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美國重返亞洲 中俄聯手抗衡
[打印本頁]
作者:
camusliu
時間:
2012-6-12 07:39 PM
標題:
美國重返亞洲 中俄聯手抗衡
美國正積極推動重返亞洲戰略布局,中俄卻悄悄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平台,逐步升化戰略合作層級。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期訪問北京,並出席上合組織峰會,已呈現中俄聯手抗衡美國的態勢。
tvb now,tvbnow,bttvb" v# B! h$ ?5 m8 n
$ s8 L2 F; O# k4 Y" R4 ?# A) t
公仔箱論壇 U3 _/ n) x+ ^# _
5月中旬大衛營召開的8國峰會,普丁選擇缺席的「軟對抗」姿態,已經讓歐巴馬難堪,於今再高調訪問北京,顯然有意向美國傳遞中俄戰略合作即將升級的信號。中俄在這次上合組織峰會聯合表態,反對外力軍事干預或經濟制裁敘利亞,主張以外交對話的和平方式解決北韓與伊朗核武問題,並重申第三國不得以任何藉口干涉區域國家內政,就是說給美國聽的。
& [/ Z7 {' r# b& J4 w R3 `9 f
$ I9 ]1 O7 @5 f% u+ `! W J! v公仔箱論壇
( b) V! C* l. R( v1 i% a.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長期以來,俄國就想組建俄中印「戰略三角」,建構多元化的國際格局,制衡美國單極霸權。中俄2001年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後,雙邊關係急速解凍,高層互訪頻繁,奠定了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基礎。普丁此次中國之行,進一步顯示「中俄關係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O/ i3 |( B0 `, d% Q
4 ~7 U- y+ |+ s9 o$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U. r% | L+ V% u8 O7 ?* f/ }6 i
中俄戰略合作並非即興之舉,它既取決於雙邊領導人的共同認知,也是順應國際情勢發展的需求。面對美國的戰略東移,北京需要俄國扮演槓桿角色,以牽制美國。對承受北約東擴及導彈防禦體系壓力的俄國來說,拉攏中國並試圖把上合組織轉型為「東方的北約」,是突破西方圍堵的重要途徑。
4 Q" w) p( \- O$ t! q+ ?% l
( D8 C" ?" z; y" N" l) A0 `# }
5.39.217.76% y+ K# |' V) y; I' x
不過,深入觀察,中俄現階段雖具有「準軍事聯盟」關係,但基於雙方遂行戰略目標的策略不同,對美擺出戰略合作的姿態,仍重於實質的軍事對抗。普丁此行與中方達成多項軍事協議,較具警告美國的意義。
3 `& P3 B* T6 b4 a$ p6 ptvb now,tvbnow,bttvb
- I: o" M2 ]: e! d4 \& f5.39.217.76
0 }# G1 ?7 Z$ F/ O- A
中俄關係發展有其結構性的障礙。歷史經驗、地緣因素與文化認同差異所形塑的雙邊關係,雖談不上「相互猜忌」,但也稱不上「結盟夥伴」。中俄組成所謂的「抗美聯盟」,是一個「複雜概念」。雙方理論上有實力制衡美國單極霸權,現實上則不易成形。關鍵因素是北京和莫斯科都擔心被對方出賣,現階段彼此維繫互惠關係的同時,也都想與美國同時保有建設性關係。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c# _6 j$ ^# ?, f
5.39.217.76$ K2 X' o8 r0 i# v) w+ ~
3 l) }% c1 ^7 k; _' L
相較日俄關係有分歧也有互信,中俄爭端較少,但互信有限。除了歷史記憶和領土問題,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對俄國已形成壓力。近幾年來,中俄關係呈現「上熱下冷」現象,雙邊高層頻繁互動,也深化了領導階層間的私誼,兩國民間交流卻不夠普及,人民相互間的認識也不足。
/ E0 J+ f6 w2 u2 O# F/ }, k
' P/ S" A- Z- D% G+ q
tvb now,tvbnow,bttvb; q6 Q3 \& A. m; h* b
如今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強權,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之際,俄羅斯的強權地位卻逐漸弱化。俄羅斯目前約有1億4千萬人口,但居於烏拉山以東的比例不到1成,且多集中在亞洲大陸邊緣地區,相對中國人口不斷向俄國遠東地區移動,對俄國形成嚴重的壓力,也難怪許多俄國人憂心中國經濟和人口擴張,終將吞噬帝俄時代從中國竊據的土地。幾年前中俄相互推動的「國家年」活動,就希望藉此深化兩國民間的友誼。
; t; D/ A6 b" ~% \7 u& d9 s5.39.217.76
0 e* [- S) \5 O5 E8 I2 J
% C. v4 s, o# S( B. H
目前的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巔峰狀態,雙邊正朝向設想「政治互信、經濟互補、安全互利」的境界邁進。北京雖然低調回應美國的戰略圍堵攻勢,但從其對俄關係的幾項原則(戰略合作、互利共贏、重點突出、務求實效、放眼長遠、全面合作)看來,中俄關係儘管受限於歷史因素的影響,卻能在現實利益的驅使下維持競合關係。中俄建構「北京-莫斯科軸心」的概念,雖不意味抗美軍事聯盟可能出現,卻顯示出美國戰略重心移往亞太地區,已逐漸浮現負面效應。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