕大部分都是商界和建制派政治人物,當中更有不少「富二代」、「政商二代」。有學者認為,中策組原來掌握民情的功能早已「廢了武功」,淪為政治分贓的場所。tvb now,tvbnow,bttvb; e' Y$ A4 f1 O3 K)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u3 [, u. f3 v( Z, h9 ~
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的中央政策組, 在1989 年由當時的港督衛奕信成立。居港多年的英國經濟學家、曾任《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 Economic Review) 副總編輯和《Euromoney》駐港特派員的顧汝德(Leo Goodstadt),獲邀出任中策組首席顧問。中策組的主要職能,就是向港督、布政司(回歸後改稱政務司)和財政司提供意見。回歸後,中策組沿用舊制,繼續成為特區政府的最高智囊機構。公仔箱論壇3 u p& v) K& S: v5 ?7 p
7 O V8 E' Y& H; O# D 回歸前廣開言路 , O" M7 I; f2 x) q+ E5.39.217.76 $ ^5 o& P8 y# S. l今年7 月梁振英上台後才卸任中策組全職顧問的時事評論員劉細良,早在1992 年至96年已任職中策組非全職顧問。當時他的正職是民主黨政策研究員。他說,當年顧汝德用人不拘一格,當年獲邀出任非全職顧問的政治人物來自各黨各派,包括工聯會的陳婉嫻、民建聯的程介南、職工盟的李卓人、民協的羅祥國等,絕非像今天般幾乎清一色來自建制陣營。 + b' N+ ~( v8 C2 B0 ^8 z) S公仔箱論壇# |) e+ N. ?& E# R
「顧汝德當年請來民建聯總幹事鄭艾倫出任中策組全職顧問,讓這名親北京政黨要員成為他的左右手,可見英國人的政治技巧很成熟。顧汝德當時說,中策組不需要港督的『粉絲』,要客觀評估政治形勢,就一定要聽到來自不同陣營的聲音。」劉細良又指,當年鄭艾倫獲顧汝德委以重任,領導一個神祕低調的顧問小組。這個小組包括了香港主要政黨派別人物及意見領袖,一直低調運作至1996 年解散。他形容直到回歸前,中策組都充分發揮了其為政府提供政治和政策評估的功能。tvb now,tvbnow,bttvb; x U3 j& o9 j
5.39.217.76" T0 [6 T2 h6 m: X* a$ L0 p
2006年初,劉細良獲時任特首曾蔭權任命為中策組全職顧問,但在他眼中中策組這時已經淪為一個「民調機構」和拉攏親北京建制派人士的平台,失去了昔日政治評估的功能。「非全職顧問都是充斥着一些『富二代』和建制派政治人物,他們來開會的心態也與回歸前的顧問不同了。很多人把每兩星期召開的一次中策組會議,當作是發表政見的場合。」 & t' ~' U* Q$ p$ v/ V5 E. \ * `* Q# O: H0 b( vtvb now,tvbnow,bttvb「現在每次會議,都會有官員向在座的非全職顧問作簡報。例如會議討論財政預算案時,就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官員向出席者講解制定預算案的程序。可是,他們原來應該是學有所成來給政府提供意見的,為什麼現在卻反過來,要由官員給他們作簡報?」劉細良坦言,大部分中策組非全職顧問「都沒有給政府很多意見」,中策組會議漸淪為「吹水會」。/ d% r1 O; n+ O
( D3 G5 L! G2 C* o2 h 淪為「太子黨俱樂部」5.39.217.76- [) ]* ]5 U& t6 ?" U
* m x$ e0 m; w8 T' w3 x& l'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策組近年每年均從社會各界(主要是商界、學術界和政界)委任 40多名非全職顧問,成員每屆任期一年,原則上每人任期不逾兩年。$ K4 F3 D7 P3 ]4 S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