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5 `7 A: Q- O: S2 X 其實,在業界看來,中國人對體育比賽的欣賞角度早已轉變,“如果說北京奧運會之前,普通中國人更看重的是中國隊的奧運成績,那麼當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上到達競技成績頂峰之後,奧運會的成績訴求也已經完成,普通中國人對體育比賽的關注點逐漸轉移到真正去欣賞競技體育之美上。”國家體育總局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近日向記者表示。& r0 [7 W. A0 N! M
7 p. [) ?# q+ _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帶著為國爭光、振奮民族精神的視角去看待體育比賽,而是真正為體育比賽的精彩和體育運動的魅力所折服。因此,一些鮮有中國人參與、甚至完全沒有中國人身影的世界頂級賽事也能夠在中國獲得大批“粉絲”,比如世界杯和歐洲杯足球賽。一些中國隊成績十分差的運動項目,比如足球,在上世紀80年代,球迷還因為中國隊的失利而發生“5‧19”事件。而現在,中國球迷對中國足球的成績即使有再大的遺憾,也不太可能再像從前那樣情緒激昂,就像德國球迷可以平靜地接受德國隊在歐洲杯賽上的失利一樣。5.39.217.76+ Q' C2 V% f% U- m. Z6 O+ r6 _2 S" s
4 A! p' s, G: W
“雖然中國人欣賞體育的觀念已經轉變,但我們的現實條件仍有很多不足和缺陷,阻礙著普通中國人從體育比賽的‘看客’轉變為體育運動的參與者。”任海表示,“這也是中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必須完成的最重要一步。要讓北京奧運會的寶貴遺產真正‘惠民’,我們在保持中國運動隊世界大賽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的普及力度,並為此提供必要的條件。中國普通大眾現在廣泛參與各項體育運動的條件依然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