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膠粒禍港惹恐慌 應急機制如虛設
[打印本頁]
作者:
huichi0426
時間:
2012-8-30 01:00 AM
標題:
膠粒禍港惹恐慌 應急機制如虛設
一石激起千重浪,一風吹到立立亂。一百五十噸聚丙烯膠粒被十號颱風韋森特吹落海,引發一場生態危機,令港人聞膠色變。膠粒禍港,既是意外,亦是人禍,今次事件一方面激發市民維護生態環境的公民意識,另一方面凸顯港府通報及應急機制嚴重不足。
tvb now,tvbnow,bttvb$ |3 S; N; N5 O Y/ N4 T! a1 H8 N
事發兩個星期後,當局昨日才舉行跨部門會議商討善後對策,足足慢了幾拍。署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聲稱各部門已各司其職處理膠粒事件,至今已清理七十噸膠粒;她強調膠粒不是危險品或化學品,對生態和食物安全風險不高,當局會繼續監察,亦會加強抽驗市面出售的魚類,以及跟海產養殖場保持溝通,市民毋須過分擔心云云。
: n1 B. V: N" }+ }6 A& b" t( |
可惜,林鄭月娥姍姍來遲的交代,並不能釋除市民疑慮。事實上,港府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生態事故,不論是通報機制還是危機處理,都顯得後知後覺,反應遲鈍。海事處早在上月二十四日已接獲膠粒墮海報告,卻掉以輕心,只是按程序通知港口使用者便不了了之,直到兩日後驚悉多個水域均發現膠粒蹤影,才如夢初醒,急忙通知環保署和食環署,惟為時已晚,膠粒早已大規模擴散。
$ J( g3 d9 s ]) v(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環境局和食衞局等相關部門,竟然是從環保團體口中得悉事件,可見港府內部通報機制形同虛設,部門各自為政,自掃門前雪,根本無法有效協調運作。最為人詬病的是,當局在知悉事件後,不但沒有即時公布,反而諸多隱瞞,直到環保團體踢爆,市民自發到沙灘清理膠粒,才不得不公開交代。這樣被動及遲緩的處理手法,實在匪夷所思。
# h& j8 y, P9 X3 ~- k
事實上,雖然當局不斷強調膠粒無毒,甚至聲稱即使進食膠粒亦未必有事,但正如專家指出,聚丙烯是工業原材料,不可分解及溶化,而且會吸收毒素,魚類進食後可能影響整條海洋食物鏈,甚至連岸邊生物亦受影響,造成生態災難。當局對今次事故漫不經心,拖拖拉拉,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通的。人們有理由相信,萬一本港發生更嚴重的生態危機,當局的應變可能更加混亂。
+ X; H% C! y+ _ e" `; d3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今次事件除了暴露應急機制有漏洞,亦顯示港府環保意識不足。當大批市民自發到沙灘清理膠粒,以實際行動維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的家」,當局初時依然無動於衷,彷彿不關他們的事,這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環保一向是民熱官冷,市民的環保意識遠遠勝過港府。
2 p& X/ k% ]' i d' g4 s5.39.217.76
誠然,今次事故是意外,是不可預測的,但將意外的影響減到最低,則是完全做得到的。「禍患常積於忽微」,當局必須吸取教訓,盡快改善應急機制,防止再出現類似亂象,否則,港府管治威望受損事小,引發奇災巨禍事大。
( U# {" S8 a! t' r' O- O* U; i
5.39.217.76& s' k. }# h4 n6 t- k
7 z- ^, j) ?5 W" J
東方日報正論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