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z. x4 I3 V, W Z這是《紐約時報》最不光彩的一頁,也是《紐約時報》報頭上那句格言All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經常給人揶揄的原因。好事之徒說,關鍵不在allthe news(所有新聞)這前半句,而是在於後半句的That's fit to print(適於刊登),諷刺《紐約時報》在古巴流亡軍事件中,怯於「國家安全」把新聞壓下的醜史。這段歷史三不五時就有人拿出來把玩,把世界第一大報消遣一番。積極地看,這些謔而不虐的笑話對《紐約時報》上下是晨鐘暮鼓,時刻銘懷於心,這才有其後不顧一切打到最高法院的五角大樓機密文件官司。蘇茲貝格當時是無轉圜餘地,只消退一步,《紐約時報》基業馬上在他手上斷送,餘下來的便是由誰來寫這張報紙的墓誌銘。 # v8 W9 G, L4 |7 R1 e" s5.39.217.760 C' j! D9 z% u5 [% n0 D
作為一個在平面印刷年代風雨不改的死忠擁躉,到今天每朝必要上一回《紐約時報》網頁的海外讀者,《紐約時報》的成功,不在於蘇茲貝格的領導,而在於擁有大批超一流的記者和編輯。今天人們念茲在茲的五角大樓文件,是記者舒恩(Neil Sheehan)的傑作,更加著名的是霍爾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他把「什麼是新聞記者」在六十年代的越南戰場發揮得淋漓盡致;橫跨七八十年代的總編輯A.M.Rosenthal,開創了全球報章都採用的分疊安排先河,國際國事一疊,地方新聞、體育、財經、生活統統分疊,把社會分工具體遷到報業,取得極大成功。A.M. Rosenthal更立下《紐約時報》同人至今奉為圭臬的「不可隱名」採寫守則,再三強調新聞必須把消息來源端明,至低限度要說出消息來源的身分,絕不允許「消息人士透露」這些字眼見報。這些人才使得《紐約時報》從古巴危機的灰燼裏浴火重生,得享盛譽至今。4 t' P- [5 E0 G; B2 C# X
6 c) V+ T1 V5 w$ H" ktvb now,tvbnow,bttvb古巴危機後浴火重生 : H8 |; V/ w# u# I ' K4 {$ ]8 l$ T, J,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紐約時報》在這批精英日以作夜工作之下,成了美國意識形態的一面大旗,它不親共和民主兩黨,但它的立場毫無疑問充滿悲天憫人的自由派色彩。美國幾次社會論戰,從黑人民權運動到婦女墮胎權利,全國一頭扎進喬治布殊的反恐戰爭之時,《紐約時報》提出了個人自由在反恐狂潮裏幾遭淹沒的質疑。這遠遠超出了一份報紙的應所作為,成為足以閱讀社會走向的燈塔。我每天從iPad讀到的《紐約時報》是文字清新的新聞寫作,是醒世的評論著述,九十年代《紐約時報》上讀到了形容NBA名將米高佐敦的最精彩寫作:「他把籃球從二維平面帶到三維立體空間」,二十多年後,我仍以此作為「好寫作」的標竿。蘇茲貝格榮光背後是大批默默無名的筆桿子,我只能在七十年代講述水門事件電影《驚天大陰謀》裏的《華盛頓郵報》場景,揣測距離《華盛頓郵報》三小時車程的《紐約時報》的種種。" W$ }$ ?' s. F2 P
- g- G' O+ I |7 f5 l- L' g大報的「大」,是主其事者的胸懷及視野(vision),而非報紙大小的尺寸,若如是則貽笑大方矣。歐美不乏小尺寸的大報,紐約的《紐約新聞日報》(New York Newsday)是小報尺寸大報水平;全國報章《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也是小報尺碼大報內容,至於英國的幾份大報近年都推出小報版,法國的《解放報》也是如此。香港傳媒每年大篇幅報道的美國普立茲獎,《紐約時報》固是常客,但更多的是地方小報,他們在「公共服務」這項目往往壓倒全國大報,原因便是一則新聞推動當地社會的變革或去除惡務。華人愛以大比喻好比喻佳,小則往往用來指向差劣低俗,這種淺薄見識帶來社會價值的扭曲,更甚者是令整整幾代人都變成為豬。蘇聯時代有一個笑話,《真理報》沒有真理,《消息報》沒有消息;中國大陸在文革年代,黨報《人民日報》成了愚民的最大工具,銷量近千萬。《真理》,《消息》,《人民》都是十四吋乘二十三吋的大開尺寸,也就是世俗所言的「大報」。 7 o( x( _: {! L$ b- x8 Dtvb now,tvbnow,bttvb + U m% @5 }' R8 l$ s. z" `" C朝日新聞的名副其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s$ K" O5 J& E; E& \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