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Y' [6 Z9 u0 c% q取徑容或不同,但她們卻同樣在這變動不居的城市,以各自擅長的拍攝方法,記錄或重現不甘隨眾浮沉、還希望做點別的事的人。時間兇猛,空間壓迫,沒有人可以安歇,沒有一刻可以暫留;人和城市的輪廓,都稍縱即逝。麥海珊記錄當下,許鞍華重塑往昔,反過來,其實都在以影像抵抗。 5 V! W4 r6 L/ S0 \6 G! h1 v& m " u+ B" h: D) [2 _4 w' }公仔箱論壇《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 $ M2 X3 Q& S$ I& [" ^5.39.217.765.39.217.76& X8 L& {1 X( G y
錄像作品看得不多,今次看完《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卻少有的覺得骨肉勻稱。作品以訪問為主軸,圍繞3個獨立樂手及3個地方,麥海珊則在中間以旁白和影像如浪穿插。跟她上一部作品《唱盤上的單行道》比較,《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更加親切平白。學院的痕跡,從書本節錄與引述,退隱成處理各對象時的不同方法。不論是蒐集資料、拍攝人物,還是考察地方,她都試圖摸索出一一對應的手法,放在3段分立的結構裏頭,也不至蕪雜。 ) b; ?' E: t N9 P5 \. } / h: Q& |$ z( k* \tvb now,tvbnow,bttvb或因阿P性格的關係,第一段拍來閒散又不失機鋒,同時側寫了更多獨立樂手的處境。當活化工業大廈的政策,跟阿P展現的閒散並置,我們就不難發現,在這個城市,其實沒有不被干擾的安閒、落後或委靡。人總會因加租被打發,樓宇會遭拆毀,社區會被翻新,城市一覺醒來,已經認不出自己了。是故這段拍攝觀塘的畫面,用上質感粗糙的超8毫米攝影,便頗有俛仰之間已為陳舻的感覺。中間Dejay的一段,雖然相對較為扁平,有時節奏也略急,但她重回面目全非的石蔭鸷唱歌,中途卻被路過的途人打斷的一段,也很好看。 , _: b' C1 j+ j5.39.217.76公仔箱論壇+ d8 N4 P' V& l: @( } `, ~
第三段的Billy選擇的地方既然是文化中心〈自由戰士〉旁的廣場,他在此段的後部才現身就很合理。地方比人大,不在他的面積廣闊,而是因為他負載了一個個積壓下來的信息﹕那裏是「異議聲音」的聚合之處,聲援艾未未遊行之終點,《字花》六四詩歌音樂會之場地,每年六四都有人在雕像旁放下白花;去年,更有「活化廳」把雕像的名稱從《翱翔的法國人》還原為《自由戰士》的行動——以幾米高的黑布將之包裹,重新揭幕;行動一瞬即逝,有人好好記錄就更重要。浪奔浪流,影片中的當下,又已成了擁有一年生命的歷史,往後還會不斷成長,繼續與官方的隱諱抗行。 0 T; S# U0 D4 m8 T/ h( S/ K5 G) B- l5 H' n
但撇去儀式,廣場平日也是人來人往的公共空間。麥海珊問了幾個問題,然後試圖以觀察和探問回答。閒時誰人會來廣場,來到又做什麼?由此引伸,廣場其實是什麼?如果自由是要素,那自由又是什麼?至此,Billy才在6月3日晚上的《自由戰士》身旁唱歌,此時此地,意義便更圓足,3個人於每段最後寫下那些關於「自由」的想法,到這裏也有更安穩的著落。獨立不一定等於好,正如3人的音樂我不是全都喜歡。但這非重點。在香港這樣的環境,有人堅持與急促浮動的時空對抗,竭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最少值得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匯聚力量。 " ]/ f$ Z& y' @4 |7 e |2 K/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4 N8 h4 d }! O n6 T& c6 p. d3 K 《去日苦多》與《千言萬語》( N6 q+ ]8 d) e N6 u0 C4 f
/ }* P& U' i: s6 wtvb now,tvbnow,bttvb雖然風格不同,但《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令我想起許鞍華在1997年與崔允信合導的《去日苦多》。同樣是三線訪問,《去日苦多》分別訪問了許鞍華、吳靄儀與詹德隆。3人憶述了各自的成長經歷,包括讀書生活與六七暴動,中間也以影像重現了舊日的城市風貌。97前夕,城市和裏頭的人,當然都浮動難安,所以對我來說影片最深刻的問題,便是平空而來的簡單一句﹕「打不打算走?」。聽見問題,當時的人都心裏明白。可惜《去日苦多》拍來過於隨意,否則一定更具時代意義。10幾年前是政治上的浮動,今天則是空間上的浮動;當天還不肯定應否久留,今天卻是希望暫留而不得。但空間又真能與政治分割嗎?不是政治經濟合流而催生的高地價政策、地產霸權以及形形色色的壟斷,我們的生活空間會如今天壓迫,城市空間的記憶又會給抹平得如此乾淨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l, m' u2 c#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