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強: 港澳雙城故事,各有因緣 香港政權交接十五周年的反省 公仔箱論壇7 T' r+ E ~( P. k8 L/ a
tvb now,tvbnow,bttvb4 f$ ` w A% f* g* A)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i% c8 \4 j% e8 ^4 J8 ]3 B
二○一二年七月一日,香港政權交接十五周年,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自來港主持慶祝大典,迎接他的卻是四十萬上街遊行示威的香港市民,數以百計的街頭衝突,以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香港受訪者比例跌至最低點。社會上,地產霸權橫行,市民貧富懸殊日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K8 F( R* g( O) o8 d
公仔箱論壇$ T# h! P% `& \5 \
與此相反,鄰埠的澳門政權交接十周年慶典,遊行示威的民眾寥寥可數,街頭衝突不見劇烈,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澳門受訪者比例也年年上升。即使貧富懸殊日增,但至少「人人有工開,人人有錢派」,今年還進步到「人人抽籤有樓派」。這種種強烈對比,很值得大家反思。 + |) K( H, f7 {0 z$ @5.39.217.76& r, i6 C- m) c+ U j6 T 澳門發達 爾來有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4 n$ w0 S R6 d5 c. D/ f* a. K
4 b; y( O0 f$ etvb now,tvbnow,bttvb很多香港人(甚至澳門人)都不知道,早期的澳門是怎麼樣發達起來。其實是四百五十多年前開始,明、清兩朝嚴格執行的、某些與「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的涉外政策││「海禁」所促成的。在「海禁」政策下,除廣州這個華南口岸可以奉旨進行朝貢貿易之外,全中國其他城市都被嚴格限制和阻止通商貿易,才會讓澳門以「廣州外港」的身份,長期壟斷中外貿易,鶴立雞群於當時中國沿岸星羅棋布的眾多其他港口,包括當時的屯門、官涌之間。由於別的港口都不准做中外貿易生意,只有澳門可以做,對澳門來說,套一句前香港特首曾蔭權先生的金句:「今次想唔發達都難!」公仔箱論壇8 l' C: x- z) a2 @0 r0 ]' J' ~1 a) w
* K7 N. g6 b6 u' z5 G3 @
換言之,早期澳門的崛起,最多不過只是撿了明、清兩朝某個特殊政策的便宜而已,其實是沒有太多東西可以誇耀的。因此,一旦英國人於一八四一年一月,以武力佔領鄰近的香港,並於翌年《南京條約》簽訂後正式開埠,中國從此哪一個港口都可以「中外通商」,澳門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的地位,便迅速被香港及其他中國口岸完全取代。在經濟層面上,澳門也自此淪為香港的「衛星城市」,與香港長期合演「雙城故事」。 % c+ B9 a% N7 z3 a1 I0 [, J5.39.217.76公仔箱論壇7 G) V: R g$ A P' @
直到一百六十二年後的二○○四年七月,中國中央政府先後開放「港澳地區個人遊」(自由行),再加上該年五月,澳門金沙賭場開幕,數以千萬計「先富起來」的中國內地遊客紛紛擁進澳門博彩消費,迄今每年博彩收益超過千億港元,澳門才算是重新站起來了。 * Z3 I7 w) Y) G% j& w+ i5.39.217.76; p1 h% k/ N# A" p
可是,只要反省一下,大家便會明白澳門的重新站起來,除了前澳門特首何厚鏵的一系列正確決策如打擊黑幫、整治旅遊、加強區域協作之外,仍然主要是靠中央政策之助,如允許開賭、開放「港澳地區個人遊」,是有點運氣,就像四百多年前一樣,而不是憑藉自己擁有的綜合實力或比較優勢達成的。 " I0 U# t3 ] P5 B& J公仔箱論壇5.39.217.767 L! m2 h! J/ O+ n# U. s! i/ r
故此,即使讓澳門繼續開賭,一旦中央政府領導人另有打算,在「港澳個人遊」政策的執行措施上,東加一點限制,西加一點阻力,甚至在「允許開賭」上對鄰近某些城市「網開一面」,澳門仍然是很容易被「打回原形」的。公仔箱論壇- M1 Q/ u+ j9 \7 F
tvb now,tvbnow,bttvb% G1 C: U. h% U$ \ 北京與「一國兩制」. ]: U' F( I) z
8 Q4 n- G. Q5 [- I" f/ x+ C: D. I5 z與澳門的情況相反,香港的繁榮大多要靠自己。一九七○年代,由於英國的刻意經營,以前港督麥里浩為首,一方面在公私系統全力反貪,一方面傾盡全力經營香港,快速提升管治水平,極力爭取香港民心,以作未來與中國政府進行「九七談判」的籌碼,香港才有機會演變成東亞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公仔箱論壇, I7 a+ W8 u+ [/ m
3 `2 j2 G7 y* h6 C0 F. A
不過,「福兮禍所伏」,經濟繁榮既然是因為「九七談判」而來,能否持續下去,也當然與香港在回歸中國之後,中國政府是否有能力通過有效管治去維持有關。剛自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稍稍恢復元氣的中國政府和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先生,其實也很明白本身是力有不逮的,故此,才有「一國兩制」構想的出現,才有《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和《基本法》的誕生。5.39.217.768 v- z# z: a3 }! k: i, L
' }" L. x- _' b4 d1 [6 G {' ]一九九七年七月回歸前夕,本人就已經在《香港回歸與港台關係》裏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由於北京當局必會在接收初期全力支持與經營香港,令香港成為「一國兩制」的典範,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共正式接管香港之後,估計香港的經濟也不會馬上完全黯淡下去,而是有至少一段相當時間的「造勢式繁榮」,然後再進入一段比較安定但可能不再非常繁榮的階段。/ f. s1 b6 l. l+ F* y' V7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