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G/ X% n. t) t: P+ S四、 九十年代中期,阿仙費爾特赴印度攷察(參與一項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市場調查),他的唯一一位印度學生老帶他去麥當勞進食,以這裏出售的食物及飲料最合國際人士口味且無「中毒」之虞。印度禁殺牛、印度人不食牛肉,因此當時麥當勞賣的是稱為Maharaja Mac羊肉(今已改為雞肉)及素菜包,售價四十至四十五盧比,約合一美元之譜,在賺美元的作者來說,十分廉宜,阿仙費爾特遂「甘之如飴」。而於飽食之際,他想出一個以各國互異的「麥當勞薪金」(McWages,「麥薪」),作為衡量不同地區的生活水準的「妙計」。此「計」頗為簡單,以美國的「麥當勞時薪」七點三三美元為基數,巨無霸售價為三點四美元,這意味麥當勞員工每小時工資(BMPH)可以買二點四一個巨無霸;日本薪金最高(起碼McWage是如 此),每小時的工作可賺三點○九個巨無霸……;顯而易見,在低薪國家,「麥店」員工的漢堡包購買力極低,在中國、阿富汗、海地、孟加拉等國,一天的工作買不到一個巨無霸,在印度亦要三個多小時的工作才能購一巨無霸,中國的McWage為零點八一美元,巨無霸售價一點四二美元,即一小時「麥店」的工作只能購半個多一點點的巨無霸(按 據維基百科資料,東京「麥店」員工十分鐘的薪金便可購一巨無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O/ [# j2 U6 w
/ G$ s- e. C: n7 `6 A5 n公仔箱論壇阿仙費爾特以「麥薪」比較各國受薪者的實際購 買力的意念始於九十年代中期,至一九九八年,已在十三個「先進國家」收集資料,二○○七年「麥薪」收集範圍增至六十餘國。由於麥當勞基於市場競爭不肯公開成本及津薪,在無法從官方渠道獲得有關資訊之下,阿仙費爾特想出一個收集數據的「好」辦法—他要求學生、同行以及對此計劃感興趣的人,光顧麥當勞時順問店 員的時薪,然後寫在發票後面寄給他(誘因為他收到後按「單價」付款請客);每個城市起碼要有兩家「麥店」的資料,以免出現偏差或誤導。從有關資訊「如雪片般飛來」,證明此法甚為成功。公仔箱論壇/ A2 J4 V5 O v
- w3 a2 g. W! J7 w
麥當勞售價及工資有比較各地工人實際收入的功能,與其有節省主婦入廚時間衍生的經濟價值,俱為麥當勞創辦人 「非預期的結果」。以後者來說,它大規模地、有世界普遍性地改變了千百年來人們把大部分非生產性工作時間用於準備食物上的習慣。在工業革命以前世人過的生活大都耕作糊口,據克拉克在《走出窮愁》(G. Clark:《A Farewell to Alms》)的紀述,直至一七○○年,英國普羅大眾每天十多小時的工作換得的「每日食物」只有白麥包和啤酒……;如今主婦不但不必終日困於廚房,在發達國家甚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賺得足以維持健康生活熱量的工資(以香港為例,在麥當勞店工作一小時可賺取四個每個有五百四十熱量單位的巨無霸,而一個六呎高八 十公斤重的五十歲男性每日只須一千七百三十六個熱量單位),以此比較,似可看出各地人民生活水準的高下。以時薪最高的丹麥看,購買一個巨無霸只須在麥當勞店工作七分鐘,香港大約二十三分鐘,而中國則要一百零六分鐘……。以此觀之,內地薪金仍有一段很長的「升勢」才能趕上香港;目前香港麥當勞僱員的收入,以 巨無霸衡量,似乎相當不錯。推而廣之,香港的最低時薪應該不會太差!" U0 R. Q5 v- |: _7 C/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