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3 ?3 P" L8 t" ] P/ }. |明清的中國累積了世上過半的白銀乃當代「沃爾瑪史觀」的基石。在論及此之前,必須先交代另一個學術傳承——比較歷史學——的系譜。民國初年,內藤湖南的「宋代乃世界近代化之早春」命題已被介紹至中國。但內藤志不在去西方中心論,而正是用西式「時代」觀淘汰中國的朝代觀,並診斷現代中國已過了早春,乃遲暮的古典文化(如雅典),東亞雄飛猛進之業當留給壯年(如羅馬)的日本。他雖為日本大東亞主義鼓手,其「宋代乃世界近代化之早春」說仍有賣點,它是「唐宋變革論」的老祖宗。 - S" v& d9 b: G1 ?2 `公仔箱論壇 7 J, |1 L" d3 T+ ^7 Q( X1 @「唐宋變革論」透過澳洲的中國史學家伊懋可(Mark Elvin)一九七三的《中國的歷史格局》(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闖入歐美全球史視野,導致美國全球史家麥克尼爾(William McNeill)自我修正。麥氏在一九六三的《西方的興起》裏把世界史分三段:中東支配時代、歐亞文化平衡、西方興起時代。其本意與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打對台,卻不料變成旗幟鮮明的西方中心史觀。麥克尼爾在一九八二年《逐富競強》(The Pursuit of Power)中修正陳說,將宋代升格為第三期之序曲,近代化由宋代開了頭,後面的路則由西方走下去。6 t4 y& w( I6 @! f
9 M1 z" `+ g# ]) R/ @八方風雨會中州:全球史、比較歷史學、後現代史學、甚至改弦的馬克思主義都合力重估世界近代化過程裏中國之關鍵性。美國的中國史學界自不能置身事外,較早時,已有對費正清戰後初期的「挑戰與反應」模式之揚棄、力圖替中國找回自主性,但此意圖反而把中國史置於世界史之外。能把對中國的重估與全球史掛勾是晚近的事。 4 v- @9 j: Q J7 T) ^6 @- itvb now,tvbnow,bttvb8 F: n( d4 |; l9 x, j2 n& @1 X' t2 W
洛杉磯加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國斌在一九九七年發表的《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China Transformed: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中仍只能比較中國與西歐兩地,但他已警覺:以明清的江南地區與歐洲的英法荷比地帶作比較,才恰當。他亦分判了亞當‧斯密式自由市場、商業資本、工業資本三個層次。在第一層次上,十八世紀末的江南與西歐先進帶幾無差別,真正的「分流」始自西方發動煤和蒸汽的能源革命,其所以能為之,必先超越斯密式自由市場,走向商業資本之集中,迨至工業資本,則由集中淪為壟斷。與此相反,斯密式自由市場乃互通有無、讓大家都有一口飯吃,其理想形態最符合明清時代的中國:市場在中國是在政府指引下發揮「平準」與「均輸」功能、以豐補匱、以盈填缺、防止地域間與貧富間過度分化。市場在西方的操作卻導致城鄉對立、農村破產、鄉下人被驅入工廠、階級矛盾激化,中國政府「教」與「養」的功能歐洲人則留給教會擔當。中國政府的功能是防止社會過度分化、民間資本無法集中,政府對田賦又能全面支配、無需與地方勢力討價還價,中國抗租抗稅運動遂無走上納稅人爭取代議制的道路,更無資產階級奪權這回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7 D& P4 U& X5 k* c$ ]* B
" }* x! `: a" [* W0 D'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王國斌中西何時「分流」的命題,在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二零零零年的《大分流﹕中國、歐洲,和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中獲進一步發揮。彭氏乃兼具全球史視野的中國史家,但此處只能將他的基本論點簡化:如無中國之存在,西方之「起飛」幾無可能。在近代初期,西方征服海洋、用殖民、消滅土著與販奴締造大西洋經濟圈,但要打入一貫先進的印度洋與遠東等古老經濟中心,則欠缺一張入門券,美洲的銀礦適時提供了票價。美洲銀流固然將地球上白銀流通量翻了不知多少倍,但如不存在能吸納之容體,亦無濟於事。君不見白銀先經西班牙人之手,封建制的西班牙虛不受補、反被其淹死!幸好宋代以來的中國已發展成一塊超巨型大海綿:中國較西方離封建制更遠,市場活動不受基爾特(Guild,行會)約束,生產過程也不集中,其小環節都得通過市場相扣(這符合讓大家都有一口飯吃的原理),唯物史觀使我們誤信中國是「封建的」自然經濟,其實明清的中國乃最接近阿當‧斯密的理想,這個龐然大經濟體再加上政府稅制轉趨銀兩化,需要的是天文數字的通貨,使中國恆存一股白銀飢渴,西方無商品可以賣給中國,卻極需要中國的絲、瓷器和茶,唯有付現。正是中國這塊大海綿臌脹了西方的貿易額,在其經濟起飛期幫助後者累積巨額商業資本。5.39.217.769 p2 i$ _. ~( p, }% j" F*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K8 k# m" S8 N* c% N4 T 英國借印度市場起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t/ k {1 A g. p
- E6 @ J2 A$ \* `/ d5.39.217.76《大分流》面世後,「全球一盤棋」的歷史視野蔚為風尚。二零零八年約翰‧達爾文(John Darwin)的《帖木兒之後:從一四零零至二零零零的全球帝國之興衰》(After Tamerlane: The Rise and Fall of Global Empires, 1400-2000)用印度扮演中國的角色,指出英國經濟起飛是由於宰制了印度(尤其是孟加拉)龐大的紡織業,使它成為全球最大的民生用品供應商,累積了巨額商業資本,並對本國的紡織業製造了競爭壓力,迫使它走上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在本國工業資本抬頭後,英國又倒過頭來把印度去工業化,使印度淪為英國機器製造品的市場。公仔箱論壇: M1 w4 O7 X2 T# H* _4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g+ i. U# f! @
西方中心論並無應聲而到。一九九二年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乃最不害臊的西方中心論。近來(二零零九)因為有人寫了《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一類言過其實的暢銷書,激發伊恩‧摩里斯(Ian Morris)於二零一零年發表《為何西方目前仍在統治》(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他認為自己在西方中心論與王國斌、彭慕蘭等「加州學派」兩極之間走出一條第三路線:西方目前之優勢並非先天或長期以來已鎖定,但亦非如「加州學派」所說乃短期僥倖所致。他仿照聯合國公布的國家發展指數,列出測量發展的四大標準:(一)都市化;(二)耗熱量;(三)資訊技術;(四)作戰能力,以圖表上的線條升降勾畫出過去五千年東西方你追我趕的軌跡,顯示西方超前的頻率較高,只有從宋代至明代,西方線條明顯地呈現下沉凹弧,降到了中國線條之下——也就是「加州學派」認為西方藉中國存在這個偶因翻騰了上去的時段。如果摩里斯是西方中心論的最新版,那是比福山高明多了。但進入新千年後,圖表上東西兩條線幾乎已貼在一起,因此誰先誰後,更無鎖定可言,對人類的未來已變得無關宏旨。蓋摩里斯的思維亦包含了另一類史學新潮流——環境史觀,例如戴蒙(Jared Diamond)在二零零五年發表的《大崩壞》(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在過去五千年的東西競跑中,雙方都曾碰到了天花板而導致倒退,因此已經是歷經劫數,待至二十一世紀中期,東西雙方都將碰到一個全球發展的天花板,如過得了關將會是一片新天地,不然則是「夜幕降臨」(Nightfall)。公仔箱論壇7 b+ W2 P5 u2 I( H, \) m8 J
5.39.217.76" q" [. Y" P T6 l2 R" V4 w' Q! Q
但摩里斯認為進入新千年後圖表上東西兩條線已經緊貼,實在仍不免在溢美中國。他的論據是中國目前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借錢給美國購買中國的廉價商品、讓美國保有目前的生活方式,兩者已變成一個合體怪物:Chimerica。但在(一)都市化;(二)耗熱量;(三)資訊技術;(四)作戰能力這四方面,中國的上升線難道真的緊貼著美國的嗎? / g; `$ I/ w( B! p/ L& {tvb now,tvbnow,bttvb / B9 j; @- X( n* }, ?- Q5.39.217.76最後不無感慨:今日中國史學界固然鬆了綁,但像放了腳的小腳,仍不考慮中國近千年的經濟成長發生在西方之先,頂多希冀自身資本主義「萌芽」與西方的「起飛」共時,亦即在嘉靖與萬曆之際。令人苦笑的是:這個妄自菲薄的偽命題還是建築在一個「反帝」意識形態之上的哩!面臨目前全球化歷史觀的新潮流,中國難道還要充當西方中心論的最後堅堡不成! - m% L; Y+ J5 j& G% t9 e9 H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P1 T! W1 }9 Q* v%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