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網絡問政期待“制度化力量”加入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2-7-8 11:22 AM     標題: 網絡問政期待“制度化力量”加入

近來廣東全省掀起新的網絡問政“風暴”,坊間多給予肯定式解讀。政府官員回應網絡民意的姿態更為主動,大膽直面棘手問題。特別是一些地級市書記、市長開始在問政平台上實名回覆網民,透露出從隔空“對話”轉向實務治理的努力。與此同時,當網絡問政涉入深水區,缺乏制度化力量支持的“硬傷”卻日漸顯露。這其中,各地問政平台建設的滯後限制了參政的信息渠道,制度化的協作機制的缺乏也導致網上網下對接不暢、效果受限,這些“短板”使得省內各地的問政實踐參差不齊。
5 e  ?; O! ^0 |; E$ r0 M7 H5.39.217.765.39.217.76# e1 f% b. ~6 u
  南方日報刊文稱,從奧一網問政平台的互動數據看,態度應付、責任不明、無後續跟蹤反饋的回覆最為公眾詬病,大量的“沉默民意”甚至未被打撈。而技術和應對姿態也僅是表象,網絡問政的內核剝開來看有三層:一是平台的依托,是借用高一級的網絡平台,還是地方政府自建平台,以創新整合信源、打撈民意的方式需要厘定;第二是理政的實質,是真心實意辦好網事,而非作秀;第三是制度化的協作機制,參政問政是一個公共事務命題,當形成各方力量參與的運行體系,而非臨時性的安排。
* Y( d0 ^, o8 g! B1 I5 m'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W! T- r! ^: T) }6 H* a
  以此觀照當前的網絡訴求與表達,儘管“問政”早已成熱詞,未獲得網下高效的行政環境和常規化機制的支撐,恰恰是一大現實困境。以近日備受關注的汕尾市陸河縣非法磚廠被取締後“複活”事件為例,媒體多次報道、網民多渠道發帖投訴,但該磚廠六年來“巋然不動”。面對記者採訪,各部門紛紛以“不歸我管”、“人手不夠”、“責令但不施行”為由拒絕。在這一事件中,沒有良好的網下行政環境和支撐機制,網絡問政最終難逃流於形式之弊。 * p5 L" F- c3 ~5 V) [7 z0 Y

3 t- s% X  c5 D+ Q( z) w2 Jtvb now,tvbnow,bttvb  加之網絡民意的情緒化、問政的事務多積弊已久,網絡問政面對的往往是“難題單子”。基於此,廣東的網絡問政涉入深水區,個中的挑戰性可以預見。日前就有網民在問政平台上舉報“揭發湛江坡頭區龍頭鎮上蒙村黑惡勢力打砸無辜民眾及車輛”的棘手問題,網民找准的是我省正在開展的“三打兩建”工作契機,在這一語境下,湛江市網絡發言人很快回覆“已轉相關部門處理”。而一旦脫離“三打兩建”,問政的處置會否是另一種過程?從這個角度看,由政府主導的網絡問政要取得長效實效,常規機制必不可少,“制度化力量”加入迫在眉睫。 tvb now,tvbnow,bttvb% T2 I, o  n- a) n/ i& q$ |

4 v- e/ c' |9 z" B8 W3 ]tvb now,tvbnow,bttvb網絡問政的制度化在省級平台與地市級平台上當有不同的側重點。全省範圍的平台要義在於通過“頂層設計”保證各級黨政部門間的聯動與協作,廣東正在醞釀的“省市一體化網上辦事大廳”即是這種帶有權威性的平台。而各地級市不同,它們可以基於此建立個性化的地方“網絡問政門戶”,保證本地信源的充足與本地化參政的深度。地方政府缺乏自有平台,問政始終是自上而下的、倒逼式的,容易導致被動。這個方面,正在進行的“湛茂陽”跨區域、跨平台的網絡問政活動提供了另一種啟發:只有三地建立自己的問政門戶並形成制度化的協作機制,才能保證“跨度”問政施政的實效。 / D! x, J2 \! e! w

- t$ O6 {- v. |$ N1 F! E! i5.39.217.76  同時,各級政府設立“網上政務服務大廳”,當考慮相應設立專門的網絡政務事務官及相應的電子政府部門,在團隊、機構與運行體系上契合新的政務樞紐的要求,實現整體對接,而不僅是局部關聯。制度化力量的聚合還當考慮引入第三方力量的協作。比如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監督員、專家學者及知名網友組成問政觀察與監督團隊,對各級政府或部門的網絡問政的表現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納入部門績效考核。
4 a  V2 n' a6 z" \0 S+ Y( d" i. Btvb now,tvbnow,bttvb
3 T" g; q6 u0 }7 n4 C9 c0 s. m*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從社會性網絡發展趨勢看,政府傳播中的“網絡問政”是個中國式的過渡性概念,它的任務是要“消滅自己”,最終回歸到常規化的“參政”體系中來。而當前的制度化力量的加入,僅僅是要邁過的第一道門檻,有待各級政府投入更多智慧。
作者: 古兰多    時間: 2012-7-8 04:55 PM

網絡問政只是作秀而已 平時都没用心去對待人民的投訴 搞這個問政有什麼意義?這也只是因為人民的怨氣太重 用來緩衝的手段而已 tvb now,tvbnow,bttvb) r+ S' r) m: J, F' |* v
就算這種方法可行 但是一旦遇到敏感問題 政府的態度會怎麼樣?“三打兩建”也只是做做樣子給人們看  內部的腐敗遠超與這個 我还真希望看到他們做到“消滅自己”。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