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新加坡] 紐約時報:李顯龍警告中國不要輕視美國 [打印本頁] 作者: allo 時間: 2012-9-8 08:31 AM 標題: 紐約時報:李顯龍警告中國不要輕視美國
8 G& w& R Q, `2 F# ~5.39.217.76公仔箱論壇& b2 B* v% ]7 d2 l5 C
▲李顯龍在人民大會堂檢閱儀仗隊tvb now,tvbnow,bttvb7 s' D: t- B, _) z0 M/ ]1 o
4 f; g: N- L; O: f$ V8 O
綜合訊,美國《紐約時報》在報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中共中央黨校演講的新聞時稱,李顯龍罕見地公開討論了中國崛起帶來的戰略問題。週四,他警告中國,不應將美國看成一個衰落的大國,而是應該將美國看成一個具備創新能力和反彈韌性的國家。! c z5 h3 i/ J' t3 b! [9 g
* y' ?0 m$ W# e# x7 W U- }% k5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紐約時報還報導說,李顯龍在中央黨校的演講還建議,中國應當通過東盟在地區內尋求解決南海海洋爭端的方法,而不是與單個國家交涉。著名的中央黨校是共產黨官員的培訓基地。5.39.217.766 u' Y2 Z2 \) y$ l) C
tvb now,tvbnow,bttvb" c* {) i( S! B5 I7 M% e" g9 R6 m
該報說,李顯龍的觀點在中國精英心目中有相當的份量。李顯龍之父李光耀曾長期領導新加坡,與中國和美國同時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讓這個城市國家在中美兩國間成功地維持平衡。 / w1 }% d) K/ F X; @+ }9 d5 \( xtvb now,tvbnow,bttvb 6 J# I6 ^3 e8 d {8 G! g6 j公仔箱論壇這篇文章說,李顯龍挑選中央黨校這個重要場合來表達這種尖銳的評論,可以保證他的話更有份量。中央黨校校長是副主席習近平,外界預期他將成為中國的下一位領導者。李顯龍的講話直接討論了美國的世界地位,在官方媒體上,中國學者和作家都在沉迷於這個話題,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最近幾個月都曾以挖苦的筆調,撰文闡述華盛頓的預算困境、政治僵局,以及他們看到的信心危機。公仔箱論壇5 j6 H3 N5 Z+ k* M2 a
. E! j8 Q- |7 C4 [
「儘管美國目前面對非常棘手的問題,但它並不是一個正走向衰落的國家。」李顯龍在評價美國時表示,「美國社會有巨大的韌性與創造力,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包括許多中國和亞洲的人才。」 6 L! ?) I: X+ @3 l4 a+ y1 {( \tvb now,tvbnow,bttvb 3 `7 ]: Z! w4 d* Q# q; }紐約時報說,李顯龍接著對中國作出了微妙的諷刺,他說,「歷來獲頒諾貝爾科學獎的華裔人士共有八人,他們先後都成為美國公民。」公仔箱論壇8 P) g! |/ U& c% \& f. F"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A9 ~1 L+ O* v" V' r- L
他接著說,「我們不應低估美國恢復活力、重塑自身的能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5 p$ x4 S& o1 m
5 F/ L2 Y/ L% V
報導說,新加坡被認為是美國在亞洲軍事存在的重要位置,美國航空母艦和其他戰艦使用新加坡港口,這裡面朝南海。去年,新加坡同意了美國四艘瀕海戰鬥艦使用新加坡設施的請求。瀕海戰鬥艦是一種新型快速戰艦。與此同時,新加坡還與中國維持著緊密的關係。新中兩國的良好關係始於鄧小平1978年對新加坡的訪問。鄧小平當時發現,李光耀維持嚴厲的統治風格,而同時新加坡又能實現經濟繁榮,他對此印象深刻。 * P' S1 W' P7 O! F' f' z4 T& J公仔箱論壇7 S- }6 C8 ^2 @- u3 c. b7 g
紐約時報指出,李顯龍在中央黨校發表演講之前,中國事實上剛剛打破了東南亞國家在應對南海爭端這個問題上的統一立場。中國的做法讓美國和新加坡都十分吃驚。 - m# c3 z ?; x3 s p/ H5.39.217.76 2 _ }0 h) J/ @! k R$ Vtvb now,tvbnow,bttvb今年7月在柬埔寨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中國阻止了東盟國家之間就南海問題達成的共識。一些東南亞國家官員表示,他們認為,中國將美國視為衰落的大國,缺乏維持東盟團結的影響力,這種看法為中國帶來了信心。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出席了那次會議。7 t9 Y" Z8 S6 A3 \ v
5.39.217.762 _$ q- N( n7 U9 y0 R' `
報導引述李顯龍在演講中指出,「東盟不應該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必須採取和表明一個中立的和具有前瞻性的立場,同時鼓勵各方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4 [3 ^6 i) R9 Q&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