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人口高齡化的現象,就會被當做嚴重的社會問題出現在媒體,舉凡大學和研究所設立過於氾濫、全民健保支出浮濫、保險及退撫制度設計缺陷、長期照顧規畫遲緩等政策性缺失,似乎都可以很快找到一個理由: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而根本解決之道是在改變人口結構,也就是提高出生率,於是各級各地政府有志一同,編列預算、提出各種誘因,鼓勵人民結婚並且生育子女。 莫說從結婚到懷孕、生產、教養子女成人是一漫長過程,即使成人且具備工作能力後,在國際競爭的全球化時代,因為爭取人才而造成的人口移動也愈來愈普遍;若台灣本身在工作條件上不具競爭力,那麼留下來符合「勞動」年齡的人口,其勞動品質仍然堪慮,甚至其中有不少可能成為社會福利的依賴者,反而增加了實質的依賴人口。 在人口經濟學上,將十四歲以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定義為依賴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則是勞動人口。官方的退休、保險制度以此為基準來設計,形成了一個弔詭的現象,即是制度性的強迫六十五歲以上的人退休,甚至軍公教的退休制,誘使大家比六十五歲更早退休,創造了為數可觀的依賴人口。 然後,再為了防止老年依賴比偏高而鼓勵生育,創造出更多十四歲以下的依賴人口。事實上,台灣的升學主義和退休制度一樣,拉長了依賴年齡,所以廿五至五十五歲恐怕是更符合現實的「勞動」年齡。與其他主要國家相較,台灣勞動參與率是偏低的。 歷史事件(如戰後嬰兒潮的出現)對人口結構必然產生衝擊,政策規畫應當因應其結構性變化而做調整,而非以某一世代人口為基準,強求一種在理論想像上理想的人口結構,而實際卻徒勞無功,治絲益棼。 社會政策是為當前活生生的人設計的,應當讓每一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得到最佳的發展,發揮最大的貢獻,從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得到滿足。 高齡化與少子化是當前社會現象,不應被當做不當和短視政策的藉口。未來的想像無法解決當下的問題,當下的問題應當下解決,才能疏解未來的難題。
tvb now,tvbnow,bttvb1 v. F% ^ F9 t' ?8 y8 N
【2012/11/30 聯合報】
5.39.217.76- b. l/ ]4 D: _; J8 T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